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秋天的風特點的詞(秋天的風怎么形容唯美)
前路漫漫,詩詞為伴,流年匆匆,且祝君安!你好,我是飛花君。
賀鑄
秋水斜陽演漾金,遠山隱隱隔平林。幾家村落幾聲砧。記得西樓凝醉眼,昔年風物似如今。只無人與共登臨。
此詞描寫了一位佳人月下折梅護花的場景。上片描寫室外之景,景色與情境交織,展示出了一幅美麗的圖景。下片寄情,詞人描寫了佳人折梅歸來、垂下窗簾護花的連續動作,并以細膩的心理描寫作結,表現了一位閨中佳人的春思與情感。全詞清麗雅致,情真脫俗,在一靜一動之間傳達出了一幅婉約朦朧之境,給人畫面般的純凈美感。
菩薩蠻
晏幾道
哀箏一弄湘江曲,聲聲寫盡湘波綠。纖指十三弦,細將幽恨傳。當筵秋水慢,玉柱斜飛雁。彈到斷腸時,春山眉黛低。
《菩薩蠻》是宋代詞人晏幾道的一首作品。此詞寫的是彈箏女子哀怨之情。
上片寫景,彈箏女之貌,下片寫情,彈箏女之愁。起句寫哀怨的曲調,從形到神、由景入情地烘托彈箏人的哀怨。前兩句寫彈箏人,初彈湘江曲,其聲已引人入勝,她纖纖玉指,將幽怨恨意盡傳,更耐人尋味的是她心“恨”,而面卻含“笑”,言外之意在于“雖恨卻笑”,笑才能引起秋水澄波之慢,才能引出她含情脈脈的雙眸。
下片將情感升華,彈箏人相思刻骨如刀,哀入,言外之意在于“相思刻骨”卻無法自由戀愛,而從箏柱斜列暗含“眼淚成行”之意。“斷腸”承接“幽恨”,加倍烘托出彈箏女相思之苦之深。“春山眉黛低”,以人喻山,實寫彈箏女的雙眉緊鎖,遠望離人歸途而不見的秀眉山巒重疊;暗喻彈箏女的憂愁堆疊峰巒。全詞情景交融,由景生情,由情生景,情調回腸蕩氣,耐人尋味。
馮延巳
春風拂拂橫秋水,掩映遙相對。只知長作碧窗期,誰信東風吹散彩云飛。銀屏夢與飛鸞遠,只有珠簾卷。楊花零落月溶溶,塵掩玉箏弦柱畫堂空。
這首詞《虞美人》是馮延巳的作品,主要描寫了男女之間的戀情和思念之情。
首先,從整體來看,這首詞以男女的愛情為主題,通過描述春風拂拂、秋水橫流等自然景象,引出了男女之間的情感交流。同時,通過回憶美好的愛情生活,表達了作者對愛情的向往和追求。
接下來,我們逐句解析這首詞。
第一句“春風拂拂橫秋水,掩映遙相對”,這里使用了“春風拂拂”來形容春風的柔和與舒適,同時使用了“橫秋水”來描繪水波橫流的景象,這暗示著男女之間的相互愛慕之情。而“掩映遙相對”則描述了兩人之間的距離和情感聯系。
第二句“只知長作碧窗期,誰信東風吹散彩云飛”,這句話中“只知長作碧窗期”表示男女之間的約定和期待,而“誰信東風吹散彩云飛”則暗示著某種不可預知的變化,這種變化可能是由于外部環境的影響或者是兩人之間的感情變化。
第三句“銀屏夢與飛鸞遠,只有珠簾卷”,這句話中“銀屏夢”指的是男女之間的美好回憶,“飛鸞”則暗示著分離和失去聯系的痛苦,“珠簾卷”則暗示著內心的孤獨和無奈。
最后一句“楊花零落月溶溶,塵掩玉箏弦柱畫堂空”,這句話中“楊花零落”暗示著時間的流逝和愛情的消逝,“月溶溶”則描繪了夜晚的靜謐和空曠,“塵掩玉箏弦柱畫堂空”則表達了內心的空虛和失落。
總的來說,這首詞通過描寫自然景象和男女之間的情感交流,表達了作者對愛情的向往和追求,同時也表達了對失去愛情的痛苦和無奈。整首詞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充分體現了馮延巳的詩詞風格。
歐陽修
越女采蓮秋水畔。窄袖輕羅,暗露雙金釧。照影摘花花似面。芳心只共絲爭亂。鸂鶒灘頭風浪晚。霧重煙輕,不見來時伴。隱隱歌聲歸棹遠。離愁引著江南岸。
這首《蝶戀花·越女采蓮秋水畔》是宋代文學家歐陽修所作的一首詞,寫的是一位采蓮女在秋水畔采蓮的故事,以及她的相思離愁。
上片寫越女采蓮的情景。首句“越女采蓮秋水畔”,描繪出一位美麗的江南女子在秋天水畔采蓮的畫面,同時也點出了人物的身份和地域特征。接下來,“窄袖輕羅,暗露雙金釧”兩句,通過輕盈的羅袖和時隱時露的金釧,勾勒出采蓮女的綽約豐姿和婀娜身影,展示了她的輕盈和優美。最后,“照影摘花花似面,芳心只共絲爭亂”兩句,描繪出采蓮女在水面采蓮時,水中倒映出她的嬌顏,與蓮花爭妍;同時,她的纖手摘取了香藕,卻不防藕絲縷縷,撩起了她的綿綿情思。
下片寫晚上的情景。首句“鸂鶒灘頭風浪晚”,描繪出傍晚時分,風浪越來越急,采蓮女沉浸于遐想中,突然回神,卻只見一派晚煙輕浮,不見了同來的伙伴。最后兩句“霧重煙輕,不見來時伴。隱隱歌聲歸棹遠,離愁引著江南岸”,進一步描繪了采蓮女的孤獨和離愁。在煙霧彌漫的江面上,她看不見同來的伙伴,只聽到遠處傳來的隱隱的棹歌聲,余音裊裊于江南岸邊,仿佛是離愁灑下的痕跡。
這首詞通過描寫采蓮女的形象和情感,表達了作者對江南水鄉的美麗和生活的向往。同時,也展示了作者對離愁別緒的深刻理解和感受。整首詞語言簡練、意象優美、意境深邃,展現了作者高超的文學功底。
以上是今天分享的內容,希望你能喜歡。歲月靜好,愿你歷經滄桑,千帆過盡,心里依然住著那個少年,青春不老,詩心依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