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最正宗的鈴木—騎不壞的本田修不起的雅馬哈
作為世界上僅次于中國的第二大人口的國家,印度擁有著13.24億人口,人口密度高達444.3人/平方公里,接近中國人口密度的3倍!更是比以人口密度高著稱的日本還要更密集!而與超高人口數量和密度成反比的,則是印度的人均經濟水平。
2020年,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印度人均GDP跌破2000美元,連中國人均GDP的五分之一都不到,同時目前印度的人均月收入也只有168美元,約合人民幣1100元左右。這就不禁令人好奇,人口密度高、人均收入很低的印度,在汽車消費方面又有著怎樣的特點呢?今天,我們就來看看2020年,印度人買得最多的10款車都是誰!
稍微了解韓系車的同學應該都知道,近年來韓系車在東南亞市場的表現非常不錯,主要還是因為韓系車比同級別的日系車更便宜,而且質量也不差,在東南亞這種消費水平低、人口密度高的市場很吃香。而排在2020年印度銷量第10位的,就是現代Grand i10,一款入門的A0級兩廂小車,去年賣出了9.19萬臺。
現代Grand i10的車長只有3805mm,比我們熟悉的本田飛度還要短了200mm!至于動力部分,印度市場的現代Grand i10提供了1.2L汽油、1.0T汽油、1.2L天然氣以及1.2L柴油發動機,變速箱則是成本低廉的5速手動以及4速AMT變速箱。這種低成本小車最大的優勢其實還是價格,Grand i10在印度市場的起售價約合人民幣4.6萬元。
這個價格的確非常便宜,畢竟放在任何一個地區的市場,不到5萬塊的外國車也并不常見!不過考慮到現代瑞納在國內市場的起售價也不過4.99萬,而且還是95馬力的1.4L發動機,似乎現代汽車在中國的定價也很良心哦!
既然說到了韓系車在印度銷量高,那自然也少不了起亞。2020年,起亞旗下的小型SUV Seltos就在印度賣出了9.69萬輛,排名第9。對于國內的用戶來說,起亞Seltos還有另外一個我們更加熟悉的名字--KX3傲跑。
有意思的是,印度銷售的起亞Seltos在軸距上還比全球統一版本縮短了20mm,從全球版的2630mm減到了2610mm!這主要是因為,印度銷售的Seltos,雖然外形設計和名字與全球版車型基本一致,但是平臺并不是全球版車型使用的,起亞最新的B-SUV平臺,而是老一代車型的K2平臺,所以才在軸距上造成了不同。
至于動力部分,印度版Seltos同樣使用了國內車迷很熟悉的那套現代集團動力總成,包括1.5L自吸+6MT/CVT、1.4T+6MT/7DCT,以及一套1.5T柴油+6MT/6AT的組合。價格方面,印度市場1.5L+6MT的最低配Seltos起售價約合人民幣8.8萬元,而與國內動力規格相同的1.5L+CVT版本,價格則高達12.86萬人民幣,比國內的頂配車型還貴!
