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識題庫大全800題,常識大全1000題及答案
1.(B)《紅樓夢》名稱,作者曹雪芹是位石頭謎,他畫過石頭畫,寫過石頭詩,所寫的書叫《石頭記》,最重要的是,主人公賈寶玉也是一塊補天頑石。
2.(B)指長江。語出《南史·陳后主紀》:“隋文帝謂仆射高潁曰:‘我為百姓父母;豈可限一衣帶水不拯之乎?’”
南北朝的時候,北方的北周和南方的陳國以長江為界。隋文帝楊堅取代北周建立了隋朝后,決心要滅掉陳國,說了這句話:“我是全國老百姓的父母,難道能因為有一條像衣帶那樣窄的長江隔著,就看著南方百姓受苦而不拯救他們嗎?”后來人們就用“一衣帶水”來比喻只隔了一條狹窄水域的,靠得非常近的兩地。
3.(A)“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兩句詞出自金、元之際著名文學家元好問的《摸魚兒·雁丘詞》一詞中。在金庸武俠名著《神雕俠侶》中,為情所困的李莫愁常常會引用此句而被廣為流傳。
4.(C)《孟子·盡心章句上》:“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者不與存焉。”
5.(C)扁鵲、華佗為神醫;李時珍則被稱為醫圣、藥圣。
6.(A)八條龍,龍頭向八個方向伸著。
7.(A)嬋娟的意思常用者有三:1、形容姿態曼妙優雅;2、美女、美人;3、形容月色明媚或指明月。這里的嬋娟是第三種。
8.(C)周代詩歌中。古人把璋給男孩玩,希望他將來有玉一樣的品德。舊時常用以祝賀人家生男孩。
9.(C)屠蘇,酒名。古代中國風俗于農歷正月初一飲屠蘇酒以避瘟疫。
10.(A)因為古人認為時拿刀都是用右手,右手在前殺氣太重。所以右手握拳,用代表友好的左手在外,把右手包住。
11.(A)紅色的臉譜表示忠勇俠義,如關羽、妾維;黑色的臉譜表剛烈正直、勇猛魯莽,如包拯、李逵等;黃色的臉譜表兇狠殘暴,如宇文成都、典韋;藍綠色的臉譜表粗豪暴躁,如竇爾敦、馬武等;白色的臉譜表奸臣壞人,如曹操、趙高等。
12.(B)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為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來稀,八十耄耋……
13.(B)相傳王羲之在木板上寫字,木工刻時,發現字跡透入木板三分深。 形容書法極有筆力。現多比喻分析問題很深刻。
14.(B)《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共收入自西周初期至春秋中葉約五百年間的詩歌305篇。
15.(A)孫臏的叫《孫臏兵法》,又名《齊孫子》,系與《孫子兵法》區別之故。
16.(B)唱念做打通常被稱為“四功”。唱指唱功,念指具有音樂性的念白,二者相輔相成,構成戲曲兩大要素之一的 “歌”;做指舞蹈化的形體動作,打指武打和翻跌的技藝,二者相互結合,構成戲曲兩大要素之一的“舞”。
17.(A)機不可失,時不再來,是對仗句。指時機難得,必需抓緊,不可錯過。
18.(A)綠葉茂盛,花漸凋謝,所以可以看出指暮春時節,也形容春殘的景象。
19.(B)語出歐陽修詞:《生查子?元夕》,元夕即元宵節。
20.(C)“肖”“蕭”本為不同的姓。“蕭”是大姓,“肖”則是小姓,歷史上曾寥若晨星地冒出過“肖”姓,但非常罕見。1970年代推行二簡字之后,“蕭”整個字的所有義項都被合并到“肖”。
21.(A)雖然夕陽無限美好,可惜的是已接近黃昏時刻。出自李商隱《登樂游原》: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22.(A)中國武術的一個傳統術語,也稱“十八般兵器”、“十八般武器”,現代人對“十八般武藝”的理解是泛指多種武器,或多種技能。
23.(A)戊讀wù,天干甲乙丙丁戊;加橫xū,地支亥字前位戌;加點shù,軍隊防守去衛戍。
24.(B)講的是秦末陳勝、吳廣領導的農民起義的事情。砍削樹木當兵器,舉起竹竿作軍旗。西漢賈誼的《過秦論》:“斬木為兵,揭竿為旗,天下云集響應,贏糧而景從,山東豪杰并起而亡秦族矣。”
25.(A)出自《弟子規》。
26.(C)“大河百代,眾浪齊奔,淘去萬個英雄漢;詩苑千載,群芳競秀,盛開一枝女兒花”這是著名詩人臧克家為李清照紀念堂題寫的對聯。
