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來了讀后感300字_狼來了讀后感想
從小到大,我們對狼的認識僅僅是從文學作品或者電影,電視劇中得到的。在生活中,老一輩人常把沒有感恩之心的孩子叫做“白眼狼”。把兇險狠毒或忘恩負義之人稱作狼心狗肺。寓言故事中的狼外婆狠毒奸詐曾深深刻在心底。在我的認識中狼是陰森的、恐怖的,殺戮的。今天讀了樊登老師講的《狼的智慧》一書,徹底顛覆了我的認識,從前我們對狼的誤會實在是太深了。
真正的狼群和諧、輕松充滿愛意。狼群是一個家族制,特別看重家庭的和諧。不打獵的時候,小狼就會跳來跳去。它一會兒去咬它的爸爸,一會兒咬它的媽媽,特別愛玩愛打鬧。它的哥哥、姐姐、叔叔、阿姨會在一起玩。大狼有時候會跟小狼打架,甚至有很多大塊頭的這種,比如說爺爺或者是爸爸這樣的大狼,它們會跟小狼打架的時候故意輸掉,故意倒在一邊,這時候讓小狼能夠獲得那種成就感。叔叔、姑姑、姐姐、哥哥都會參與照顧小狼。 狼和人類還有一點是非常接近的,就是人類會贍養老人,狼也會贍養老狼。狼老了以后,整個家族會養著它。狼群也是充滿著溫馨和快樂的。狼到老了以后,大部分都會愿意回到自己的故鄉。有的狼離開自己的狼群出去流浪,大概能走幾百公里,甚至上千公里都有,因為它是在尋找自己新的領地,尋找自己的家庭成員。
頭狼不是一只狼一般都是一對夫妻。一公一母,一個積極一點,一個保守一點,這樣這個狼群的才能復雜的環境中生存下去,才會更加穩定具有戰斗力。一般具有領導力的不是公狼而是性格沉穩的母狼。狼都是集體行動。只有到公狼長到兩三歲的時候,有的公狼會分群,它會去到別的地方,它去尋找它的愛情,然后有可能會建立新的屬于它的狼群,也有可能它會加入到別的狼群中。狼群會為了家庭而犧牲自己。當一個狼群遭到另一個狼群圍攻或者襲擊時在打得很激烈的時候,有些奮不顧身的狼會沖到對方的狼群當中,最后被對方咬死,因為雖然這個個體犧牲了自己的生命,但是整個族群的基因得到了延續。狼群為家族利益而戰,為團隊利益犧牲,這種精神值得我們人類尊敬!
狼群的教育方式是非常清晰的。爸爸媽媽的觀點一致。我們在長大過程當中,有時候,爸爸的觀點和媽媽的觀點不一樣時,我們是不是會跑到媽媽那兒去,撒嬌要求一些特別的照顧,然后說媽媽都同意了,爸爸你怎么不同意,這是很多小孩子會做的游戲。狼群當中沒有,就是爸爸和媽媽的觀點始終是一致的,所以小狼們經常會找不到這樣的空子。;教育小狼有寬容但絕不遷就。作者觀察到,有一群狼在野外徒步,走路,走路的時候,前面那十幾只狼都走得好好的,都在往前走。后邊跟著一個小不點,它特別調皮,它走一走它就要去這兒看看,走一走去那兒抓個老鼠,然后前面的狼群走過去了以后就得等它。然后你就發現,好,所有的狼群停下來等它。等了一次,然后再往前走,追上再往前走,走一走這個小狼又開始開小差,又去到別的地方玩干嗎,狼群又等了它一次。這時候這個小狼沒有改,這個小狼還是注意力不集中到處玩,狼群就走了。就是狼群的忍耐是有限度的,給你了這樣的機會,但你始終不能夠跟上我們,那我們就走。這個小狼嚇壞了,就趕緊追,趕緊追,追了半天才追上;通過互動和固定的儀式確認愛慕和尊重。一個狼群,大的有幾十頭狼,小的幾個、十幾個都有可能,閑下來就是你給我理理毛,我幫你舔一舔、梳理梳理,一塊兒曬太陽,一塊兒玩,大狼小狼都一塊兒玩,這樣的互動過程讓狼與狼之間充滿友愛與尊重。我們經常會看到狼在月圓之夜,站在山頂嗥叫那樣的場景。狼為什么那么喜歡對著天嗥叫呢?這種集體嗥叫的行為,是狼的一種儀式,家族感,就是大家一塊兒做這樣的事情。所以這些儀式感的東西,使得這個狼群變得特別團結。是不是有點像我們平時清明節祭奠,升旗活動呢,和新教育中提倡的用儀式感讓師生體會教育的幸福有異曲同工之妙呢!
狼群要生存靠的就是謀略,靠的就是智慧,它們從來不打無準備之仗。就是狼要去捕獵的時候,一定是看準了,挑好了,然后有戰略,有步驟,一旦出現,一定要一擊必中。我們從狼的這些認識中是不是也應該學會責任與擔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