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1911槍拆解圖_p18c槍
最近最為火爆的游戲當然就是絕地求生大逃殺,也就是大家口中所說的“吃雞”了,這個游戲結合了射擊和高自由度的沙盒游戲,雖然還是這個游戲要掛著加速器才能愉快的玩耍,而且里面的bug,對于配置中低端玩家的優化差會讓你游戲的時候不太順利。但“吃雞”還是成為了全世界游戲迷熱議詞,這次小編就來盤點下里面最為重要的勝利工具:。
P92
P92就是貝雷塔92,由自意大利軍火制造廠商“貝雷塔”,這家原本不太引人注目的公司因為這支而聲名遠揚。在世界各國的警察、軍隊、黑幫、土匪競相追捧下,“貝雷塔”成了“半自動9毫米”的代名詞。
口徑9mm,使用parabellum彈,全長217mm,全重975g,彈匣容量15+1發。是一種現代自動的代表性產品。鋼制的套筒及,再加上輕合金所制成的槍身,使得的整體重量大為減輕。握柄內的彈匣,也采用了雙排式彈匣的設計,因此而增加了的裝填數目。
P1911
P1911就是M1911是一種在1911年起生產的.45 ACP口徑半自動,由美國人約翰·設計,推出后立即成為美軍的制式并一直維持達74年(1911年至1985年)。M1911曾經是美軍在戰場上常見的武器,經歷了一戰、二戰、朝鮮戰爭、越戰以及波斯灣戰爭。
該型于槍采用了0.45ACP(自動)來作為彈藥,這一種的口徑有11.43MM,可以說是一種又大又重的。由于偏大,以致于的初速度并不高,只有246m/秒而已,卻擁有極高的人體抑止力,的設計重點并非在于追求貫穿力與遠射能力,而是為了阻止突擊而來的敵人,并達到嚇阻效果而設計的。
R1895
R1895的原型就是經典的,即左輪、轉輪。左輪是一種個人使用的多發裝填非自動。其主要特征是槍上裝有一個轉鼓式彈倉,內有5—7個彈巢(大多為6個),槍彈裝在巢中,轉動轉輪,槍彈可逐發對準。由于常見的轉輪在裝彈時轉輪抽左擺出,因而又稱左輪。
而大逃殺中的左輪具體是納甘M1895是由比利時工業家萊昂.納甘為俄羅斯帝國所研發的7 發雙動式左輪,發射7.62 × 38 毫米彈藥。與大部份左輪的運作原理不同,此槍采用了特殊的氣體密封式設計。在的被拉低后其彈巢會向前移動,同時亦封閉了彈巢與之間的空隙,增加了的初速,并容許武器能夠被抑制(這種功能在一般的左輪并不常見)[1]。納甘左輪更獲多國采用,采用此槍的國家包括:瑞典(7.5 mm M1887)、挪威(M1893)、波蘭和希臘等。這些左輪與俄羅斯采用的十分類似,但并沒有加入氣動密封式的機制。
UMP9
UMP9是ump系列中9mm彈藥的版本發射9×19mm Para彈。下圖中箭頭所示主安裝皮卡汀尼導軌的安裝點。有傳聞指,UMP9的開布預示了HK公司將停止生產MP5系列,但沒有得到證實。
ump系列這款武器與MP5-N是由同一家生產商生產的,只不過,它的的直徑更大,所以相比之下,殺傷力也比MP5略勝一籌。UMP的開火速度比MP5慢一點,而且內最多只能填充25發(比MP5少5發),所以,它的實用性比MP5略低一點。另外,UMP的填充時間也比MP5長一點。
也是游戲中的首選。
UZI
UZI就是大家所熟知的烏茲微型了,由以色列國防軍上尉(后升至少校)烏茲·蓋爾(Uziel Gal)于第一次中東戰爭后的1948年開始設計,1951年生產,在1956年第二次中東戰爭中服役并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其后開始量產。
當時的烏茲是軍官、車組成員及炮兵部隊的自衛武器,亦是精英部隊的前線武器,六日戰爭時的以色列士兵認為烏茲的緊湊外型及火力十分適合清除敘利亞及約旦士兵所建的碉堡。里根遇刺案發生時美國特勤局特工Robert Wanko拔出一把烏茲,使烏茲的名聲大振。
Vector
KRISS Vector系列是由美國公司“美國KRISS公司”所研制及生產的槍族,發射“45.ACP”。美國KRISS公司的前身為轉型武器研究國防工業(英語:Transformational Defense Industries,簡稱:TDI)。此槍利用不均勻的后座力和同軸式設計,以解決45口徑的嚴重后座力和槍口上揚問題。
但由于載彈量只有13發所以使用的頻率并不高,只適用于近戰。
是20年代產品,該槍結構比較復雜。它雖不是由設計,但這一術語卻是由最早提出來的。是以美國將軍命名,但實際上是由美國人O·V·佩思和T·H·奧克霍夫設計的。
可謂是“大器晚成”,盡管發明的時間很早,但成為美軍制式武器卻很遲。當1941年珍珠港事件以后,裝甲部隊的擴建才使成為美軍眼中的熱門貨,陸軍部向自動武器有限公司訂購了847991支,薩貝迪公司也生產了539143支,后者連同其分包廠商的總產量是125萬支,總產量超過了同樣著名的德國MP38和MP40。
M416