27.(C)圖窮匕見說的是荊軻刺秦王的故事;奇貨可居說的是呂不韋“投資”秦始皇父親的故事;指鹿為馬則是趙高“欺負”秦始皇兒子秦亥的故事。
28.(B)無字碑是武則天的碑。
29.(A)西湖白堤,位于西湖東西向的湖面上,長約一公里。唐代詩人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時有詩云:“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蔭里白沙堤。”
30.(A)規:畫圓的工具,今指圓規。矩:畫直角或方形的工具。兩字組合在一起表示校正圓形﹑方形的兩種工具,多用來比喻標準法度。
31.(A)原指宋朝趙抃去四川做官,隨身攜帶的東西僅有一張琴和一只鶴。形容行裝簡少,也比喻為官清廉,為政清簡。
32.(B)令愛指女兒,令堂指父母。
33.(B)商人的出現確實和商代以物易物興盛有關,而這種行為也使得商部落迅速發展起來。周朝建立后,商朝的后裔,商族人由統治者變成了周朝的奴隸,生活每況愈下。商族人為了過上好日子,紛紛重操舊業——做生意。久而久之,人們便有了這樣的看法:商族人就是做買賣的人。后來,人們簡稱商族人為“商人”,這一稱呼一直沿用至今。
34.(B)一丈青扈三娘、母夜叉孫二娘和母大蟲顧大嫂。
35.(B)形容態度從容。宋·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詞:“遙想公瑾當年, 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公瑾即周瑜。后來成書的《三國演義》為了刻畫蜀漢正統形象,及美化諸葛亮,把周瑜的羽扇綸巾“給了”諸葛亮。
36.(B)請君入甕,武則天時期的酷吏來俊臣整治同樣是酷吏的周興,喻指以其人之法,還治其人之身。
37.(B)《贈汪倫》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于涇縣游歷時寫給當地好友汪倫的一首贈別詩。
38.(C)陽春白雪最早指戰國時代楚國的一種較高級的歌曲;下里巴人最早指戰國時代楚國民間流行的一種歌曲。現在,陽春白雪,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學藝術;下里巴人,比喻通俗的文學藝術。
39.(B)出自屈原《離騷》第97句。
40.(B)典出三國時期閩籍道醫董奉,據《神仙傳》記載:“君異居山間,為人治病,不取錢物,使人重病愈者,使栽杏五株,輕者一株,如此數年,計得十萬余株,郁然成林……”根據董奉的傳說,人們用“杏林”稱頌醫生。
41.(A)《夸父逐日》是中國上古時代神話傳說故事,故事出自《山海經·海外北經》。
42.(B)七月流火,出自《詩經》,指大火星(即心宿二,每年夏歷五月間黃昏時心宿在中天,六月以后,就漸漸偏西)西行,天氣轉涼。農歷七月份天氣從最熱開始降溫,但卻是一年中第二熱月份。所以流火的七月依然是酷熱難耐。
43.(C)五月——榴月,石榴紅似火,又稱榴月。
44.(C)柳公權書法以楷書著稱,與顏真卿齊名,人稱顏柳。他的書法初學王羲之,后來遍觀唐代名家書法,認為顏真卿、歐陽詢的字最好,便吸取了顏、歐之長,在晉人勁媚和顏書雍容雄渾之間,形成了自己的柳體,以骨力勁健見長,后世有 “顏筋柳骨”的美譽。
45.(A)朱耷(1626—約1705),明末清初畫家,中國畫一代宗師。字雪個,號八大山人、個山、驢屋等。
46.(C)出自于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可憐白發生。
47.(A)一字千金出自《史記·呂不韋列傳》:“布咸陽市門,懸千金其上,延諸侯游士賓客有能增損一字者予千金。”意思是一個字值一千金,原指改動一個字賞賜千金,見后用來稱贊詩文精妙,價值極高。也指書法作品的珍貴。
48.(B)出自《孟子·梁惠王上》
49.(B) 古代一晝夜分十二時辰,其中完全屬于夜晚的有五個時辰,也叫五更。19—21時,戌時 一更。 21—23時 亥時 二更。 23—1時 子時 三更。 1—3時 丑時 四更。 3—5時 寅時 五更。
50.(B)這句詩的意思是:我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頂峰,俯瞰那眾山,而眾山就會顯得極為渺小。詩句出自杜甫《望岳》。表達詩人登臨泰山頂峰的決心、自信自勵的意志和堅定豪邁的氣概。