沒錯,2020年印度銷量第8名還是韓系車,賣出了9.7萬輛,它就是現代Creta,一款小型SUV。這款車無論是設計,還是動力總成都與咱們國產的ix25保持了相同,只是針對印度市場增加了一套1.5T柴油動力。不過,這款車與前面提到的起亞Seltos一樣,均誕生于老的現代起亞K2平臺,軸距也保持了相同的2610mm不變。
因此,在價格方面現代Creta也與其它Seltos保持了相近的水平,1.5L汽油+6速手動擋的車型起售價約合人民幣8.9萬元,比國產現代ix25官方10.58萬的起售價更低。有意思的是,如果換成和國內市場一樣的1.5L+CVT版本,起售價就要高達13.6萬元了。通過現代Creta和起亞Seltos的售價也能說明,手動擋在印度市場依然是絕對的主流,而且手動擋車型的售價與自動擋差別巨大。
看到這大家肯定發現了,韓國車在印度的受歡迎程度是很高的。從數據來看,2020年現代起亞集團在印度市場的占有率高達23.1%,也就是說印度每4臺車中就有一臺是韓系車。究其原因,還是因為韓系車價格比同規格的日系車更便宜、質量可靠性也不錯,高顏值外觀也不丟面子,非常適合印度這種消費能力偏弱的市場。
國內絕大多數讀者應該對“Maruti”這個品牌十分陌生,事實上,Maruti(瑪魯蒂)汽車有限公司是印度政府在1981年2月24日正式成立的印度本土汽車品牌。但由于80年代初的印度汽車工業發展水平極低,所以就算是由政府出面成立汽車品牌,實際上也沒有任何生產研發汽車的能力。
于是發現商機的日本汽車品牌鈴木,便在1982年找到了Maruti(瑪魯蒂),希望可以通過合資的形式在印度銷售鈴木汽車。之所以鈴木肯放低姿態主動尋求“合資”,是因為當時印度政府對進口車有著嚴格的限制,外國車企并不是想進口就能進口的。再加上瑪魯蒂擁有國家政府背景,所以也更容易在政策上獲得優勢。趁著當時印度政府急于發展汽車經濟的大背景,于是二者一拍即合,成立了瑪魯蒂-鈴木合資公司。并且在合資公司成立的前兩年,瑪魯蒂-鈴木就獲得了4萬輛的整車進口資格。
隨著二者合作的不斷深入,該公司的汽車也從原裝進口逐漸變成CKD組裝模式,并且在印度政府的支持下,建立并扶持了印度本土的零配件生產商,鈴木汽車也漸漸變成了印度國產的產品。待時間來到2003年,瑪魯蒂-鈴木汽車公司在印度正式掛牌上市,而鈴木汽車則找準時機,通過股票收購的方式將瑪魯蒂-鈴木合資公司直接變為了自己的子公司。如今,瑪魯蒂在印度銷售的所有車型均為鈴木,甚至連車標都是鈴木的車標,只是歸在了子品牌“瑪魯蒂”的旗下而已。
好啦,介紹完瑪魯蒂這個印度本土品牌后,我們該說回銷量排名第7,去年共賣出9.95萬輛的這款瑪魯蒂Eeco了。其實從圖片就能看出,它就是一輛我們俗稱的微型面包車,跟國內的五菱之光、長安之星之類的面包車是一類東西。
這種面包車最大的優勢就是在體型小巧的同時,還能拉人拉貨。瑪魯蒂Eeco的車長只有3675mm,車寬只有1475mm,高度1800mm,是典型的面包車“瘦高”的身材。但在如此緊湊的體型內,依然提供了7個座位,非常符合印度人民多拉人的需求。
其實從三圍尺寸來看,瑪魯蒂Eeco與國產的五菱之光是比較接近的,見識過超載面包車的同學應該都知道,這種面包車雖然額定載人只有7人,但是只要你愿意,塞進去十幾個人也完全不是問題。放在印度市場,甚至車頂上還能再坐幾個!這時再考慮到它在印度的起售價約合人民幣僅3.5萬起,就不難理解為什么賣得這么好了!
