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er1是什么意思啊—tier1是什么意思啊
一、文化和標準
首先T1級的特種部隊從成立之初就不走尋常路,不會按照軍隊內部原來的風氣和文化變本加厲,而是徹底清除掉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的歪風邪氣,從而把全部注意力集中在真正的作戰方面。
當然無論什么風氣都只是相對來說,畢竟一個系統大了之后總會出現一些問題,但是無論如何,從文化根源來說,T1的單位是不一樣的。
英國陸軍元帥威廉史姆萊在著作《反敗為勝》中寫道:
多數特種部隊都是白費力氣,弊大于利,但是有一種特種部隊與此不同,他應當成為現代陸軍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這個特殊的單位要深入對方的陣線背后,他的目的是瓦解對手,收集情報,與當地人并肩戰斗,破壞對方的軍事基地,暗殺其指揮官。構成這個單位的軍隊要具備多種素質和能力,對其人員的期待要高于普通士兵,他們必須能夠急中生智,靈活多變。這樣的特種部隊如果能夠打破常規,堅決果斷地處理問題,將能夠幫助軍隊實現戰略目的。
從這里可以看出,對于真正的特種部隊來說,打破常規、實現目的是最顯著的特點。
1.生活
有人說,出門看隊列,進門看內務。第22特別空勤團(SAS)的戰士聽到只會微笑著繼續泡著茶,正眼都不看你一下。
查理·貝克衛斯組建三角洲特種部隊前,就是在SAS接受的訓練,并決心在美軍組建一支具備同樣能力的單位,他在回憶錄里寫道:
“我走進第三小隊的木質營房,長條形的房間亂得一塌糊涂。里面的東西又破又臟,帆布背包丟的到處都是。床鋪很不整潔,看起來皺皺巴巴。此情此景,讓我想到的與其說是部隊的兵營,不如說是足球隊的更衣室。
兩名士兵正在房間的中央地板上泡茶——我始終沒搞清楚,他們的茶水是不是給我喝的。
我讓他們拖地,清理裝備,擺放整齊物品,出去泡茶。
他們同時說‘不,長官’。拉森說,;如果那樣,我們大可以回常規部隊,我加入SAS的一條理由就是這里我們不用操心那些不重要的事情‘”
二戰期間,當年的特別空勤團深入北非后方,暗殺敵方指揮官、搗毀雷達站,深入虎穴,從實戰中走出來,摸索出一套符合真正實戰需要的技術和文化。
他們不會去在意你被子是不是四四方方,不會在意你床單是不是一塵不染,不會讓你把頭發剪剃了,胡子刮了,不會讓你為某個檢查把整個營地翻得底朝天。
他們只會關注,下一次行動,能不能贏。
2.紀律
查理在回憶錄里寫道:
“軍官們那么專業,知識淵博,口才極好,經驗豐富,為什么要在這支管制不嚴,紀律不佳的部隊服役?這里看起來完全不像我所了解的軍事機構。
我在這片自以為熟悉的領域完全亂了陣腳。
我所學過的關于軍人的一切、我所相信的軍隊紀律等,都被徹底推翻。
我知道他(SAS)和近衛旅一樣,都非常注重品德操守和嚴明的戰斗紀律,但是與近衛旅不同,她蔑視軍事操練和整齊劃一,部分原因在于,她對待戰爭的態度完全不合正統。”
前海豹六隊隊員也在采訪中說過:
"他們和Marcinko時代的吵鬧、令人厭煩的隊員們相比真的有天壤之別。"雖然相比他們的陸軍同行,DEVGRU(海軍特種開發大隊,即海豹六隊)還是更‘牛仔’化,但現在,也許用’紀律散漫的專業人員‘來描述DEVGRU更為合適。
他們會在晚間集體泡吧,他們會聽老海豹一手拿啤酒一邊授課,他們會在C-130運輸機里按上吊床躺著機動到目的地。
他們擊斃了烏薩馬·和阿布·巴克爾·巴格達迪。
二、選拔和人員
1.選拔
根據一些互聯網的信息和數據,總結了一份特種部隊選拔人員的一些數據,數據不多而且全面性不高,但是可以參考。
表格中的T1單位是特種空勤團,T2是海豹和綠貝雷,T3是武偵連和游騎兵。在時間上,看不出什么具體的區別,但是從淘汰率和選拔后是否入隊兩個方面可以看出一些差異。
淘汰率最高的是特種空勤團,同時在選拔后仍需要進行大約2年的訓練時間,才能正式入隊。
海豹突擊隊和綠色貝雷帽淘汰率中等,但是選拔后也需要進行很長時間的技能訓練才可以入隊。
游騎兵和武裝偵察連在選拔中就穿插了訓練科目,通過選拔后直接入隊,有些甚至直接參與行動。
電影《黑鷹墜落》中的很多游騎兵新兵基本上就是這么來的,因此論戰斗能力和心理素質都和三角洲差距非常大。
2.人員
外國軍事愛好者總結了T1級別特種兵大致有以下特征:
基本有家有室,而且至少有兩個小孩兒以上;要在常規部隊擁有數年服役經歷;多在高級戰術學校中進修過;都是本科以上的高學歷;平均年齡在29歲,軍官的平均年齡在34歲以上;接受過異國文化和外語培訓
這也基本符合常規認知,尤其是年齡和經驗的豐富和文化水平的不同尋常,使得這種單位不僅僅是一支光跑得快、打得準的部隊,更重要的是切實掌握全方位技能,然后利用經驗和技術成功完成任務。
在DEVGRU的新兵中,其人員也顯示出了類似的特征:
平均年齡30歲左右,基本都有海外部署經歷,通過訓練,最佳狀態的隊員年齡在35歲左右。
參與海神之矛行動的隊員,平均年齡38歲,有些甚至40以上。
而這種年齡,在某些特戰單位甚至是難以想象的。
這就好比,這個特戰單位所有的營長教導員團長政委和六期七期老班長們共同組建了一個特戰分隊班子,差不多就是這么個年齡成分。
讓他們乘直升機,索降,破門,,房間突入。能想象出來嗎?