51.(C)古時候的婚禮是晨迎昏行,早上男方去女方家迎娶新娘,黃昏舉行婚禮儀式。“婚”字,拆開為“女”“昏”,其中“昏”即黃昏時刻。古人認為黃昏是吉時,所以會在黃昏行娶妻之禮,故而得名。
52.(B)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句話出自《太子少傅箴》中,它形容環境對人的影響。
53.(A)出自《孟子·公孫丑下》: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而攻之而不勝。夫環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
54.(B)歐陽詢,唐朝著名書法家,官員,楷書四大家之一。歐陽修,北宋政治家、文學家,且在政治上負有盛名。
55.(B)李商隱和杜牧都是晚唐詩人。李賀則是盛唐詩人,有“詩鬼”之稱,與“詩圣”杜甫、“詩仙”李白、“詩佛”王維相齊名。
56.(C)司馬,古代官名,唐代詩人白居易曾貶官為江州司馬。司馬的衣衫為淚水所濕。形容極度悲傷。白居易《琵琶行》詩:“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
57.(B)蘇軾《于潛僧綠筠軒》: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
58.(A)出自《詩經·秦風》之《蒹葭》
59.(B)臥薪嘗膽:《史記·越王勾踐世家》:“吳既赦越,越王勾踐返國,乃苦身焦思,置膽于坐,坐臥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
60.(A)
襁褓:不滿周歲
孩提:兩至三歲
始齔、韶年:男孩八歲
總角:幼年泛稱
垂髻之年:指兒童
黃口:十歲以下
幼學:十歲
舞勺之年:十三至十五歲
志學:十五歲
舞象之年:十五至二十歲
弱冠:二十歲
而立之年:三十歲
不惑之年:四十歲
知天命、知非之年:五十歲
耳順、花甲之年:六十歲
古稀之年:七十歲
杖朝之年:八十歲
耄耋:八十、九十歲
鮐背:九十歲
期頤:百歲
61.(B)比喻學生很多,各地都有。武則天時期。狄仁杰門生眾多,累向武則天 推薦將相多人,或謂仁杰曰:“天下桃李,悉在公門矣。”(《資治通鑒·唐紀·武后久視元年》)
62.(B)古代中國人主要生活在黃河流域;而且黃河自古容易缺口,是歷朝歷代治理的重點。
63.(A)“左”與“右”兩個字充分體現了中國古人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左從(手),從工,工為男。右從(手),從口,口為女,從事輔助性工作,處于從屬的地位。
64.(C)結發,漢族婚姻習俗。一種象征夫妻結合的儀式。當夫妻成婚時,各取頭上一根頭發,合而作一結。
65.(C)“鄂爾多”在蒙語中是“宮帳”的意思;“斯”是表示復數的詞,即“很多” 。
66.(A)玄奘是自行去印度的,鑒真則是東渡,把佛法傳到日本。
67.(A)唐代三絕,即:“裴旻劍舞”、“李白的詩歌”、“張旭草書”,由唐朝皇帝唐文宗向全國詔書御封的。
68.(B)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其中心意思是孝為仁之本。
69.(A)歲寒三友:中國傳統寓意指松、竹、梅經冬不衰,因此有“歲寒三友”之稱。
70.(B)“楚河漢界”指的是河南省滎陽市黃河南岸廣武山上的鴻溝。溝口寬約800米,深達200米,是古代的一處軍事要地。西漢初年楚漢相爭時,漢高祖劉邦和西楚霸王項羽僅在滎陽一帶就爆發了“大戰七十,小戰四十”,因種種原因項羽“乃與漢約,中分天下,割鴻溝以西為漢,以東為楚”鴻溝便成了楚漢的邊界。
71.(C) 鼎是青銅器的最重要器種之一,最初用途是用以烹煮肉和盛貯肉類的器具。
72.(A)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73.(B)圓明園又稱圓明三園,是清朝一座大型皇家宮苑,面積340多公頃,有“萬園之園”之稱。清帝每到盛夏就來到這里避暑、聽政,處理軍政事務,因此也稱“夏宮”。
74.(A)是整體象形,水流動的波紋形狀。
75.(B)《長生殿》是清初劇作家洪昇的劇本,取材白居易的長詩《長恨歌》和元代劇作家白樸的劇作《梧桐雨》,講的是唐玄宗和貴妃楊玉環之間的愛情故事。
76.(A)文景之治是指西漢漢文帝、漢景帝統治時期出現的治世。漢初,因多年戰亂導致社會經濟凋敝,漢廷推崇黃老治術,采取“輕徭薄賦”、“與民休息”的政策。
