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觀后感500字初中—水滸傳觀后感5000字
魯提轄拳打鎮關西
故鄉在一個小城,那時的家庭,父母大都幾個孩子,物資實在匱乏,上小學入學的書包大多是娘自己縫制的,甚至連買個文具盒都是一種奢望,常常一個文具盒如同老大的衣服要一直傳承下去,老大用了老二用,姐姐用了弟弟用,直到實在破舊不堪。
娘的舅舅在縣商業局工作,老家在鄉下,城里沒有什么親戚,沒事經常扛根甘蔗,從縣十字街那邊離家出門,步行,用不了多久,走過縣東街到我家。小孩子的我們盼娘的舅舅來走親戚,實際上是盼甘蔗零食。如同每次盼小腳的姥姥一樣,從縣東關廣場附近,步行,到嫁得很近的女兒家,看幾個小外孫,從來不空手。于是,我們就盼星星盼月亮地盼來了糖塊,花生,瓜子。
我第一次迷迷糊糊知道《水滸傳》也是源于娘的舅舅,退休后,風瑞表叔接了班,在縣十字街東南角的商業局門市部上班,是個營業員。每天上學,走東街到縣十字街,再向北到北街小學,我都要路過表叔上班的門市部,并且時不時地要光顧,買鉛筆盒算術本等等,柜臺里面的表叔給我拿。不知道什么時候,就注意到了文具柜臺玻璃下面的文具盒了,一個很漂亮的文具盒,彩色的,印著水滸英雄、武松打虎的畫面。
小城不大,每天上學,出門走過整個東街到十字街,向北是北街,到縣北街小學,也就是分分鐘鐘。小城的東街北街和南街,有景輝家,馬強家,楊強家,云峰家,越武家等等,順路的同學常常要拐到其他同學家然后結伴上學,也借此不知不覺培養了彼此偉大的友誼。彼時,除了語文課本,哥哥的高年級課本,實在沒有什么書可讀。新出的連環畫,自然而然是我們唯一的睜眼看世界的一扇窗戶。友誼的緣故,每次其他同學買的連環畫,岳飛傳,楊家將等等,也就很自然總能很快傳閱到我手中。
我初識水滸傳也就是那個時候的連環畫。初識水滸,畫面里的宋江刻畫得并非相貌堂堂,光明磊落之士,喝詔安酒臨死還拉上李逵,令人憤慨。那個時候讀水滸,深感可惜,一幫好漢,武藝高強,竟然落得如此下場結局。
我上初中的時候,才有機會更多地了解水滸。晚自習放學,大家做鳥獸散,各自回家。其時,山東電視臺拍攝的電視連續劇,水滸傳、武松,正在熱播。遺憾的是,那個年代,同學們大都很難完完整整地看一遍。很多時候,我們也就是像中午聽評書那樣,需要端起飯碗,到鄰居家圍在一起,收音機里的評書,為我們打開那一片歷史的天空,看那個精彩的世界。看電視也是如此,電視機僅寥寥的個別鄰居家有。
好在,初中畢業的時候,那個夏天有的是時間,和同學們一起到縣圖書館,把鄧友梅等名家的作品,捎帶水滸傳,如饑似渴,日夜連軸,才算是好好看了一遍。
再以后,高中,大學及畢業后忙忙碌碌的工作,浮生偷閑,得以翻閱經典。
作者施耐庵為世人傾心奉獻《水滸傳》,少年時代看到滿滿的是,該出手時就出手,大塊吃肉,大碗喝酒。人到中年,再翻閱經典不禁心生感嘆。作者對梁山好漢及諸多人物之刻畫,時代的大背景,歷史的洪流之中,社會各階層,上至達官貴人,下到販夫走卒,各類人物躍然紙上,作品接地氣,也所以蕩氣回腸。
腳步匆匆,只夠翻閱經典。讀名著,與大師跨越時空的思想碰撞,希望這也是你我人生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