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的寫作方法和技巧范文—讀后感寫作五步法
第一種:四段式寫讀后感
我們之前強調過,讀后感是先讀后感。由讀和感兩部分組成的。那么主要內容上就要包含這樣兩個部分。
而學會四段式寫作,可以讓我們更好地劃分這樣的兩個部分。
第一段,首先,你要思考這樣一個問題:你在什么時間,什么情況下,讀了一本什么樣的書?
這樣一個基本內容的交代,無論我寫什么內容的讀后感,其實都要先告訴讀者這樣的基本情況。就像我們在寫一件事時,時間,地點,人物,三要素是不可或缺的,都要交代清楚。不寫清楚,事情就寫不明白。同樣,讀后感也是如此,你在什么時候,什么情況下讀了一本什么樣的書。把這些基本情況寫明了,可以增加內容的真實感,更有利于引出后面的內容。
比如,開頭可以這樣寫:
這個暑假,媽媽給我推薦了一本書,叫《夏洛的網》。媽媽說,這是一本非常好看的兒童文學名著。我高興極了,迫不及待地讀了起來。
這樣一個簡單的開頭,就把情況基本交代清楚了。
第二段,其次,思考第二個問題:這本書的主要內容是什么,什么人做了什么事?
這一部分也可以稱為讀后感的第二個部分。要用概括性的語言,簡潔明了地告訴我們這本書的主要內容是什么,就像我們在做語文閱讀理解時,經常會概括主要內容一樣。簡單的說,就是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或是什么人在什么情況下做了什么事,結果如何,有什么影響。
這一段的重點是要簡潔,切不可啰嗦,不可事無巨細,有很多同學在介紹內容時,恨不得把整本書再講一遍,而自己又沒有能力復述得更好。結果就是又啰嗦又無重點。還浪費了大量的篇幅,失去了重點。
第三段,再次,思考第三個問題:書中有什么印象深刻的內容?從印象深刻的內容中又想到什么。
當介紹完主要內容后,就要有一個具體內容的舉例了。先概括后具體,先總體,后局部。這是一個結構性的內容安排。
比如,在我讀完這本書以后,最讓我難忘的是夏洛臨死時對威爾伯說的那句話“……
這一部分要注意,可以適合地引用書中的內容,以便更好地銜接感的部分。因為這一部分是既有讀的內容,也有感的抒發。
同時要就這部分內容抒發感想,從這部分內容中你學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明白了什么?要多加以思考。
最后,就是聯系自己的生活進行總結了。我們可以看下面這篇范文,小作者寫的《長津湖》觀后感,就很好地聯系了自己的學習與生活,由此生發出感慨。
第二種:“引議聯結”四字法。
讀后感寫什么?兩部分內容:讀的內容+感的內容。
讀后感怎么寫?其實就是如何安排這兩部分內容。
先解釋一下什么是“引議聯結”四字法。
引,引出主要內容;議,議論主要內容;聯,聯系生活現實;結,最后下結論。
這個方法類似于議論中的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這樣的思路。
但是又不是純粹的議論文。
需要在開頭引題。引出你讀的內容或是看的內容,可以通過引用文中的內容引出,也可以從自己的觀點性的內容開頭,或是抒情也是可以的。
議論,就是要結合書中的內容加以議論,要言之有物,要有自己內心的感受與理解。
聯系,就是要與自己的現實生活結合起來進一步的議論。
最后,你的感要形成一個觀點,一個結論,這是你在最后要表這的東西。同時,為了更突出你的觀點,也可以在標題中把論點加上去。比如下面這篇范文,樂觀就是總的一個感受。在困境中保持觀點,就是這個讀后感的主要觀點。這樣你的讀后感就會更加言之有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