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淀優美句子及簡評-荷花淀精彩句段
短片小說《荷花淀》是“荷花淀派”創始人孫犁先生的名作,全篇用不到四千的文字描述了一個充滿詩意的白洋淀,被稱之為“詩體小說”!
第一次讀《荷花淀》是在高中,讀完是對中華民族抵御外族侵略的滿腔熱血,再次捧起《荷花淀》已是而立之年,讀完之后已是滿眼的淚珠,而這淚珠的深處是女人的柔情與熱血!
用書評去定義這一篇文章的確不妥,我更傾向于這只是一篇讀后感,一篇隨筆而已!
我想日本人的侵略給中華民族造成的創傷,已然不是時間這個龐然大物所能淹沒的了,相反的,這種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日久彌新,刻骨銘心。
故事的男主人公名叫水生,一個為了抵抗外辱不得已舍家的青年革命者,也是一個直面自己妻子說明自己要參加革命的丈夫。
文中寫到,村中七個年輕人參加革命而只有水生一人回來告訴眾家屬,這一點,我覺得孫犁先生對水生嫂有些“殘忍”,畢竟水生嫂的開明真的可以直面丈夫生死未知的前途嗎?
這一切,文中一個細節讓我如臨現場,感受到了水生嫂那不安的擔憂。
“女人的手指震動了一下,像是叫葦眉子劃破了手,她把一個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p>
請注意“像是”這個詞,而后水生嫂的動作也證實了,我們再去讀這句話,你會發現我們跳出了環境,是一個旁觀者的視角去目睹了一個女人在面臨丈夫生死抉擇時候那種的焦慮。
而水生嫂卻扛過了,她用她開明的毫無遮攔地去支持丈夫的選擇。
正如莎士比亞那句“To be or not to be,that is a question!”當民族遇到危難,選擇生存還是毀滅,水生和水生嫂都做出了正確的選擇!
于是,她說出了那句“你明白家里的難處就好了。”
水生嫂知道丈夫的抉擇是正確的,她要的不是丈夫的退后,她要到只是丈夫的理解。
古人有云“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說的也不過這般意思吧!
而后,水生出門去了別家,雞鳴才會,時間有點長,而相對于和水生嫂幾句簡單的對話,這一夜的忙碌,我們不難推斷出各家女人的難處。
水生就這樣離開了。
水生嫂是這個抗日家庭婦女,對丈夫,她們擔憂;對家庭,她們全力;對國家,她們熱愛,而面臨著丈夫突然的離開,她們心懷不舍,水生嫂還好,其余幾家,連丈夫的面都沒有見到,于是,她們拿著愛的謊言開始了尋親。
“不行了,脫了韁了!”
“一到軍隊里,他一準得忘了家里的人。”
這樣的言語無不讓人感受到妻子對丈夫的牽掛,似乎點了吃醋的意味,而放在外族入侵的環境下,我們又歡喜不起來,卻有了一種淡淡的憂傷,如果戰火燃至,一個家庭會就此破滅。
孫犁先生是狠不起心了,于是他讓這群女人踏上了尋親的小船。
可是,我們也在揪心,如果她們遇到了敵人怎么辦,一群可愛的人,一群溫柔的人,一群開明的人,手無寸鐵,怎么抵擋住敵人的槍炮彈藥。
可是,她們是白洋淀的寵兒,她們借助了天然環境的優勢,又能如魚得水,又能化險為夷,又能誘敵深入,讓自己的丈夫痛痛快快的消滅敵人。
這似乎一切又是那么自然而然,水到渠成,只是分別了兩日的家人見面了!
“你看他們那個橫樣子,見了我們愛搭理不搭理的!”
“啊,好像我們給他們丟了什么人似的?!?/p>
女人的話似乎帶著氣,而又帶著驕傲,是的,這怎么不是驕傲了,自己的丈夫消滅了敵人。
我們無不感受到一種熱血,一種發于心底深處的敬意,一種出于對民族氣節的尊敬。
而我們更看到的是女人不僅僅是抗日的支撐力量,而正在漸漸地變成力量。
“水生嫂,回去我們也成立隊伍,不然以后還能出門嗎!”
“剛當上兵……誰比誰落后多少呢!”
這似乎是在爭風吃醋,經歷槍林彈雨,女人的意識開始覺悟,這已經不是男人的事情,更是全民族的事情。
當死亡來臨,男人女人又有什么區別!
很美,白洋淀真的很美,以至于我在年少時就想快點前往一睹風采,而這首詩更美,美得讓人身臨其境,熱血沸騰,而這其中最美的莫過于,這白洋淀中的女人。
去讀一下,感受一次白洋淀女人的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