三、技能和素質
查理貝克維斯:我覺得美國陸軍需要一支部隊,他必須能夠執行SAS所承擔的事務。他必須能夠進行小范圍的巡邏,能夠炸毀橋梁、大壩和鐵路,能夠俘獲敵軍的指揮官,能夠收集情報用于空中打擊或者由常規部隊發起進攻。美國陸軍不僅需要特種部隊的戰斗力,而且需要SAS的戰斗力;不僅需要一支由教官組成的部隊,還需要一支由具體的行動人員組成的部隊。
從能力上來說,tier1的特戰隊員大體有兩個方面需要把握:
1.掌握特殊知識和能力
爆破、射擊、CQB這些都是基礎技能,每個單位都要會,不再贅述。
但是針對T1級特種部隊,要想深入敵后作戰,同時全身而退,就需要非常特殊的能力了。
第一是外語和外國文化
至少精通一門外語是很多單位必要的遴選條件,比如俄羅斯內務部的信號旗特種部隊,至少掌握一門外語,同時會第三門外語,能夠借助字典閱讀文字。
特種部隊在外國境內作戰,這種能力是顯而易見的必要。如果沒有,別說什么境外反恐反劫持,到了境外壓根就是寸步難行。
2012年,ODA595(陸軍特種部隊,即綠色貝雷帽)部隊12名美軍特種兵深入阿富汗境內,協助阿富汗的北方聯盟打擊武裝。12名特種兵本身力量并不強大,不過幾桿槍幾匹馬,但是借助當地武裝的力量以及空中支援,最后消滅5000人左右武裝,30多輛T-55和T-62坦克,70多門火炮。
對于這支分隊來說,最重要的不是騎馬殺敵,而是和北方聯盟的將軍酋長們聯絡感情,這就要求在語言、文化等等能夠與對方達到一種默契,從而更好的利用當地武裝資源,達成自己的戰術戰略目的。
第二是特殊的機動技能
機動就是從出發地區到達目標地區的過程。
在這過程中,可能路途橫跨千里,這就要空中機動,如果在敵人境內,或許就要軍事跳傘,甚至HALO進入;
可能目標是灘頭陣地,這就需要乘坐舟艇接近,如果敵人戒備森嚴,或許只能從水下接近,這有要求掌握水肺潛水的技能;
如果要跨越山區,沿路遇到懸崖峭壁,唯一的安全路線是沿著懸崖攀巖而上,這有要求部隊能夠利用先鋒技術上攀,甚至無保護上攀。
無論遇到哪種意外情況,都要求對應一種完全不同且需要專業知識的技能。這對現代特種部隊來說是一個不小的考驗,這也是區別T1級別特種部隊和其他單位的特點之一。
英阿馬島戰爭期間,SAS和SBS的特種兵在大部隊投入戰場前就多次偵察阿根廷陣地,等戰爭打響,哪里適合登陸,哪里敵情顧慮小,哪里需要轟炸都一清二楚。而在多數情況,他們就是靠舟艇和潛水接近上岸,成功完成偵察任務。
簡單來說,能上天,能入地,能下海,遇山上山,遇水下水,什么也攔不住。
2.具備全天候作戰能力。
這顆星球有各種各樣的氣候和地形,溫帶、熱帶、寒帶,雪山、沙漠、叢林。
如何在這些地方生存并完成作戰任務則是特戰隊員所面臨的重大考驗。每個區域的氣候條件和地理條件不同,機動方式、生存技術和武器操作的規則也大不相同。
例如在雪地作戰,如何駕駛雪地摩托,如何使用滑雪板上下山,如何在寒冷條件下保養槍支,如何在低溫下確保射擊精度,每一個細節方面都是需要專門的學習和反復訓練。
紅翼行動中,海豹10隊執行山地偵察任務暴露,遭到大量步兵包圍,4人有3人犧牲。根據一些三角洲和陸軍特種部隊的評價,海豹突擊隊的普通單位可能并不太擅長陸地作戰,尤其是山地作戰,他們更擅長兩棲戰斗,潛水接近,然后完成任務隱蔽撤離。
這就是一個提醒,提醒他們可能還不具備真正的全天候作戰能力。然而對于第一梯隊的特種部隊來說,應該要能做到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能很好適應環境,并完成任務。
要滿足這一點,需要掌握的技能要遠遠超過常規部隊,乃至普通特種部隊。
四、裝備和保障
1.撒錢
這個世界上有兩種單位,一個是有錢的Tier1,一個是扣縮的其他單位。
從絕對條件來說,Tier1和其他單位的顯著區別可能就在于這一點:有錢,或者說,為了提高效率,可以多花錢,并且不在乎額度。
DEVGRU的創始人marcinko對于在裝備采購、訓練和行動中受到的質疑,他都會迅速咒罵著做出回應,他表示從巨額采購預算到晚間的小隊集體泡吧行為,隊內的任何一切都是和他們的任務息息相關的。
