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視頻
  • 焦點
  • 娛樂
  • 文化
  • 財經
  • 首頁 > 教育 > 圖畫校園 > 正文

    告別過去而又霸氣句子-告別過去而又霸氣句子圖片

    告別過去而又霸氣句子-告別過去而又霸氣句子圖片

    老兵,懷揣綠色夢想,在火熱軍營千錘百煉、淬火成鋼。如今,他們即將脫下戎裝,帶著軍營的饋贈,開始新的奮斗。

    轉身之前,他們再次回望那些熱血沸騰的瞬間,回望那些披星戴月的日子,用真摯感人的講述,給予在強軍新征程中踔厲奮發的年輕戰友真誠的祝福和期望。

    苦干,收獲的是甘甜

    ■南部戰區空軍某旅某雷達站一級上士 唐逢飛

    沿著436級臺階的青石板路,我從營區走上金雞山頭的陣地,和“英雄天線車”告別。我曾在這里送走一批又一批老兵。今年,我也要轉身離開。

    16年前,走出大學校園的我,和1位同年兵被分到這個有著“鋼鐵雷達連”榮譽稱號的連隊。到連隊第一天,車行至山腳下突然停了下來。班長說,我們要背著行囊爬上山。當我們氣喘吁吁爬上山頭,在軍旗前宣誓完畢,班長笑著告訴我們,對雷達兵來說,時間就是生命。這場特殊的新兵歡迎儀式,也是雷達兵的第一課。

    第二課,在陣地上。我們眼前,是一架布滿彈孔的老舊天線車。指導員說,1979年的邊境作戰中,這塊僅有0.07平方公里的山頭,在27天里落下300多發重型炮彈,雷達方艙被彈片穿透536個彈孔。

    “炮彈一發一發落在陣地上。電纜斷了,天線停止轉動,戰士們就用防風繩拽著天線一圈一圈跑,一撥人倒下去,下一撥又接上,直到戰斗結束。‘人在陣地在,人在天線轉,人在情報通’,這就是咱們‘鋼鐵雷達連’榮譽稱號的由來,也是咱們雷達兵的兵魂!”

    指導員的講述,聽得我們熱淚盈眶。以后的日子,在陰冷霧氣的常年環繞中,沒有手機信號、沒有網絡,望著看不到頭的群山,話題總有聊完的時候,生活總有枯燥的時候,內心也有迷茫的時候,可一想到那15個字,熱血就在胸中奔涌。一樣的年紀,一樣的職責,當年的他們,面對漫天炮火沒有退縮,讓陣地堅如磐石;如今的我們,有什么理由畏懼?怎么能不守好陣地?

    我如饑似渴地學習專業知識,白天在陣地上摸零件、查線路,晚上鉆進學習室分析電路、學習原理。兩年后,我考入空軍預警學院雷達士官學校,5年后走上雷達技師崗位。

    2012年,連隊來了新裝備。上山道路不便,我們只能在山腳把裝備拆開,一件件搬上陣地再重新組裝。恰逢老技師退伍,換裝的擔子全部壓到我一個人身上。“班長,這個發射單元和老式雷達不一樣”“班長,你看看這個緊固螺絲怎么拆”……一個個此前從未遇到的問題接踵而至。那段日子,我幾乎住在陣地上、“泡”在零件里,翻操作手冊、打電話詢問廠家……在大家傾力配合下,終于提前完成架設任務。“活到老,學到老”,那次換裝讓我懂得,堅守崗位不是滿足現狀,而是刻苦鉆研、與時俱進,形成與戰備需求匹配的裝備保障能力。

    苦干,收獲的是甘甜。16年斗轉星移,我不知在陣地上灑下多少汗水,在雷達方艙度過多少個夜晚。哪怕是那次假期家屬來隊,我還是與出現故障的天線車一起度過3個日夜。當天線開始緩緩轉動,一批批空情正常上報,我擦了擦額頭的汗珠,心里像吃了蜜一樣,被難以言說的滿足感和幸福感填滿。

    還是在熟悉的“英雄天線車”前,退役儀式如期舉行。這一次,主角變成了我。我拿出一本多年維修心得寫成的“秘籍”,鄭重交到徒弟尹偉手中,指著天線車說:“我離開以后,好好陪著它。”

