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東沒簽合同鬧翻了怎么撤資、個體戶合伙經營退股糾紛
現實中,親朋好友合起伙來做生意很常見,有的是因為一個人財力有限,人多力量大,有的是因為不同合伙人有不同的優(yōu)勢資源,合伙正好優(yōu)勢互補,有的純粹是因為大家就是想一起賺錢。
但理想很美滿,現實很骨感。合伙前,大家和和氣氣,但合伙后就一地雞毛了。別的不說,就拿當當網來說吧,李國慶與俞渝當初還是一見鐘情的夫妻呢,男方是北大的高材生,女方是北京外國語大學、紐約大學的高材生,如今呢,鬧得如此狗血連觀眾都看不下去了。像阿里十八羅漢、騰訊創(chuàng)業(yè)五兄弟這樣的少之又少。
合伙生意中退股的原因千奇百怪,就不細說了,大家更關心的是,遇到這種事情應該如何處理。紫財經認為應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1、按照合伙協議約定的退股進行處理。
俗話說,親兄弟,明算賬。今天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們學會了公私分明,不論私下關系有多好,在遇到合伙做生意、借錢等事宜都會起草一個合同或借款協議,盡管有人會感到不太舒服,但這種“先小人、后君子”在雙方出現糾紛時卻非常管用,大家按章辦事,不僅可以減少不必要的損失,而且也會把兩個人的感情傷害降到最低。
如果合伙協議明確約定了退股條款,雙方只需按相應的條款處理即可。
2、未約定退股的處理方式。
有些人合伙時總覺得丑話說在前頭有傷和氣,最后讓雙方翻臉成仇的往往都是因為于此,因為做生意遠比我們想象的艱難得多。根據天眼查APP與有關媒體報道,中國中小企業(yè)平均的存活時間只有兩年半,5年到10年的企業(yè)存活率大概是7%。這意味著90%以上的企業(yè)都會中途夭折或進展不順,因退股產生的糾紛多如牛毛。
發(fā)生未約定的退股時,大家可以采取兩種方式:
a.凈資產折算法。如果生意經營不佳或一般,合伙人可以聘請雙方都認可的第三方會計師對企業(yè)凈資產進行全面核算,然后根據比例折合成貨幣補償退股的合伙人;
b.凈資產加成法。如果生意良好,繼續(xù)經營的合伙人在凈資產折算后,可以根據未來的收益情況適當給予一定的補償,彼此就可以皆大歡喜,好聚好散,讓一步海闊天空,畢竟撕破臉皮,鬧到對簿公堂甚至拖垮公司,是一個兩敗俱傷的結局,沒有誰希望看到。(部分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