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師表 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_出師表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諸葛亮一生的確百折不撓, 《出師表》里有兩句話,叫作“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可以說是諸葛亮一生的寫照。但是我們仔細想一想,諸葛亮這一生,在百折不撓地干什么?北伐,也就是發動戰爭。說難聽一點,叫“窮兵黷武” 。在當時,就遭到了很多人的批評; 今天也有人非議,說現在是和平年代了,不應該再鼓勵戰爭,我們要把《出師表》撤出課本!
但他們能成為最完美的政治家嗎?諸葛亮能成為最完美的政治家,真的是因為百折不撓、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嗎?或者我們我們再想一想,諸葛亮這一生,為之“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目標是什么?興復漢室,北定中原。說難聽一點,叫“復辟” 。那這歷史上窮兵黷武的人可多了去了,搞復辟的也不在少換一個問題: 諸葛亮這生,為之百折不撓、為之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到底是什么?這個問題,還是留給大家思考。分析完以上三個理由,回過頭來捫心自問,你真的了解諸葛亮嗎?“百歲小吏之問”的答案到底是什么?諸葛亮為什么不朽?
南宋末年的謝枋得說過一段振聾發聵的話,七百年后讀來,仍凜然有生氣: “大丈夫行事,論是非不論利害,論順逆不論成敗,論萬世不論一生。 ” ( 《與李養吾書》 )中國傳統政治文化評價一個人,看的不是得失、利害、成敗,而是一個字——“道” ,你的所言所行、所作所為,是否符合道義。這個道不是簡單的道德品質,我一輩子積德行善,不做虧心事,我就符合道了,就可以不朽了,不是這么簡單。一個人自己修煉,功德圓滿,這不是道,這在佛家叫作“自了漢” ,你只能自己救自己,管不了別人的死活。蘇東坡說“道濟天下之溺” ( 《潮州韓文公廟碑》 ) ,天下處于水深火熱之中,你要能夠去拯救天下,這才是道。這種道,不僅要求你心地善良,更要有心系天下之人的勇于擔當,有“道濟天下之溺”的精深智慧。諸葛亮的一生,體現出了這種大擔當和大智慧,符合中國人對“道”的最高想象,所以他才能成為中國人心目中最完美的政治家,所以諸葛亮才可以不朽。
我們今天來重新認識諸葛亮,就是要搞清楚三個問題: 第一,諸葛亮和你我一樣,也是一個普通人,那他是經過怎樣的學習和努力,達到了“道”的最高境界?第二,諸葛亮在政治、法制、軍事、外交等各個方面,又有什么獨特之“道” ?第三,諸葛亮的“道”對后世產生了什么樣的深遠影響?
那么重新認識諸葛亮,從哪里開始呢?三顧茅廬?太晚了。隱居隆中?太晚了。從諸葛亮出生開始嗎?還是太晚了。孟子說,我們了解一個古人,要“知人論世” 。想了解這個人物本身,還要了解他的前世今生,了解他所身處的時代。
諸葛亮身處在一個什么樣的時代呢?這個時代最大的難題是什么?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時代留給諸葛亮的,究竟是什么樣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