77.(C)上都,位于今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正藍旗境內,多倫縣西北閃電河畔。
78.(B)“趙錢孫李”成為《百家姓》前四姓是因為百家姓形成于宋朝的吳越地區,故而宋朝皇帝的趙氏、吳越國國王錢氏、吳越國王錢淑正妃孫氏以及吳越國的鄰國南唐國主李氏成為百家姓前四位。
79.(B)宋朝人善寫詞,蘇洵、蘇軾、蘇轍三父子都是寫詞高手。唐宋八大家: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
80.(C)這句話是劉備在臨終時囑咐兒子劉禪所說的,意思是不要因為是件較小的壞事就去做,不要因為是件較小的善事就不去做。
81.(A)“殺青”一詞與古代制竹簡過程中的關鍵步驟是非常有關聯的。經過火烤處理的竹簡刻字方便、防蟲蛀,當時人們把這個工序叫做“殺青”。
82.(B)主謂式成語,本義指白色的駿馬在縫隙前飛快地越過,比喻時間過得很快,光陰易逝。出自《莊子·知北游》。
83.(B)王羲之從鵝的步態姿勢上獲取運筆的靈感。
84.(C)昆曲是百戲之祖,源于元末江蘇的昆山。昆曲是中國乃至世界現存最古老的劇種,與歷史上古希臘戲劇和印度梵劇并稱為世界三大古老戲劇。
85.(A)出自《晉書·左思傳》:“于是豪貴之家競相傳寫,洛陽為之紙貴。”原指西晉都城洛陽之紙,因大家爭相傳抄左思的作品《三都賦》,以至一時供不應求,貨缺而貴。后喻作品為世所重,風行一時,流傳甚廣。
86.(D)度量衡是指在日常生活中用于計量物體長短、容積、輕重的物體的統稱。計量長短的用的器具稱為度;測定計算容積的器皿稱為量;測量物體輕重的工具稱為衡。
87.(C)曹雪芹,名沾,字夢阮,號雪芹,又號芹溪、芹圃。
88.(B)原詩見白居易《長恨歌》
89.(D)項羽破釜沉舟,一戰成名。
90.(B)孔子以四教:“文、行、忠、信”,指教育一個人要從詩書禮樂、社會實踐、忠誠守信、思想情操等方面去實行。
91.(A)干,象形字,象叉子一類的獵具、武器,本是用于進攻的,后來用于防御。戈,古代的一種曲頭兵器,橫刃,用青銅或鐵制成,裝有長柄。
92.(A)“尚”即“上”。《尚書》就是上古的書,它是中國上古歷史文獻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跡著作的匯編。
93.(D)民惟邦本,本固邦寧出自《尚書·五子之歌》;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出自《荀子·王制篇》;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出自范仲淹《岳陽樓記》。
94.(A)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死于公元前479年,虛歲73歲;孟子生于公元前372年,死于公元前289年,虛歲84歲。連圣人和亞圣都無法過去的年齡坎,對普通人來說更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95.(B)三不知,指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另外,一問三不知也有裝糊涂,假裝不知道的意思,有明哲保身的意味。
96.(B)語出范仲淹《岳陽樓記》,意思就是不因外物的好壞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是一種思想境界,是古代修身的要求。
97.(B)出處 《荀子·王制》:“傳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此之謂也。”
98.(B)初唐四杰,文學家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的合稱。
99.(D)《荀子·議兵》:“聞鼓聲而進,聞金聲而退。”擊鼓和鳴金是古代軍事指揮的號令。擊鼓就是敲戰鼓;“鳴金”就是“鳴鉦”,并非“鳴鑼”。《說文解字》“鉦,似鈴,柄中上下通”。鉦是古代的一種樂器,用銅制成,顏色似金。
100.(C)登高采菊是重陽節習俗。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