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上冊古詩18首;七年級上冊古詩18首絕句
#共話中秋團圓時#自古以來,月與人,便是一組密不可分的“寄情之選”。中秋佳節之際,月圓時分,你都想起了哪些關于“月亮”的詩句呢?
今天唯唯給大家梳理了初中教材中9首寫到了“月”的古詩,邀你共賞!
七年級上冊
觀滄海/曹操(東漢)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主旨】本詩以洗練的筆法、神奇的想象、虛實結合、情景交融的手法,描繪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壯麗景象,表現了詩人開闊的胸襟,抒發了詩人統一中原、建功立業的豪情壯志。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李白(唐)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主旨】詩人通過對暮春景物的描寫,烘托了全詩悲涼的氛圍,再借景抒情,將月亮人格化,借"明月"表達了對被貶友人的同情、關切和思念。
峨眉山月歌/李白(唐)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主旨】這首詩描寫了月映清江的美景,表達了詩人離開故鄉外出闖蕩,內心的憧憬和喜悅,以及江行的獨特體驗,抒發了對友人的思念之情。峨眉山月貫穿整個詩境,是思友之情的象征。
夜上受降城聞笛/李益(唐)
回樂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
【主旨】詩歌前兩句通過寫景,交代環境的凄清與寒苦,為寫戍邊將士的思鄉奠定情感基調;后兩句通過“蘆管聲”引發戍邊將士的思鄉之情。
八年級上冊
渡荊門送別/李白(唐)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
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主旨】通過對長江兩岸秀麗景色的描繪,既寫出詩人對未來的憧憬和外出游歷的喜悅,又表達了對故鄉的依依惜別之情。
九年級上冊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蘇軾(北宋)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主旨】這是一首詠月懷親詞,上闋敘述了詞人在"天上""人間"的徘徊、矛盾;下闋寫對月懷人,以積極樂觀的曠達情懷作結,把對兄弟的感情升華到探索人生的哲理高度。表達了詞人樂觀曠達的人生態度和對親人的美好祝愿。
月夜憶舍弟/杜甫(唐)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主旨】詩人從聽覺、視覺兩個方面寫邊地秋夜,詩句流利婉轉,特別是在“有”“無”的對比中,抒發了深沉的思念之情,也寄予了無限的人生感慨。
商山早行/溫庭筠(唐)
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墻。
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
【主旨】全詩描寫了旅途中寒冷、凄清的早行景色,抒發了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濃濃的思鄉之意,字里行間流露出人在旅途的失意和無奈。
無題/李商隱(唐)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主旨】這是一首思戀之歌,寫盡離別之痛、相思之苦。全詩運用比喻、象征的手法,托物寄意,借景言情,抒發了詩人纏綿執著的相思之情,以及對同戀人相聚的美好愿望的追求。
上面關于月亮的古詩
你都背熟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