鈴木銳騎sx4口碑,鈴木銳騎sx4二手車如何
就在我買了吉姆尼不到一個月,正要出發去巴郎山測試它的時候,我看到了它即將換代的新聞。
圖片源于網絡,侵權即刪
說實話,心情有些復雜,撇開外形不談,新款無疑會比老款配置更豐富,發動機的性能和經濟性也要強上許多。但老款的可靠性驗證和改裝潛力又是新款難以企及的,如果真要讓我做一個選擇,我估計會抓破頭皮。
不論如何,在這個城市SUV橫行天下,硬派越野車日漸式微的年代,這臺初代誕生于1970年,全球累計賣出230萬臺,充滿個性的車終于踏出了新的一步。
所以,在這里我將分【提車】【測試旅行】【測評總結】三章,講述我和吉姆尼的故事。雖然新款即將上市,再分析老款已經是象征意義大于實際意義,但這畢竟是我的Dream Car,這篇文章權作是對它的致敬吧。
最早見到吉姆尼是2013年底,在長安鈴木4S店里。
那時,我剛拿了,所以我們家準備把家里服役了8年的哈飛路寶拿給我練手,然后再買一輛新車。最后,出于省油和空間的考慮我們選擇了那時口碑不錯的鈴木天語(12款銳騎)。
那是個SUV還沒有崛起的時代,小型SUV這個市場更是還未細分出來,競爭遠不像現在這樣慘烈。天語作為跨界車其實已經具備了小型SUV的雛形,菲亞特操刀設計的外形在今天看來也充滿著美感,毫不過時。
爸媽在和銷售說天侃地,而我就在展廳里閑逛,當時展廳里除了長安鈴木的國產三巨頭:天語、雨燕、奧拓,以及剛剛上市正在主推的鋒馭以外,還停著三輛進口車:凱澤西,超級維特拉,以及吉姆尼。
現在看來,這三輛車都堪稱當時鈴木在造車領域的最高杰作,純進口,性能優異,質量過硬。但它們的命運也非常相似,都成為了鈴木在中國營銷悲劇的經歷者與見證者。
鈴木在造車方面有著異于其他車廠的執著,在這個人們迷信著“精準的德國工藝”的時代,我覺得鈴木才是真正具有匠人精神的那個另類。它似乎偏執地把所有的成本都花在了底盤,性能和品質控制上,而對于豪華感的營造和外形設計卻毫不在意。最后造成的結果就是開過鈴木車的人都一致表示好評,可它在中國市場上的表現卻越發慘淡,從天語之后逐漸衰落,再無爆款問世。
中國人的購車理念是用最少的錢買到最大的車,如果掛著B(寶馬)B(奔馳)A(奧迪)或者大眾的信仰標那就再好不過。大多數人對于一輛車的評判來自于道聽途說,人云亦云,而甚少會去仔細研究一輛車的產品力或者性能。
所以鈴木最終死了,死在了它“小型車”的桎梏下,死在了它那個“不值錢”的S標志上,死在了中國人“要大,要豪華,要有面子”這樣的畸形需求下。
所以,這三臺15萬以上級別的車,凱澤西即便在性能上能與豐田銳志匹敵,卻被人稱作“三廂天語”,黯然停產;超級維特拉即便具有不輸帕杰羅普拉多的長途穿越能力和可靠性,卻最終也停止換代,將維特拉的名號降級給了天語的后代,從硬派越野變成了小型SUV;而最后剩下的還存活著繼續改款的就只有這三臺車里最便宜的吉姆尼了。
會注意到吉姆尼是因為它實在是太特別了,兩門,后掛備胎,高離地間隙,還有與它的尺寸完全不相符的15萬的價格。銷售人員只說了句“這車其實挺好玩的,越野能力很強。”我就懵懵懂懂地拿了一張吉姆尼的宣傳資料,那上面可愛的外形和沾滿泥土的輪胎形成的強烈對比令人印象深刻。
后來,那輛手動的哈飛路寶破舊不堪,我也準備換車。在選車的過程中想起了吉姆尼,于是上汽車之家和越野E族的吉姆尼頻道將所有精華帖翻了個遍,從此便深深地中了它的毒。
那些充滿著樂趣的改裝貼和傳奇般的自駕冒險故事深深吸引了我,不僅讓我從此迷上了旅行和越野,還讓吉姆尼成為了我心中的夢想之車。以至于那段時間我一直將它的那張宣傳資料“供”在寫字臺前,以示激勵。
