追風箏的人讀后感1000字(《平凡的世界》讀后感)
首發(fā)于公眾號:車載診斷技術(shù)
2022年3月上半旬,通勤的地鐵上讀完了《追風箏的人》,劇情文章有反轉(zhuǎn),估計這也是小說的優(yōu)勢,讓讀者以故事性的特征受到相應(yīng)的熏陶。“文似看山不喜平”,也算是自己連續(xù)性讀完了這本書。
《追風箏的人》的故事從一出身就有著相似際遇而在生活中身份卻懸殊(主人和家仆)的兩個少年開始講起。12歲的阿富汗富家少爺阿米爾與仆人哈桑情同手足。然而,在一場風箏比賽后,發(fā)生了一件悲慘不堪的事(同齡惡霸的同性性侵),阿米爾為自己的懦弱(沒有挺身而出)感到自責和痛苦,無法面對哈桑,于是用計逼走了哈桑。
不久阿富汗爆發(fā)戰(zhàn)爭,阿米爾被迫與父親逃亡美國。成年后的阿米爾始終無法原諒自己當年對哈桑的背叛。突然一次機會,帶來哈桑兒子以及哈桑犧牲的消息。為了贖罪,阿米爾再次回到故鄉(xiāng),希望能踏上再次成為好人的路……小說如此殘忍而又如此美麗,作者以溫暖細膩的筆法勾勒人性的本質(zhì)與救贖,在這期間又夾雜著對阿富汗國家文化的描述,還有后續(xù)國家被入侵后的狀態(tài)。讀來令人有時感到壓抑,有時又令人蕩氣回腸。
書中的內(nèi)容不單單是涉及親情、友情,自己沉下心讀來,還是會被文中直指人心的真實情感打動。當然從中也會折射出自己正經(jīng)有過的心堵,估計這也是讀書的好處。夜深人靜時,自己直面自己的內(nèi)心,容不得半點矯情、半點掩飾。一路走來,傷害別人時的快意和猶豫、危急關(guān)頭的懦弱無助、在意的人面臨危險時的慌亂無措、愛情乍得時的浮躁不安、失去親人時的孤獨悲傷、應(yīng)該承擔責任時的自私推諉,這個時候有些情感就會漫上心頭。
逃避不是辦法,直擊這些情感,分析、解決才是出路。
同樣,摘抄文中讓自己心動的文字,作為觸點,后續(xù)再看到,也幫助自己可以打開記憶的閘門,讓讀此書時情感洶涌而出。
為你,千千萬萬遍(深深感動,也愿意為愛人、家人千千萬萬遍)。
得到了再失去,總是比從來就沒有得到更傷人。
我很高興終于有人識破我的真面目,我裝的太累了。
時間很貪婪——有時候,它會獨自吞噬所有的細節(jié)。
被真相傷害,總比被謊言安慰要好(深刻贊同)。
一個不能為自己挺身而出的孩子,長大后只能是個懦夫。
我們沒有必要知道斷線的風箏會飛到哪里去,甚至連它的影子都不值得去追隨,只要你能為它而付出真心,它就一定就在你所追尋的方向。
讀書之余,更多的思考。
和平
后續(xù)戰(zhàn)爭,國家被攻占后,人命比紙薄,也讓自己更加珍惜現(xiàn)在的和平環(huán)境。國際上也不是和平的現(xiàn)狀,“有理不一定可以走遍天下”,國家之間,真理永遠在大炮的射程之內(nèi)。自己談不上在國家層面做多大貢獻,踏踏實實做事,有一份力就出一份力,有一微光就發(fā)一微光。
責任與擔當
什么樣的男人才算是有個男人樣?我挺認同一點:對于自己應(yīng)擔的責任不逃避。其實周邊的環(huán)境是有些浮躁的,如自己這般的大多數(shù)都還在為了生活拼命奔波,“搞錢”成了見面聊得次數(shù)最多的話題。談不上“拜金主義”“金錢至上”,但多多少少也會被風氣帶的心飄(浮躁不落地)。自己需靜下心來,理清自己需要承擔的責任:于上,對長輩盡贍養(yǎng)義務(wù);于家,堅守自己的初心: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于下,給娃娃做一個好榜樣。
勇氣
挺喜歡《將夜》中的一句話:
哪怕千萬人在前,我要去,那便去!
不懼怕挑戰(zhàn),敢于做一些有挑戰(zhàn)性的事情。雖千萬人吾往矣的霸氣,我想是一個男人最有魅力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