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德育學期工作計劃、幼兒園德育工作計劃上學期
一、指導思想
以學校工作計劃為指導,堅持立德樹人,立足常規,注重實效。認真貫徹落實上級文件精神,探索更適合學生年齡與身心特點、更適合社會發展規律的新舉措,使德育工作真正落實到學生的學習生活中去。強化正面教育,通過形式多樣的德育活動,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遵紀守法的法制觀念,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和以及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思想;增強學生自主管理的能力,加大對違紀學生處理力度,保持校園良好風氣。牢固樹立抓德育就是抓質量的理念,不斷增強德育工作的主動性、實效性,逐步加強學校德育特色建設。
二、工作目標
1.建立一支勤奮、務實、干練的德育工作隊伍。
2.培養一批活潑、知理、好學的學生。
3.建設一個平安、潔凈、和諧的校園。
4.形成切合學校實際、符合學生特點的德育特色。
三、重點工作
1.加強德育隊伍建設,開展班主任培訓和經驗交流會,提高班主任的理論水平和管理水平;健全學生會組織,培養學生干部;強化家長委員會建設,形成教育合力。
2.常規管理工作常抓不懈,抓好規范養成、文明禮儀、秩序安全、文體活動等工作。
3.加強德育特色建設,開展法制教育,預防違紀、犯罪,依法維權,建設法治示范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開發學生社會實踐基地,培養學綜合實踐能力。
四、具體措施
(一)加強學生思想道德建設,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
高中生活更是一個人樹立理想與信念,培養正確的價值觀,養成如勤奮、勇敢、堅強等良好美德的最重要的時期。研究分階段德育重點,形成各年級德育特色。按照“規范高一”、“拼博高二”、“沖刺高三”的德育重點,分年級制定德育目標,逐步形成相對固定成熟的德育內容和工作機制,使學生明確自己在不同階段的德育目標和方向。
1.“規范高一”:對學生重點開展認識和規范教育,包括對學校的認識及對高中的認識,進入學校后,應遵從哪些校規校紀,在學習、生活、活動等方面有哪些要求,自身在哪些方面不符合學校的要求。狠抓軍訓和學生一日常規落實,使學生熟悉并自覺遵守學校紀律,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逐步引導學生在高一階段規劃自己的高中奮斗目標。
2.“拼搏高二”:經過高一的學習和生活,在基本形成良好習慣和明確目標的基礎上,重點開展勵志、勤奮和拼搏意識的教育。教育學生要完成自己的奮斗目標,就要通過勤奮學習、刻苦拼搏來完成,任何成功都不可能靠空想和等待獲得。通過主題班會、演講比賽、教室文化建設、印發勵志材料等形式創造濃厚的氛圍,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覺性。
3.“沖刺高三”:高三是結果的一年,豐收的一年,學生要牢固樹立沖刺的意識,不僅要拼搏刻苦,還要提高效率,節約時間,樹立堅強的自信心和不怕挫折的信念。通過組織學生動員大會、心理疏導講座、主題班會等活動為學生鼓舞士氣、樹立信心、解除心理困擾,保證學生在高考中正常發揮,取得好成績。
(二)加強德育隊伍建設,培養務實作風
1.加強班主任隊伍建設。落實班級管理常規,班主任首先落實好班級工作每日常規、每周常規和學期常規,靠常規落實促進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立足崗位成才,加強崗位培訓,搭建交流、學習和展示的平臺,年級層面組織經驗交流會,交流管理經驗、工作體會,提高班主任工作藝術和管理水平。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的形式組織班主任參加各種德育工作研討會、專家報告講座,開闊視野,更新觀念,創新方法,提高水平。級部經常對班主任的工作進行督促、檢查和指導,及時指出問題,促進班主任不斷反思促提高。加強德育科研建設,引導班主任結合工作實際積極參加德育課題研究,撰寫德育論文,提高理論水平,學期末每人寫一篇德育案例或德育活動設計方案參與學校評比,并整理成冊,以供交流。
2.加強學生干部隊伍建設。加大對學生干部的培訓力度,培養一批責任心強,工作能力強的學生干部隊伍。成立學生會,級部層面要有相應學生會組織,促進學生間交流融合。指導學生干部工作,充分發揮學生干部的作用,完善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組織建設。加強團組織建設,引導團員學生帶頭遵守紀律、帶頭學好習。
3.努力構建全員育人機制。動員和調動所有教職工,參與學生管理,實現全員育人。學校每一位員工都有教育學生的責任和義務,對學生做的好的方面給予表揚和肯定,學生會受到鼓舞更加積極進取,學生做的不好的方面,給予善意的提醒,學生會知錯而后改。對學生的在校行為,都視而不見,不聞不問,學校育人效果將大打折扣。
4.加強和完善家長委員會建設,充分利用家長教育資源。成立各層面家長委員會,定期召開家長會,向家長通報學生在校表現。結合德育活動,積極邀請家長到校參觀。
(三)強化德育陣地建設,形成德育常規