最后他還宣稱,不管你是否能理解他那些看似瘋狂的舉動,結果會證明一切。
馬克歐文在《艱難一日》中寫道:
“在海豹五隊時,會給你配一把,內含刀刃、螺絲刀、剪刀和開罐器。
同樣,給你的只配一副瞄準具。
這就意味著要從不同的幾個裝備包里找出每一樣你需要的東西,然后再放到另一個為某個任務專門準備的裝備包里。麻煩得要死又沒有效率
但在海豹六隊就是另一番情景了。
還是那天,過了一會兒我們組長來我的‘籠子’看進展如何。他看見了我攤開的用不同顏色作了標記的裝備包,里面是各種裝備。旁邊還放著一個包,里面是我認為大部分任務中都會用得上的裝備,包括一把。
‘你去供應部,給每個包都配一把。’我的隊長說。
我看著他,有點迷茫。
’我能配4把?‘
‘嗯,你有4個執行不同任務類型的裝備包。你需要給每個包都配一把?!f。
組長在我的申請單上簽了字,我就去了供應部辦公室。一位軍需官在窗口接待了我。
‘您需要什么?’
我把清單給了他。都是些常用配置,比如手電筒什么的。但是我每樣要4個。
’好。‘他說,沒有絲毫猶豫,‘稍等?!?/span>
幾分鐘之后,他拿了個塑料箱回來了,里面裝了滿滿一箱我清單上列出來的東西。我使勁忍著,不讓自己笑得太夸張。美夢成真了。以前在五隊的時候,我們都自己掏了幾千元錢去購買任務中需要的裝備了?!?/span>
其他的就不需要說太多了,簡而言之,T1級的特種部隊不太在意經費這種會消耗精力、浪費時間的東西,他們只在乎效率高不高,符不符合實戰需要。
只要提需要,軍需官就會滿足。
2.私人訂制
這一點承接上面,在制度允許的前提下,有錢,然后能私人訂制。
首先是個人的裝備。
如果哪個隊員感覺不習慣部隊配發的背包,可以直接申請換成神秘農場或者始祖鳥的背包。
如果感覺配發的紅點瞄準具不太合適,直接提需求就可以得到屬于自己的3倍放大EOTech全息內紅點瞄準具。
DEVGRU的軍械庫門上有一條標語:“你來夢想,我來實現”
馬克歐文在書中寫道:“我讓他們給我配了兩支M4突擊,一支配了14英寸,一支10英寸。我還配了一支MP7和一批,包括標準配置的海軍海豹Sig Sauer P226半自動。我平時需要用的基本武器是配有消聲器的10英寸的HK416突擊,它串列有3倍放大鏡的EOTech全息內紅點瞄準具。我又給自己配了支14英寸的HK416,供遠射程任務時使用。這支也有消聲器,我在上面加裝了2.5×10的“黑夜部隊”(Nightforce)瞄準具?!?/span>
反正,意思就是:部隊配發什么不重要,我要什么才重要。
其次是單位的定制
CAG(戰斗應用大隊即三角洲)這個小小的正團級或者正師級單位,就因為戰士們用不慣手中的武器,居然找到德國HK公司定制了一把趁手的武器,即后來聞名世界的HK416。
這在某些大軍區級單位甚至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居然在一個小小的特種部隊落實了。
同樣,美國特種作戰司令部(US SOCOM)為了滿足特種部隊需要,決心采購更先進的武器,而比利時FN公司的SCAR突擊通過競標,成了特種部隊的標準武器之一。
此外,還有為CQB專門設計的MK18,SOCOM定制的MK23,MK11槍等等。
基本就是部隊提出需要,廠家競標,選個好的。
五、總結
總而言之,Tier1大致具備以下特征:
1.相對來說更加不在乎無關緊要的事情,單位和單兵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作戰這件事情。
2.選拔標準嚴苛,優中選優,人員通常經驗豐富、年齡在三四十歲左右、素質很高。
3.掌握海量的知識和技能,能夠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完成任何任務。
4.不用擔心保障的問題,只要符合實戰需要,可以滿足一切需求。
(以下保留意見)
5.愛集體泡吧。
6.留大胡子。
7.用得起GPNVG-18這種超貴的四眼夜視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