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花種在心里作文600字,把花種在心里作文600字道客巴巴
大散文|與花為伴之一—花有重開日
作者 崔洪國
“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當時這些花是與我生命的根系、圖騰和血脈緊緊相連著啊,病毒來襲的時候,她們對我身心的痛苦感同身受,所以就與我同甘共苦,共度難關。等到一切過去,它們也和度盡波劫一樣,迎來了生命的新生和絢麗。
——題記
(一)花有重開日
那些花,在妻子的精心打理下,攻城略地,占據了家里的角角落落。每天,家里的每一個角落都是青翠欲滴,芬芳吐艷。不經意的一簇綠、一朵紅、一縷翠,如詩如畫,瞬間就沖散了一天的愁云和疲憊,心間也瞬間如開了朵朵桃花,充滿了詩情畫意。在出差的路上,我會想起那些花,哪些一個盛花期過去,正在蓄勢,哪些正含苞待放,哪些正英姿勃發,哪些正做著開放前的熱身,待我回去,忽然給我一個出乎意料的驚喜。我和那些花都在彼此期待著離別后的重逢和重逢后的相伴。
與花為伴,這些花是我和妻子這么多年生活中最稱心如意的伴侶。有了這些花,生活有了更多錦繡和云紅的成色。生活的底色也許是素樸和不加雕飾的,或者叫原生態,在手機照片還原的功能里邊叫原色,但有了這些花的調色,就平添了那么多紅橙黃綠青藍紫的色彩,在時光流逝后,對生活的記憶就有了更加多元和色彩的元素。看見那些花,想起那些花,留下那些花開花謝的影像,生活感覺更加多姿多彩,有滋有味了。這也許才是生活本身所具有的哲學意義和未來愿景。
說起與花為伴,在我家里那是很有歷史和故事的事情,也是我們一家人最津津樂道的事情。說起與花的情感和過往,不得不說到岳父。我從內心非常欽敬岳父大人,不僅因為他待人的真誠和善良,因為他的慈祥和親和,更緣于他對生活的熱愛。岳父一生最愛養花,我在一篇關于愛花的散文中寫到過岳父養花惜花的細節,年輕的時候,岳父大人把別人做甕剩下的水泥角料帶回家,自己糊花盆,每個花盆還精心刻上“某年某月某日”,有的還刻上一枝竹子,有時也會刻上一句“未出土時先有節,到凌云處仍虛心”的詩句,很有哲理和詩意。那些自制的花盆很快就被岳父種滿了長壽花、金枝玉葉、扶桑和劍蘭、蘭草等各種各樣的花草。如今,岳父大人90多歲了,有些早年自制的花盆和每日綻放的花朵還一直陪伴著他和岳母淡泊如水,平凡寧靜的生活。
妻子傳承了岳父愛花惜花的基因,從早些年在沾化的時候就在家里客廳臥室的陽臺,進門的博物架和后窗臺的箱柜等處擺滿了花盆,種植了各種各樣的花花草草,雖然都不是多么名貴的品種,但裝點生活需要的是每日的花開花落和姹紫嫣紅,再說,一束花草的高貴更多并不是因為她的名貴,而是因為她分享給人們的關于美的感性認知。“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有時看看旅游路、經十路和奧體中心那些綠草如茵,鮮花吐艷的花草前,一群鳥兒在草間嬉鬧,一對戀人在花間細語,一位老人在花前沉思,一位園林綠化工人在修剪花草的同時,坐在草叢上,捧著一大杯水,喝出如甜甜的酒釀的感覺。
那一刻,你也許會恍然頓悟,那些花帶給了我們那么多春暖花開的美好體驗,我們每天都無處不在的分享著她們與自然和這個世界的共享,想想,蕓蕓眾生,有時真得未必比一束花草高貴。這樣想來,對家里花草是否是名貴品種就無足輕重了,我珍愛和敬畏的是她們對于生活和歲月本身的雕琢和修飾—盡管這種修飾和雕琢有時是默默無聞,潤物無聲,但同樣讓我們心中充滿了感激和感恩,充滿了面向未來的行動力量。“花有重開日,人無少年時”,面對那些花,云淡風輕的同時,我們如何不去只爭朝夕呢?
崔洪國,中國散文學會會員,山東省作家協會會員。
壹點號風過林梢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6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