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公里要開車多久、七十公里開車多久?
海南日報記者曹馬志
“充電10分鐘,新增續航70公里。”10月3日下午,在海南文瓊高速公路馮家灣服務區,廣東新能源汽車車主李濤拔掉充電槍歸位,摁上充電口的蓋子,和車子藍牙相連的手機APP上跳出的信息躍入眼簾,讓他吃下了“定心丸”。
在李濤的車子旁邊,站著1米多高的移動充電機器人。它主體呈灰白相間,底部有四個車輪,輪轂呈明亮的藍色。“不用車找樁,樁自己來找車。”指著這臺機器人,李濤幽默地打了個比喻,“它真像是電動車的‘充電寶’,開車的好伙伴”。
就在不久前,李濤的心情卻是格外焦慮。原來,開車自駕游的他在高速路上一路馳行,駛入文瓊高速不久,突然車子儀表盤顯示預警信息,車子續航里程不足。他瞥了一眼導航,距離目的地瓊海博鰲鎮還有50多公里,現有續航根本到不了目的地。續航不足,他頓時心慌了。
當時,李濤需要馬上找最近的高速服務區,于是鎖定了馮家灣服務區。車入服務區,他長舒了一口氣,可是看到固定充電樁的車位停滿新能源車,心又提了起來,續航焦慮仍纏著他。
“車子的救星來了!”忽然發現停車位上移動充電機器人的宣傳信息,他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快速拿出手機掃了車位上的微信小程序二維碼。只見,移動充電機器人從一間服務區的“休息室”駛出,很快來到了車子旁。
怎么用移動充電機器人給車充電?李濤發現和使用固定充電樁流程類似,輕點掃上機器人身上的二維碼下單,取出充電槍,然后插入車子上的充電口。確認充上電后,他懸著的心終于放下了。于是,他來到服務區的室內,上完廁所后,還在美食驛站內一邊吹著空調,一邊吃了點東西,與同行的朋友聊了會。
“才花了10元出頭,續航多了70公里,夠用了!”著急趕路的李濤回到車子旁,支付完費用,結束了此次移動充電機器人的充電之旅。“這個機器人真是幫了大忙了,緩解了開車的續航焦慮。”雖然是頭一回使用機器人給車充電,他卻為這場“及時雨般的充電”給出了五星好評。
負責建設運營的海南交投旗下海南交控能源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鐘植彬告訴記者,近年來,海南新能源車保有量猛增,盡管高速服務區的充換電設施也越建越多,但在節假日出行高峰時段,新能源車主的里程焦慮和找樁難的困擾仍待解決。“與市區內相比,假期的高速服務區充電站對移動充電機器人的需求更為迫切。”鐘植彬介紹,今年以來,海南交投聯合充換電設施專業企業共同研發,為新能源汽車進行高質量的移動充電服務。
海南交投相關負責人介紹,為有效應對“雙節”期間新能源汽車出行、充電高峰,海南交投率先在馮家灣服務區投放移動充電機器人,這也是海南首臺投入高速服務區運營的移動充電機器人。接下來根據新市場反饋情況,海南交投將逐步在更多高速服務區推廣使用移動充電機器人,以更多充電場景、多元化充電體驗,推動新能源汽車進一步普及。
據了解,海南交控能源有限公司作為海南省交通行業衍生的清潔能源企業,緊密圍繞國家“碳達峰、碳中和”決策部署,整合交通產業資源、聚焦清潔能源發展,堅定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積極投身于新能源、儲能、充電、綠電交易等新興產業。未來,在海南交投的大力支持下,交控能源力爭建設成為省內一流的清潔能源開發商、供應商、服務商,成為交通行業清潔能源板塊的領軍企業以及國內交通領域清潔能源低碳轉型的中堅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