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動機轉速高低與什么有關;發動機轉速越高越好還是越低越好
汽車120km/h行駛時,發動機轉速由哪些因素決定?
汽車領域,有太多磚家在向大家灌輸各種莫名其妙的理論,筆者最近看到一篇介紹車輛高速行駛時發動機轉速的文章,可謂錯誤百出。雖然最近半年已經很少寫汽車相關文章了,但也忍不住給大家簡單科普一下。
先說結論:
車輛以120km/h的速度勻速行駛時,發動機轉速取決于變速箱傳動比、主減速比和車輪直徑。
其中變速箱每個擋位的傳動比和主減速比在隨車的《車輛一致性證書》中可以查到,比如我自己的車,6擋傳動比是0.599,主減速比4.624。
車輪直徑則是通過輪胎型號計算出來的,比如我自己的車輪胎型號是225/55 R19,車輪直徑730.1毫米,輪胎周長是2.29米。
首先計算120km/h速度時,車輪轉速是多少,結果是871.96rpm;
然后根據擋位的傳動比(絕大部分情況是選最高檔位)、主減速比計算發動機轉速,就是用車輪轉速*傳動比*主減速比,結果是2415rpm。
以上是用我的車輛參數來舉例計算,過程也非常簡單。結論就是在原廠狀態下、以最高檔、120km/h勻速行駛時,發動機轉速是2415轉。大家可以按我說的方法計算,然后和實際行駛轉速比較一下進行驗證。(如果實際轉速略低于理論計算轉速,主要原因是按照規定,汽車的表顯速度必須低于實際速度)
在勻速行駛過程中(假設開啟定速巡航),發動機轉速是維持在2415轉基本不動的,變化的是扭矩:路面坡度大了或逆風行駛,則開大節氣門,提高扭矩;到下坡路了或順風行駛了,則關小節氣門,降低扭矩。
絕大部分車輛都是可以用最高檔位跑到120km/h的,但也有例外,比如某大型合資車企的新款SUV車型,這款車型在90~110km/h可以升到9擋,但是到120km/h時反而會降到8擋;而在采用同款動力總成的轎車上,并沒有這種情況。
主要原因在于該SUV的風阻和車重更大,當車速達到120km/h時,由于行駛阻力提高,導致發動機扭矩不夠用了。
這里說得扭矩不夠用并不是指扭矩無法滿足,而是說如果強行提高發動機扭矩,會導致發動機進氣變正壓(也就是大家常說的渦輪介入狀態),燃油經濟性會比較難看。所以要降低一個擋位,提高發動機轉速、使發動機輸出扭矩保持在“自然進氣能夠滿足”的狀態,是更好的選擇。
除了十年前的4擋、5擋變速器的車型,目前普遍6、7擋甚至9擋的車型不要去糾結什么高速行駛時的發動機轉速,無論高低都是廠家綜合考慮油耗、噪音、加速能力(主減速比)、成本(輪胎尺寸)帶來的結果,不存在“轉速低了好”這種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