M416也就是HK416,是由黑克勒-科赫(Heckler & Koch,經??s寫為H&K或HK)以HK G36突擊的氣動系統在M4的設計上重新改造而成,現已成為完整的突擊推出,亦可以換裝氣動系統、上機匣組件、和彈匣來改造AR-15系列的組合而成。在美國拉斯維加斯2月11日舉行的2004年槍展上,HK公司展出了幾種新產品,除了XM8和P2000SK外,還有一種統稱為“HKM4”(注意:不是HK的“M4”,而是“HKM4”)的系列產品。這種武器實際上是對M16系列的改裝,命名為HKM4而不是HKM16大概是因為M4這個名字更有商業宣傳價值。
M16A4
M16系列自動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美國換裝的第二代,對以后的輕武器小型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M16系列被將近100個國家使用,被譽為當今世界六大名槍之一。
而M16A4自動是M16自動的一種改型,使用30發5.56毫米口徑裝填的并具有3發點射功能的突擊。穩定的命中率和獨特的3發點射功能充分體現了它瞬間火力強大的優點,但3發點射后是有較長延遲的。M16A4自動取消了之前的固定可拆卸攜帶提把以及金屬照門的組合,而是以MIL-STD-1913皮卡汀尼導軌取代之。這使得槍支可以同時裝備可拆卸攜帶提把或者其他大部分和民用的瞄準具或者目視裝置。所有美國海軍陸戰隊的M16A4都裝配了奈特武器公司的M5 RAS護木,可以附加垂直握把,激光瞄準具,通用戰術燈或者其他附件。在美國陸軍戰地手冊里,使用了RAS的M16A4通常被稱為M16A4 MWS或模塊化武器系統。為了不讓訓練不足的部隊在使用全自動武器的時候,掌握不到控制連發射擊的技巧,經常按下不放,而造成散射和彈藥的浪費,這個型號沿用了M16A2的三發點射模式(不過經過改造可以還是使用連發模式)。
AKM
KM突擊是全稱Avtomat Kalashnikov Modernizirovannyi(“卡拉什尼科夫自動步進型”)。1953~1954年,由設計師卡拉什尼科夫通過改進AK-47突擊而來。1959年投產,目前仍有生產。廣泛裝備世界各地的武裝力量。
AKM最主要的特點是用沖鉚機匣代替AK-47第3型的銑削機匣,令生產成本大減,而且新的沖壓機匣比AK-47第1型的沖壓機匣和第3型的銑削機匣都輕,改進后的AKM僅重3.15千克。AKM在裝備蘇軍后,其它華約國家也開始陸續裝備并獲得生產權,俄羅斯軍隊和內務部迄今仍有裝備,并依然是原蘇聯加盟共和國的主要武器,還流向世界各地,同時被政府軍、游擊隊、恐怖組織和軍事愛好者使用。該槍比AK-47更實用,更符合現代突擊的要求。
SCAR-L
特種部隊戰斗突擊(SOF Combat Assault Rifle,SCAR) ,是Fabrique Nationale(FNH)制造的現代為了滿足美軍特戰司令部(US SOCOM的SCAR標案而制造,此槍族有兩種主要版,一種是使用5.56 NATO的SCAR-L(輕型版),和使用7.62 NATO的SCAR-H(重型版),兩種都可以改裝成“型態”或“近戰型態”(Close Quarters Combat),FN SCAR首次于2007年7月開始小批量量產和有限配往部隊。
L型發射5.56x45mm北約彈藥,使用類似于M16的彈匣,只不過是鋼做的,雖然比M16的塑料彈匣更重,但是強度更高,可靠性也更好。H型發射威力更大的7.62x51mm北約彈藥,使用FN FAL的20發彈匣,不同長度可以用于不同的模式,SCAR-L還能使用Remington(雷明頓)公司的6.8 mm彈藥,最初測試發現SCAR-H應該也能用7.62x39mm的M43彈匣,然而FN原廠并不建議這種方式。
Groza
OC-14“Groza”(俄文ОЦ-14“Гроза”,其中“Гроза”即“雷電”,也有英語名稱為OTs-14)并不只是一種突擊,而是一種突擊+發射器的綜合武器系統的名稱。“雷電”是由位于圖拉的CKIB SOO(ЦКИБ СОО,中央設計局運動和武器部)在1992年設計,并由TOZ(圖拉兵工廠)在1994年開始生產。武器本身是一種無托結構的自動,機匣上具有明顯的AKM風格,事實上“雷電”就是一種AKM的無托改型。提把上有覘孔式照門,并可以安裝光學。
根據陸軍SpetzNaz部隊的要求,還研制了一種7.62mm M43口徑型,名為“雷電-1”(Groza-1),按SpetzNaz的要求,“雷電-1”通用AK-47和AKM的彈匣,并可安裝AK-74的第三型。
下次小編會介紹其他剩余的,因為小編也要趕著去“吃雞”啦!希望大家都會在天命圈中,大吉大利,晚上吃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