但15萬的價格對于一個工作沒幾年的人來說終究還是太過昂貴了,再說我也很清楚這并不是一輛適合在城市里代步的車。出于理性與實用的考慮,我買了一輛自動丐版新飛度,吉姆尼和旅行的夢想都一起埋藏在心里,被無盡的工作和生活的壓力所淹沒。那張宣傳畫最后也不知被我扔在了哪里,慢慢積灰。
大部分人都是這樣,許多兒時的夢想屈服于現實,最后回歸普通的生活。普通地工作,普通地戀愛,普通地結婚生子,最后普通地過完一生。
后來,攢了一些錢,辭了工作,開著飛度四處旅行,發覺還是只有旅行才能讓我快樂。血管里冒險的血液蠢蠢欲動,我終究不是一個愿意普通地活著的人。
于是我買了田宮的吉姆尼模型,把它放在飛度的駕駛臺上,作為對夢想的慰藉,提醒自己不忘初心。
2016年,我告別了單身,到了認真考慮未來的時候。那時三菱的復活之作——新歐藍德上市了,性價比極高,越野能力不俗。我對女朋友夏說我有十多萬的預算,然后再把飛度賣了,就能買一輛七座歐藍德,載著全家去旅行;或者,保留飛度,買一輛吉姆尼,那是我的Dream Car(夢想之車)。
也許任何一個正常人都應該選擇歐藍德,或者奇駿,或者CRV,或者途觀,或者其他同級別大空間的家用車。一個正常人,應該裝著安全座椅和嬰兒車,帶著一家人出去旅行,這才是最理智最現實的選擇,這才是生活應有的結果。
所以我幾乎是抱著開玩笑的態度說我要買吉姆尼,也沒有懷抱任何希望。
但她說:“既然是Dream Car,那你就買唄?”
我說你瘋了嗎?這車簡直就是個面包車,面包車的內飾,面包車的舒適性,高得離譜的油耗,弱得可憐的動力,只有兩個門,只能坐兩個人加兩條狗,還要賣15萬!
這些話與其說是對夏說的,還不如說是說給我自己的。我那時正站在人生的岔路口上,作為游戲UI設計師,我可以去接一個月薪1萬的工作,掙錢養家,開著歐藍德或者其他什么車,和其他人一樣平凡地生活。
而一旦選擇了吉姆尼,我要踏上的就是職業旅行家的道路,與普通的生活無緣,我有勇氣選擇這條路了嗎?我自己也不知道。
“去做你喜歡的事情吧,不管怎么樣我都支持你~”
我只覺得百感交集,快要落下淚來,從那時候起,我就認定她是那個和我過一輩子的人。
于是在2017年,我正式以職業旅行家為目標,成為了自媒體人。我不知道未來會是怎樣,但我還是想努力朝著夢想中自由的生活前進。
看著記事本里那些曾經想都不敢想的目的地,購買吉姆尼的計劃也提上了日程。
于是在我31歲生日的第二天,我又一次走進了長安鈴木的4S店。
隨著天語的衰落,長安鈴木的經營也每況愈下,時不時都有傳言說鈴木汽車將要退出中國,就連成都這樣的大城市也只剩下兩家4S店。
展廳很小,冷冷清清,維特拉和新上市的驍途(換代鋒馭)擺在最顯眼的位置,旁邊是緊湊級家轎啟悅,這便是鈴木目前在中國賴以為生的三臺車了。
旁邊,奧拓、雨燕和天語靜靜的停在角落里,提醒著人們鈴木曾經也輝煌過。不知道換代雨燕和全新開發的小型SUV英格尼斯能不能重新讓鈴木崛起,我覺得很難。
銷售小哥也是一副“隨便看看吧”的樣子,不過一聽說我要買吉姆尼,反倒是來了精神,給我看他手機里那些買主的照片和吉姆尼越野的視頻。我問他雙色自動頂配要多久才能拿到車,他說正好七月底有一輛要發過來。
吉姆尼是純進口車,而且4S店必須提前三個月先付全款給日本鈴木公司,那邊才會發貨過來。我之前看網上有些偏遠地方的車友等了三個月,也做好了最多等一個月,不行就換車型換顏色的心理準備。但現在似乎運氣不錯,發來的正好就是我想要的白色雙色自動頂配版,也許這就是命中注定吧。
沒有太多廢話,交定金,簽合同。裸車價160800,4S店優惠3000,享受小排量車購置稅75%優惠,最后落地大約17.5萬。
我想大部分買吉姆尼的人都沒有太多的糾結吧,就像銷售小哥說的,“你們可能比我們這些銷售人員都還要了解這車。”