如果說剛剛提到的瑪魯蒂Eeco等同于國內的五菱之光,那么這款瑪魯蒂Ertiga就相當于國內的五菱宏光了!去年在印度賣出了10.42萬輛,排名所有車型銷量第6位。相比Eeco,Ertiga最大的變化在尺寸和車型規格。車長從3675mm增加到了4265mm,車身寬度也從1475mm變成了更接近常規SUV的1695mm,高度則從1800mm降低到了1685mm。
此外,相比Eeco傳統面包車風格的側滑式后車門,Ertiga也變成了常規的平開式車門,車頭也更長,并采用了橫置前驅的驅動形式。簡單來說,Ertiga更偏向日常家用,1.5L發動機比Eeco的1.2L發動機動力更加出色,同時更長、更寬、更矮的車身也能明顯提升車輛的駕駛感受。換句話說,它更適合印度人民拿來拉人。
不過各方面的提升帶來的自然是車價的上漲,Ertiga的起售價約合人民幣6.8萬元,售價幾乎相當于Eeco的翻倍!在這種情況下,Ertiga的銷量依然比Eeco高,說明印度消費者買車也不是完全以便宜作為根本的,就日常家用來說,Ertiga顯然能提供更好的使用體驗。
Maruti Dzire其實就是我們熟悉的鈴木雨燕三廂版,而之所以不叫Swift雨燕,是因為2017年鈴木在印度投放第三代雨燕車型時,特意區分了兩廂和三廂版本,兩廂版繼續叫Swift,而三廂版則更名為Dzire。這款三廂雨燕2020年在印度賣出了12.5萬輛,排名總銷量的第5位。
由于Dzire是從兩廂雨燕的基礎上硬加了一個后備廂拉皮而來的,所以外形比例非常奇怪,與早年間中國流行的三廂Polo、三廂飛度、三廂騏達觀感類似。不過印度人民顯然并不是很在意這一點,畢竟在汽車消費沒有實現升級之前,多一節“屁股”確實能提升后備箱的長度,這可比汽車審美這種精神層面的追求實際多了。
盡管Dzire是一款三廂轎車,但是車長依然只有3995mm,比我們熟悉的飛度還要短了一點。動力方面,Dzire搭載了鈴木的1.2L汽油和1.3L柴油發動機,均為四缸結構,變速箱則提供了5速手動和5速AMT可選。當然啦,最關鍵的還是售價,Dzire在印度的起售價約合人民幣5.23萬元,這對于一款正宗的鈴木“全球車”而言,算是一個非常低的價格了。
說到鈴木WagonR,大家可能會想到日本本土銷售的一款K-Car,不過在印度市場銷售的WagonR并非K-Car,而是一款鈴木針對印度市場打造的小號MPV,這款車去年在印度賣出了14.83萬輛,排在總銷量榜的第4位。
印度版WagonR相比日本的K-Car最大的區別除了設計以外,就在于車身尺寸。日本版的WagonR由于要符合K-Car的尺寸標準,因此它的車長只有3395mm,寬度只有1475mm。而印度版WagonR車長則達到了3655mm,寬度增加到了1620mm,更符合印度人民對于空間的需求。
價格方面,WagonR在印度的起售價約合人民幣4.05萬元,這對于一輛空間使用,技術成熟的鈴木小車來說,真的很便宜!
去年在印度銷量第3的車型,是來自鈴木的小型掀背兩廂車Baleno,共賣出了15.40萬輛。Baleno雖然定位廉價兩廂車,但卻使用了鈴木新的Heartect平臺,與最新一代的鈴木雨燕是同平臺的產品,但是夸張的外形設計則有著濃厚的東南亞風格。
作為鈴木的產品,Baleno的尺寸同樣很小,車長3995mm,寬度1745mm,同樣比我們熟悉的本田飛度要小一些。動力系統則搭載了鈴木的1.2L四缸發動機,搭配5速手動和CVT變速箱。
至于價格,1.2L+5速手動擋的Baleno在印度的起售價約合人民幣5.12萬元,相比此前一些非常便宜的車并不算低。此外,鈴木Baleno在印度還有一款換殼車--豐田Glanza,兩車設計、平臺、動力系統都完全相同,只是換了個豐田的車標,但是豐田Glanza就要賣到6.26萬元人民幣,比鈴木的版本貴了1萬多。正因如此,豐田Glanza并沒有出現在銷量榜單上,畢竟一模一樣的換殼車,不是誰都像中國消費者那樣愿意多花錢去買一個車標的!