    看著尹偉接過本子時認真篤定的模樣,我仿佛看到16年前的自己。以前,都是班長向我們講述老班長們堅守的故事。希望在后來者的講述中,我們能為雷達兵的兵魂,添上屬于我們這代人的注解。

    (黃 巍、劉晉毓整理)

    根扎得越深,離夢想越近

    ■火箭軍某團某營三連一級上士 周三陽

    穿過30多條隧道,翻過兩座大山,200多公里的山路蜿蜒曲折,這是市區通往我所在營區的路程。

    2010年,大學畢業后參軍入伍的我,第一次踏上這條路。來接我們3名新兵的,是一輛運送給養物資的卡車。我們擠在卡車車廂里,一路搖搖晃晃,“晃”到了巴掌大的營院。

    人煙稀少,陽光“罕至”,手機信號時有時無。長久陪伴我們的,是寒冬里三四個月也不消融的積雪,堆在我的心頭,涼冰冰的。

    因為“同病相憐”,我們3個同年兵之間格外親。每過一天,我們就在臺歷上劃掉1個數字,掰著指頭算著可以離開大山的日子。

    指導員姜坤看出了我們的心思,給我們講起“扎根柳”的故事。

    “扎根柳”,營院里唯一一棵柳樹。樹旁立著一塊石碑,刻著一句話:扎根,即“扎根深山,獻身國防”;柳,“留”也。

    1993年,第一任連長劉樹軒帶領17名官兵奉命進山,組建三連。崎嶇的山路、艱苦的條件,讓躊躇滿志的官兵心里涼了半截。一次外出,連長見當地老鄉的平板車上拉著幾棵柳樹苗,便買下一棵帶回連隊,取名“扎根柳”。

    “柳樹能夠在溝深林密、缺少陽光的地方存活下來,是因為根扎得深。人也一樣,只有根扎得越深,才能汲取更多的養分。”后來,我慢慢發現,指導員的這番話,正是堅守深山的老兵們真切的感悟。

    我所在班平日擔負著指揮所通信保障和近500公里光纜線路的維護任務。維護一條通信線路,需要走過10多個村莊,跨過10余座山頭。巡線歸來,在落日余暉的傍晚,我經常聽見班長們在后山“喊山”。

    其中,有我的班長謝世強。謝班長守大山守了整整30年,自入伍就沒離開過這座大山。他擔負的幾百公里國防光纜線路維護任務從沒出過差錯,榮立過二等功和三等功。謝班長說,“喊山”是一茬茬官兵自創的解壓方式。只要對著大山喊上幾聲,壓力和煩惱似乎就煙消云散。

    謝班長的退役歡送儀式上,他抱著我們哭得一塌糊涂。謝班長說,扎了30年的根,一下子要“拔”出來,實在是疼得慌。

    后來,我留了下來,也加入“喊山”的隊伍,喊走了寂寞,喊走了煩惱,也喊出對這里一草一木、一山一石的熱愛。安下心的我,鉆進了設備室,沒過兩年就掌握了多種裝備操作及把關技能,成了團里數一數二的專業技術尖子。

    那一年,戰斗警報拉響,連隊同時保障千里之外多個方向的通信任務。數十天里,我們連軸奮戰,圓滿完成演練任務。即使從沒有親眼見過導彈發射時撼天的“閃電”,沒有親耳聽過裂地的“驚雷”,但大山知道,導彈的騰飛,有我們的一份“助推力”。

    12年過去,我也要離開大山。我剛進大山時,“扎根柳”只有碗口粗,如今高大挺拔。臨別時,我最后一次給“扎根柳”清理雜草。山風吹過,“扎根柳”光禿禿的枝條沙沙作響。

    再過些時日,“扎根柳”將迎來一批新戰友。希望年輕的他們,在遠離喧囂的青山深處,能堅守夢想扎下根來,櫛風沐雨,葳蕤成林。

    (陳世鋒、張倩曉彤整理)