然后就是等待。
訂車一個星期后,2017年7月31日,我終于見到了朝思暮想的吉姆尼。
一走進4S店,就看到雙色版那性感的屁股,它靜靜地停在那里,小得像一個玩具,卻比周圍所有的車都要光輝耀眼。
4S小哥把鑰匙扔給我,說:“走,去開一圈試試。”
我就這樣忐忑地坐上了車,插上鑰匙,扭動,發動機清脆的轟鳴聲響起。
我之所以忐忑,是因為我從來沒機會試駕它,一切的一切都來自于網上的情報資料。這就好像小馬過河,有些人說它簡陋,粗糙,有些人說它開起來充滿樂趣。我甚至很害怕,害怕它不是我想象中那樣,害怕自己變成葉公好龍故事里的葉公。
但在4S店里開完一圈以后,所有的擔心都煙消云散。
它的內飾是很簡單,但卻并不粗糙,尤其是轉向燈撥桿的手感令人上癮。方向盤在低速下比較重,但速度起來以后就會變得輕松,比天語的手感要好。坐姿很高,能夠一眼看到車頭,并且視野極佳,A柱幾乎沒有盲區。懸掛確實很硬,對于小振動完全沒有過濾,所有的路(坑)面(坑)信(洼)息(洼)都通過座椅清晰地傳遞上來,但當碾過一個較大的坑時,卻感覺底盤非常扎實,僅僅傳來一聲低沉的響聲,仿佛那坑遠在世界盡頭,給人足夠的信心和踏實感。
或許是因為我之前開的都是路寶,飛度,天語這種級別的車,所以對于吉姆尼我沒有任何不滿之處,它確實落后于時代了,但也絕對不是可以用“面包車”來形容的。
下車的時候,心臟跳得很快,甚至有種想要歡呼的沖動。我很想說一句拜托了兄弟,今后十年或者更長的時間里,我都會與它一起探索未知的世界。
然后就是交錢,辦保險,拿臨時牌照,開回家。在地下車庫里,孤傲地停在一眾豪車之間,仿佛它才是王。
一輛車的價值,不在于它的價格,而在于它的經歷。即便它十多年后滿身傷痕,但它去過的地方足以讓它和它的主人驕傲。
最后剩下的工作就是上牌和改裝了。
因為吉姆尼是進口車,所以必須自己開著車到車管所去上牌。詳細流程就不贅述了,在8月的烈日里,購稅,預登記,上線檢查,驗證選號,交錢拿牌,因為經驗不足,花了大半天才搞定,累但卻值得。
因為要改前杠,拿到了牌照還不能立刻裝上。第二天我就馬不停蹄地把它開到了瑞達,開始改裝。這也不算做廣告吧,畢竟整個西南做吉姆尼改裝的也就只有這里了。
將吉姆尼開進改裝車間,旁邊的大哥開著一輛深綠色的小吉過來做保養,在等待的時間里,我們倆再加上瑞達的師傅從油耗水平到越野注意事項相互交流了很多,仿佛關于吉姆尼就有聊不完的話題。
之前就覺得有趣,很多暢銷車的論壇里總是充斥著各路水軍,噴子和腦殘粉戰來戰去,而吉姆尼論壇里卻一片祥和,畢竟買這車的人都是真愛。如果旅行的路上相互遇到了,按個喇叭,閃個燈,給彼此一個“不錯嘛,有眼光!”的眼神,實在是非常和諧。
改裝前最后一次拍照留念,可以看到前部牌照框完全就像是一個額外附加的物件,限制了吉姆尼的接近角,很容易在越野時被磕掉。同時那個明晃晃的鍍鉻中網我也不太感冒,所以準備按照APIO的風格全部更換。
另外,因為我使用吉姆尼主要是以長途爛路為主,并不追求極限的越野性能,所以先只做一些防護性的常規改裝。
最后的改裝清單:
底盤全套護板(分動箱,水箱,后避震,牛腿,油箱)
休閑側杠
APIO款中網,前短杠,梁頭護板
轉向減震
其他腳墊,避光墊之類的小物件
共計三千五百多元。
至于避震,輪胎,副油箱這些先測試一下素車性能再繼續改裝,畢竟吉姆尼素車的能力已經很強了。
全新的吉姆尼出爐,渾身充滿著日式復古的美感。
這就是我和它相遇的故事,而我們的冒險才正要開始。
乘坐駕駛體驗測評,各種路況油耗測試,越野測試,定妝大片
我與吉姆尼(中)—旅行&測試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