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身成長》讀書分享;《終身成長》讀書分享會介紹
【內容簡介】
這本書介紹了思維的兩種模式,它們的區別,對個人能力和成就的影響,它們在各個行業所呈現的不同程度的影響,以及如何培養成長性思維。
思維模式主要有固定性思維和成長性思維。它們區別在于對自身評價的準確性不同,對于成功、失敗和能力的看法不同,然后就是腦波不同。固定性思維的人更注重于結果的成敗,他們相信“天賦異秉”;在學習的時候體現為死記硬背,從不主動尋求知識背后的原因和鏈接。而成長型思維的人更注重于過程原因的分析,他們堅信能力可以培養,能夠客觀準確的進行自我評價;在學習知識的時候,他們不僅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所以他們的學習是一種體系,是一個完整的結構,這樣的話他們學習效率,會不斷的提高學習效果,也展現出驚人的進步。
成長性思維在很多領域都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比如說,在體育領域。也許你聽說過冠軍思維。如果提起在體育界取得輝煌成就的人,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是天賦異稟嗎?如果我告訴你,在NBA打球的蒂尼·博格斯身高僅有1.6米;打入大聯盟的棒球運動員皮特·格雷是獨臂;最優秀的高爾夫運動員之一的本·霍根,姿勢不協調;被稱為“世界上跑得最快的女人”的威爾瑪·魯道夫,曾經一條腿接近癱瘓……
你會作何感想呢?
他們的輝煌成就來源于他們堅信成功來自于學習,努力和自我提高,正是他們的成長型思維,奠定了他們一片精彩的未來。
在商業領域,固定型思維的領導更相信天才而不相信團隊,更強調“我”的價值。他們會不斷的證明自我的重要性,甚至通過下屬來強調。他們認為沒有什么,是一個人離開了團隊,然后團隊分崩離析,而更能夠證明自己的價值與重要性。而成長型思維的領導,更關注于團隊的成長,他們相信企業的蒸蒸日上來源于團隊的積極進取。杰克·韋爾奇就是一個很好的代表。
在人際交往中,固定性思維的人,有成長型思維的人,認為所有的親密關系都是需要努力的,是需要用心經營的,社交關系,也是一種不斷的自我挑戰和成長。
在稱贊他人的時候,更關注過程而不是結果,尤其是孩子的教育。比如說:孩子這次考試成績很優異,你需要夸贊他的是:通過你這幾個月的努力,這次取得了比較滿意的結果,媽媽/爸爸為此感到驕傲,就要比“你這次考的很好,我很開心”的效果更好。
所以不管是個人成長,還是企業管理,亦或是育兒新手,都可以在這里找到方法和力量。
我很贊同,樊登老師所說的,關于思維模式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是隨著一個人知識、經歷、所處于的環境等的不同而改變的,并不是說,你是成長性思維,在所有時刻,所有實事面前都是成長型思維。
自我反省,固定型思維的時刻比較多。還需要努力的自我覺察,有意識的練習,培養成長型思維。在學習知識的時候,注意方法,多總結規律,不斷的從過往的事件和知識中吸取經驗。正視挫折,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同時在面對自己不敢做或者說是弱項時,要相信能力是可以培養的,去勇敢的面對,去有意識的進行加強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