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車20公里需要多少油錢(開車20公里需要多少油費)
多過日子精打細算的車主會很在乎自己用車的油耗。尤其在北上廣深一線城市,車輛不僅作為上下班代步工具,還要兼顧日常全家出游的座駕。但在日常用車過程中,堵車很費油、長期著車等候很費油、后備箱“常滿”很費油,這些都是老生常談的常識了。大家都知道的費油的行為很容易改過來,zui難改的,就是沒察覺的隱藏費油的行為。這就為大家一一道來。
1.駕駛自動擋車型該提速時卻不舍得踩油門
很多車主說我開車就是喜歡輕踩油門輕給油,這樣不更省油嗎?實際上,變速箱邏輯都是和我們的思維相反,油門踩越輕,車子會理解為我們并不急于加速。于是行車電腦會給出兩種判斷。diyi,駕駛員不需加速,變速箱保持現(xiàn)有檔位與轉速勻速前進即可;第二,車輛已經(jīng)進入勻速狀態(tài),讓變速箱盡快跳到高檔位,讓發(fā)動機降低轉速。
第1種情況,變速箱不升檔,發(fā)動機轉速不下降,車速不上升。同樣10公里的距離,以20公里車速走30分鐘和以60公里車速走10分鐘,誰更省油?
第2種情況,行車電腦判斷車輛已經(jīng)進入勻速狀態(tài),邏輯上正確地將檔位升高,讓轉速降低,讓車子進入“低轉高檔”的狀態(tài),發(fā)動機憋著使不出勁,一個輕微的坡度或彎道,隨時需要降檔換取更多的動力,降檔卻讓轉速上升,與邏輯不符,從而讓變速箱進退兩難。
2.打著車輛隨即開空調、開音響
車輛熄火后,蓄電池負責維持行車電腦以及防盜系統(tǒng)的供電。停車時間越長,蓄電池電量耗損越大。隨著起動機消耗更多的電量來打著車輛,蓄電池又再次被抽。本來想著打著車子之后就可以充電,但車主又瞬間開了空調,瞬間開了音響。連充電都顧不上了,就只好多耗油,讓發(fā)動機怠速上升300-600轉,達到1000-1300轉,換取發(fā)電機更大的供電電流。
在車輛沒有撞風的情況下,燃效是zuidi的,因為吸入的空氣量zui小,但發(fā)動機輸出zui小,負荷卻不小。“柴不夠就多燒煤”吧。為了保證不發(fā)生爆震,只能被動多噴油,來保證發(fā)動機轉起來,這樣的油耗,你會察覺么?
3.怕酷暑爆胎,降低車胎氣壓
車胎恒定的氣壓是保證輪胎正常工作的基本條件。車身上標注好四輪氣壓的正常值,車主就應該按該值進行輪胎充氣。正常狀態(tài)下,打入2.4千帕斯卡氣壓的輪胎,在高溫行駛的過程中會上升至2.6至2.7千帕斯卡左右。這完全是輪胎合理的工作壓力,反而讓輪胎有了更強的內(nèi)力來抵抗駐波,防止駐波引起的摩擦生熱,避免爆胎。
相反,在降低氣壓后,輪胎接地面積增加。學過物理的都知道,摩擦生熱,摩擦面積越大,其產(chǎn)生的熱量就越大。降低車胎氣壓換取舒適性或預防爆胎,這不正好是朝著輪胎的方向去嗎?
4.晴好夜晚市區(qū)行駛開著前后霧燈
何謂“霧燈”?字面意思就是在有霧、能見度低的情況下,為了提高車輛被識別度,而需要啟動的照明設備。既然沒有霧、沒有雨的晚上,開車霧燈有什么作用呢?
有些車主可能要反駁了:“為了更好看清楚前方路面,及時躲避障礙”。杜子君只能說,濫用霧燈,一來傷害前車視野,二來耗電費油。鹵素霧燈一般單個功率都在35-55瓦,開著兩個就相當于發(fā)動機還是要提升轉速來增加發(fā)電機的輸出,這不就正好是在費油嗎?其次霧燈刺眼,本來穿透雨霧能夠讓別人發(fā)現(xiàn),沒有雨霧就直接刺到前車駕駛員眼中去,誰受得了?
5.城市快速路開車窗行駛
空調費油!但實際上,在時速超過45公里/小時的工況下,打開車窗引致的空氣阻力,已經(jīng)比起空調更加費油了,就更別說跑著80多的情況下還開著窗戶撞風。
車輛設計之初就考慮好空氣動力學,這是行駛穩(wěn)定性的必備課程,工程師和設計師組團狂刷的副本之一。當然,關上車窗不開空調是zui省油的,你能做到我也挺佩服,問題是廣州這路面溫度,杜子君一個勁冒汗啊……
附贈一條費油偏方:
全車隔音強化!貼的都是瀝青片,這滿滿都是磚兒一般的沉重,就別想著拉磚還能省勁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懂車帝客戶端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