1.完善周一升旗制度,增強教育效果。按照教育計劃和培養目標,結合學校工作和德育重點,確定好教育主題,認真審定國旗下講話稿,組織好各班升旗手的培訓。選擇優秀班級負責升旗,使升旗成為一種榮耀,增強學生自豪感。選擇責任心強,品德優秀的學生,上學期被評為三好學生、優秀班干部、模范團員或單項獎的同學擔任升旗的各項任務。
2.規范完善班會制度。各級部根據年級學生特點和培養目標,提前一周確定班會主題,班主任認真備課,并寫出班會教案,設計班會議程和形式,靈活多樣的開展好班會。班委會和團支部要積極參與班會的設計,做好班會記錄,教案和班會記錄交級部備查。
3.加強教室和宿舍文化建設。各班要認真規劃設計教室、宿舍文化,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突出積極的引導功能和激勵作用。內容上要健康向上、形式上要豐富多彩,提高質量和檔次,通過濃厚的文化氛圍樹立良好的班風和學風。
4.充分利用宣傳欄、廣播站等加大宣傳教育力度,對涌現出的好人好事、先進人物、模范標兵等大力宣傳,樹立榜樣,營造積極向上的校園氛圍。
5.充分利用黑板報,配合教育主題,對學生進行感恩、愛國、勵志、安全等方面的教育宣傳,營造良好的教育氛圍,普及教育內容。各班要以團支部為核心成立宣傳小組,專門負責黑板報的設計和策劃。
(四)創新德育途徑,開展系列主題活動
1.開展愛國愛校教育。把愛國主義與革命傳統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愛班愛校愛家鄉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結合起來,培養學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責任心。組織學生對學校校史、學校文化的學習,促進學生對學校的了解和認同。組織好新生軍訓工作,通過軍訓和入學教育,培養新生國防意識和強烈的紀律觀念,使學生熟悉學校的各項制度、要求,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2.開展遵規守紀、文明禮儀教育。9月份開展“嚴肅校規校紀、整頓校園秩序、創建和諧校園”活動,以創建和諧校園為目標,加強在教學秩序、校園公共秩序、學生宿舍生活秩序及班級日常管理、學生課余生活等方面的管理,全校上下進行集中教育整頓,讓學生明確一日常規的各項要求和標準,自覺遵守各項規章制度,形成良好行為習慣。開展文明禮儀主題教育,通過文化課滲透、班會、晚典加強對學生進行文明禮儀教育。制止不文明行為,加大檢查力度對出現的不文明現象及時制止并進行批評教育。評選文明班級和文明中學生,爭做文明班級和文明中學生。
3.開展感恩、勵志、成才教育。結合教師節,通過組織“頌師德,感師恩”師生演講朗誦比賽,“贊師恩”主題教育班會、“師恩難忘,師情永駐”征文比賽、國旗下講話等活動,營造濃厚的尊師愛師氛圍。結合期中考試和家長會,開展感恩父母教育,通過“算算親情賬,感恩父母心”主題班會等活動,使學生感念父母養育,勵志學習成才。
4.開展安全、法制、科學教育。結合“9.18”紀念活動,組織學生安全疏散演練和消防演練活動,提高學生緊急事件疏散逃生能力,正確使用和愛護消防器材。積極利用班會、國旗下講話、黑板報、廣播大點等形式,宣傳交通、用電、消防、飲食、活動等各種安全知識。聘請法制副校長和部門來校為學生做專題教育報告,提高學生安全意識。組織開展“發現身邊的安全隱患”調查活動,積極調動學生共同關注,消除安全隱患。開展“崇尚科學,拒絕邪教”主題教育活動。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自覺進行抵制不良思想和文化的侵蝕。
5.加強心理健康教育,使學生形成健全人格。積極創設良好的課堂氛圍和保證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人文環境。充分利用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咨詢室,保證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正常化、規范化,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健康地發展。
6.開展第*屆校園文化體育藝術節,推進素質教育。文化體育藝術節為學生搭建了展示個人風采、發揮特長、鍛煉能力的舞臺。在前幾屆藝術節基礎上,進一步創新工作思路,精心設計和組織各項活動,使活動形式和內容更貼近學生實際。充分發揮各年級學生會干部和班干部的作用,鍛煉學生能力。同時促進學生道德品質內化和思想水平的提高。推進學校精神文明建設和校園文化建設再上新臺階。
社會實踐和社區服務是新課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的必修科目,旨在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適應社會的能力,使學生樹立合作意識、責任意識和奉獻意識。進一步規范社會實踐和社區服務的課程內容和實施流程,建立相應的實踐和服務基地,本著公開、透明、嚴肅的原則嚴格學分認定,對不參加實踐和服務的學生不能給予學分,增強學生對該課程的重視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