這款車大家就很熟悉啦,它就是曾經在國內也獲得過成功的鈴木奧拓,去年在印度市場銷售了15.41萬輛,拿到了總銷量的亞軍。值得一提的是,印度市場銷售的鈴木奧拓與日本本土并不是同一輛車,而是瑪魯蒂-鈴木針對東南亞市場推出的特供車。
印度版奧拓依舊延續了“小”的風格,車長只有3.5米,車寬只有1.49米,整車重量更是只有700kg。超小超輕的車身,自然也不需要什么大馬力發動機了,瑪魯蒂奧拓搭載了一臺48馬力的0.8L三缸發動機,起售價格僅合人民幣2.61萬元!是印度銷量前10車型中最便宜的!賣得好也就理所應當了!
2020年印度銷量冠軍就是來自瑪魯蒂-鈴木的雨燕,去年共賣出了16.1萬輛。鈴木雨燕這款車相信大家也都比較熟悉,這款車曾經在2005年由長安鈴木引入國產,直到2018年才停產。
而印度市場銷售的雨燕,則是2017年同步日本市場推出的第4代雨燕,是一款真正意義上的“全球車”,使用了鈴木最新的Heartect平臺,與日本、歐洲銷售的雨燕是相同的版本。第4代雨燕依舊延續了小巧可愛的設計風格,相比其它的東南亞特供車看起來更為精致。
動力方面,印度版雨燕搭載了83馬力的1.2L四缸自然吸氣發動機,匹配5速手動或CVT變速箱。雖然動力稱不上強勁,0-100km/h加速要13秒左右,但是這套動力總成勝在平順可靠,并且油耗很低,百公里油耗只要4.3L,甚至可以媲美豐田的混動系統了!
至于價格,雨燕在印度的起售價約合人民幣4.99萬元,對于一輛可靠耐用、使用成本低、造型精致的鈴木全球車而言,不到5萬的價格真的不貴。正因如此,雨燕才能在印度大獲成功,勇奪銷量桂冠!
鈴木賣得好,能包攬銷量前10名中的7個席位,首要原因就是前文提到的,鈴木是最早一批進入印度的汽車品牌,受到了印度政府的保護和支持,印度人民自然也會對這個品牌有一定的情感。
此外,印度的國情環境十分適合低價小車,而這一點正好也與鈴木專注生產小車的品牌基因相契合。印度政府甚至還在2006年推出了【小型車政策】。政策規定印度銷售的小型車消費稅從24%下調到16%,而小型車的標準就是車長不超過4米,柴油排量小于1.5L、汽油排量小于1.2L的汽車。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這個政策明擺著就是為鈴木量身定制的啊!
這也是為什么去年銷量前10名中的7款鈴木車型,6款車長都控制在了4米以內,甚至連鈴木Dzire這種三廂轎車,都把車長控制在了3995mm,剛好卡在了4米小型車政策標準以里。綜上所述,集產品適配度、政策扶持、人民情感為一身的鈴木,能成為印度最受歡迎的汽車品牌便是件理所應當的事情了。至于我們熟悉的豐田、本田、日產等日系品牌,畢竟在小型車領域耕耘不多,自然也無法跟鈴木這樣專注于小型車的車企做競爭了。
說實話,看完印度去年的熱銷車型,作為一個中國人的我并不羨慕,因為無論是車型的檔次還是品質感,印度相比中國都要落后許多。鈴木雨燕雖好,但又如何比得過中國熱銷的軒逸、朗逸、CR-V呢?更不要說隨著近兩年中國品牌的崛起,我們見到了第三代哈弗H6、長安CS75 PLUS、吉利星瑞這類高品質的車型,早就有了跟合資品牌掰手腕的實力。
任何市場的一家獨大都不是好事,鈴木在印度占有率超過50%,結果就是印度本土汽車工業的停滯不前。相比之下,伴隨著中國品牌近年來的強勢崛起,國產車在中國車市的市場占有率也上升至了40%。這不僅意味著外國資本家已經不能像曾經那樣肆無忌憚地踐踏,并吸干中國車市的血液,同時更意味著中國汽車工業徹底駛上了一條可持續發展的康莊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