    極致的熱愛,成就更好的自己

    ■海軍航空大學某團一級上士 徐 威

    初冬,渤海之濱。開闊的停機坪上,凜冽的寒風勁吹,機務兵最“艱難”的季節,又到了。

    摘下蒙布,打開座艙蓋,清點工具……13年里,重復過無數次的工作流程,此時的我卻無比珍惜。是的,我要退伍了,以后想再摸一摸戰機,應該是難有機會了。

    小時候,我時常幻想長大后能成為一名帥氣的空軍飛行員。雖然我沒能翱翔藍天,但通過直招士官成為一名機務兵,與戰機為伴,多少也算了卻心愿。然而,想成為一名優秀的機務兵,并非易事。最初翻看專業書籍,那些復雜的結構圖和密密麻麻的數據,看得我頭皮發麻。當每本書都被翻卷了邊,當戰機的上百個核心零部件參數硬是被我牢牢記在腦子里,我被提前“放單飛”,正式成為機械員。

    我總覺得自己和老班長們還差了些什么。一次,我們在零下20攝氏度的天氣開展飛行保障工作,機棚內滴水成冰。走進外場,我注意到,沒有一位老班長把大衣領立起來遮住耳朵。

    “班長,你們不怕冷嗎?”

    “怎么不冷?但是,把大衣領立起來會影響聽發動機的聲音,萬一戰機有問題,可就把不住關了。”

    我心里不禁咯噔了一下。身為機務兵,只有做到每一個環節都一絲不茍、精益求精,才能“不讓戰鷹帶隱患升空”。從此以后,我格外珍惜外場工作時光,學著老班長們的樣子,時不時抬頭看天空,扭頭觀察滑行道,注視飛行起落……這是機務兵的常態,也是機務兵的幸福。在老班長們專注的眼神中,我看到了對機務工作的極致熱愛。有了大家的托舉,才有了海軍航空兵事業的不斷壯大。

    2016年是我從事機務工作的第八年,也是見證我成長蛻變的一年。那一年,我正式成為一名機械師。身份的轉變意味著責任更重。那次崗前培訓,是我軍旅人生最“充實”的一段日子。學習過程遠比想象中更難,各種問題接踵而至,令我陷入“本領恐慌”。為了成為戰機的“親密伙伴”,我每天趴在機艙蓋上聽聲音,爬進狹小的座艙里查設備……我堅信,極致的熱愛,就是要不斷超越自己、突破自己。當我最終獲得坐進戰機座艙內負責機組工作的資格時,我看到按鈕的位置,也知道操縱桿的方向,一種前所未有的自豪感如電流般傳遍全身。

    13年機務生涯,我安全保障飛行1100小時。1100小時有多短?那些爭分奪秒、排故搶修、緊張準備的時刻,那些風吹日曬、頂風冒雨、冰天雪地的日子,轉瞬即逝。1100小時有多長?我保障過多型戰機,成功處置數百起故障,總結了近10萬字的心得筆記,托舉一批批戰鷹飛向遠海大洋。

    這種感覺很奇妙,在崗的時間越長,就覺得離祖國越近。春去秋來,機棚內戰機的數量越來越多、新型戰機不斷加入,我也在戰位上享受著發自內心的滿足與幸福。即使軍旅路即將畫上句號,這些畫面和記憶,都將成為刻在我內心深處最美好的軍旅印記。

    (倪 帥、李云飛整理)

    越努力,越出彩

    ■第73集團軍某旅一級上士 杜祥銀

    夜色漸深,我完成體能加練后回到宿舍,在肌肉酸痛的“陪伴”中慢慢睡去。

    “馬上就退伍了,還有必要這么拼嗎?”遇到身邊戰友這樣打趣,我都會一笑了之,但內心十分清楚:沒有一滴汗是白流的。越努力,越“幸運”,看似簡單的6個字,陪我走過16年的軍旅生涯,激勵我時刻保持著奮斗姿態。

    2006年入伍后,新訓的繁重枯燥讓我一時有些吃不消。漸漸地,我學會耍一些“小聰明”:力量訓練每組少做幾個,爬戰術前偷偷倒掉半壺水……我自認為班長骨干們沒有發現,掌握了適應部隊的“竅門”。后來,新兵連評選“訓練達人”,我在自認拿手的匍匐前進項目中以0.3秒之差輸給另一名新兵。

