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旁側障礙避讓;打開旁側障礙避讓標志
背景介紹:
汽車發動機的排氣系統一般包括兩個三元催化器,其中靠近排氣歧管的三元催化器常被稱為預催,進入預催的尾氣溫度較高,在冷啟動情況下,尾氣在預催處就開始進行化學反應,能提升尾氣處理效果。第二個三元催化器距排氣歧管相對預催較遠,常被稱為主催,主催能處理未能被預催反應完全的有害氣體,并承受高速高載工況下的額外減排負擔。
目前通常在主催上集成顆粒捕集器,尾氣中的顆粒物被顆粒捕集器攔截并積聚于其內部,當顆粒捕集器內的顆粒物累積量過大,顆粒捕集器前、后通道的壓力差會增大,當壓差增大至閾值時,需要將其捕集的顆粒物氧化燃燒,該氧化燃燒過程即為顆粒捕集器的再生。主催通常布置在底部車身處,用于檢測顆粒捕集器前后通道壓力差的壓差傳感器也隨之布置在底部車身上,這樣同一動力總成應用在不同車型上時,需要重新布置壓差傳感器的安裝位,若壓差傳感器的布置線束、管路過長,容易導致成本的增加且不美觀,在冬季時,取氣管路內還容易出現結冰堵塞的情況。
相關專利公開了一種緊耦合式排氣系統總成,該方案在預催處集成顆粒捕集器,這樣經過三元催化轉化器與顆粒捕集器的廢氣溫度較高,經第一二取氣鋼管采集得到的廢氣溫度也比較高,可能會影響壓差傳感器的精度甚至導致壓差傳感器的損傷;另外其壓差傳感器固定安裝在發動機機艙內,不僅仍舊需要根據車型重新布置壓差傳感器的安裝位,而且壓差傳感器取氣管路需要預留一定長度,以免壓差傳感器所固定安裝的部件在汽車行駛時與發動機發生相對運動導致管路斷裂或損壞。
為此,奇瑞實用專利提供了一種新型顆粒捕集器組件的安裝結構,容納顆粒捕集器的筒體固定連接在發動機外壁處,顆粒捕集器的前端與后端的通道處分別通過第一取氣管、第二取氣管與壓差傳感器相連,壓差傳感器固定連接在發動機的外壁上。顆粒捕集器組件附設于發動機外壁處,顆粒捕集器與壓差傳感器之間無相對運動,取氣管路的長度得以縮短有效節省布置空間、節省材料,顆粒捕集器組件可以與發動機整體轉運及裝配,能良好適配各車型的布置且裝配便捷。
具體實施方式:
顆粒捕集器組件的安裝結構容納顆粒捕集器的筒體固定連接在發動機外壁處,顆粒捕集器的前端與后端通道處分別通過第一取氣管、第二取氣管與壓差傳感器相連,壓差傳感器固定連接在發動機的外壁上。顆粒捕集器與壓差傳感器均附設于發動機的外壁處,這樣便于裝配。具體實施時,可以先將筒體、壓差傳感器分別連接在發動機上,再將發動機安裝在汽車前艙內,便能實現顆粒捕集器組件的安裝。布置在發動機上的顆粒捕集器與壓差傳感器無相對運動,取氣管路也就無需預留動態長度,有利于合理設計取氣管路以滿足使用需求。
10、筒體,12、第二取氣口,13、支架,20、發動機,21、排氣歧管,22、發動機缸蓋,23、發動機線束。
筒體的進氣端與發動機的排氣歧管相連,筒體的中段筒身整體呈圓筒狀,顆粒捕集器容置于筒體的中段筒身內,并鄰近出氣端布置。筒體中段筒身設有第一取氣口,第一取氣口位于筒體與發動機連接的相對側且其孔口指向遠離發動機所在側,第一取氣管與第一取氣口相連。筒體的尾段整體呈進氣端大、出氣端小的收口彎管狀,筒體尾段的出氣端指向遠離發動機所在側且其端面鄰近筒體布置,第二取氣口設于筒體尾段的大管口處,與第二取氣管連通的第二取氣口的孔口斜向上指向發動機的旁側,以避讓筒體尾段的出氣端板。
筒體附設于發動機側壁的中部,壓差傳感器附設于發動機的上部,壓差傳感器與筒體位于發動機的同一壁面或相鄰壁面處。發動機線束匯聚于發動機缸蓋的頂面后向外引出與車身控制器相連,將壓差傳感器布設于發動機的上部,能便利地將其通信線束與發動機線束匯聚并共同引出以實現顆粒捕集器兩端壓差信號的可靠傳遞。
30、壓差傳感器,31-32、第一-二取氣管,31a-32a、第一-二硬管段,31b-32b、第一-二軟管段。
筒體呈進氣端高、出氣端低式布置在發動機的側壁處,壓差傳感器可以如圖中實線所示,通過支架固定在發動機相鄰側壁的上部,也可以如圖中虛線所示,通過支架固定在發動機缸蓋上,根據空間與管路布置需求,壓差傳感器可以設于發動機缸蓋的頂面或設于發動機缸蓋向下翻折的側壁處。
顆粒捕集器與預催化器集成在筒體內,筒體與發動機的排氣端連通,則進入顆粒捕集器的尾氣溫度較高,只需采用較短的取氣管路并將取氣管路鄰近發動機布置,便能利用發動機熱量或尾氣余熱有效避免取氣管路內部結冰堵塞的情況。另外尾氣溫度過高會影響壓差傳感器的測量精度或損傷壓差傳感器,因此,取氣管路的管長也不宜過短。
為固定取氣管路,提升取氣管路的使用壽命,第一取氣管、第二取氣管鄰近筒體端的管體為硬管,遠離筒體端的管體為軟管,硬管管體沿筒體斜向上延伸并通過軟管與壓差傳感器相連。第一取氣管的第一硬管段、第二取氣管的第二硬管段分別通過支架附設于筒體外側,第一硬管段和第二硬管段的懸伸管端鄰近布置。第一取氣管與顆粒捕集器的前端連通,其進氣端鄰近筒體的進氣端布置,第二取氣管與顆粒捕集器的后端連通,第一取氣管的管長小于第二取氣管的管長。
綜上所述:與現有技術相比,新型顆粒捕集器組件均附設于發動機外壁處,顆粒捕集器與壓差傳感器之間無相對運動,取氣管路的長度得以縮短,能有效節省布置空間、節省材料。顆粒捕集器組件可以與發動機整體轉運及裝配,能良好適配各車型的布置且裝配便捷。
總結:
奇瑞汽車發動機排氣系統中的容納顆粒捕集器的筒體固定連接在發動機外壁處,顆粒捕集器的前端與后端的通道處分別通過第一取氣管、第二取氣管與壓差傳感器相連,壓差傳感器固定連接在發動機的外壁上。顆粒捕集器組件均附設于發動機外壁處,顆粒捕集器與壓差傳感器之間無相對運動,取氣管路的長度得以縮短有效節省布置空間、節省材料,顆粒捕集器組件可以與發動機整體轉運及裝配,能良好適配各車型的布置且裝配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