    “他那么瘦,爬起來當然更輕松,我就是差點運氣。”了解到我的“不服氣”后,一次班務會上,班長拿出一塊帶血的紗布對我們說,那位戰友為了動作更快,訓練中手肘和膝蓋磨破了好幾次,“然而,有些同志的水壺都沒有裝滿……”

    班長雖然沒有“指名道姓”,我卻覺得臉上發熱,手心出汗。從此,訓練中我再也不敢“偷懶”,不僅扎扎實實練好每一個動作,而且要求更高,裝具負重多加2公斤,跑步多跑1圈……就這樣,我想把此前欠下的“體能賬”加倍地補回來。

    新兵結業考核那天,突遭風雨天氣,不少戰友在濕滑場地發揮不佳,我卻打了一個“翻身仗”,最終被評為“十佳新兵”。“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對這句話的切身感受讓我更加清楚,如何才能成為一個“有準備”的人。

    下連后,我勤學苦練,被推薦前往士官學校參加修理專業的進修,歸隊后進入修理所,參加修理兵集訓隊。分班時,隊長說炊事班需要緊急補充一名炊事員,可大家都想到技術對口的修理崗位上去。想到這個缺總要有人補,也能在陌生崗位鍛煉一番,我主動報了名。

    凌晨起床生火、精心設計菜譜……新崗位上,我兢兢業業、任勞任怨,卻沒想到這竟是我多次轉崗的開始。4個月后,我被調至所部接學的通信員。文書退伍后,我又被臨時任命為代理文書,處理日常事務。經歷豐富、崗崗優秀的我,得到大家一致好評。當年年底,我在同批修理兵中第一個入黨。“如果不是輾轉這么多崗位,大家不可能這么快熟悉我、認可我。”一些戰友覺得我很幸運,我更明白其中付出的努力。

    2010年底,由于修理班缺少骨干,我被分配到班排,重拾修理技術的同時擔起管理責任。我帶頭加強體能訓練,一改班排重技術、輕體能的氛圍。后來,全旅組織專業基礎考核,我帶領二分隊獲得排建制第一名,連隊也因表現優異被譽為“鋼二連”,徹底扭轉了以往“修理兵體能差”的印象。

    越努力,越出彩。火熱軍營里,努力是最好的人生態度,也是最有用的成功秘訣。只有不懈努力隨時做好準備,才可能抓住稍縱即逝的機遇,成就出彩人生。

    (牛偉萌、張凌暉整理)

    題圖:11月30日,空降兵某旅舉行2022年冬季士兵退役儀式,老兵們向軍旗告別。劉全岑攝

    制圖:扈 碩(讀者 唐逢飛)

    (解放軍報)

    備案號:贛ICP備2022005379號
    華網(http://www.www489tv.com) 版權所有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

    QQ:51985809郵箱:51985809@qq.com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久久九九精品影院| 好吊妞视频haodiaoniucom| 亚洲视频在线看| 521a成v视频网站在线入口| 极品美女a∨片在线看| 国产国产人免费人成成免视频| 你懂的手机在线视频| mm131美女做爽爽爱视频| 明星ai人脸替换造梦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久久久福利| 丝袜高跟美脚国产1区| 狠狠色丁香婷婷| 国产精品后入内射日本在线观看| 欧美熟妇VDEOSLISA18| 国产精品日韩欧美一区二区| 中国大陆高清aⅴ毛片| 最近中文字幕资源8| 国产欧美精品区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99精品福利久久久| 欧美成人午夜做受视频| 免费毛片在线播放| 1000部啪啪毛片免费看| 日韩午夜在线视频不卡片| 亚洲精品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亚裔玉videoshd和黑人| 好爽…又高潮了毛片免费看| 亚洲啪啪av无码片| 秋霞免费一级毛片| 国产精品igao视频网网址| 中文无遮挡h肉视频在线观看| 脱了美女内裤猛烈进入gif| 国产精品免费大片| a级毛片高清免费视频在线播放| 最近日本免费观看高清视频| 亚洲精品亚洲人成在线观看| 精品少妇人妻av无码专区| 国产人妖视频一区在线观看| AAAA级少妇高潮大片在线观看| 永久看日本大片免费35分钟| 哦哦哦用力视频在线观看| 91在线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