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圖索驥的優美句子(按圖索驥的優美句子有哪些)
古人很誠實,畫家所繪(除宗教繪畫外)想必也是真實的,可以視為那個時代的相片。本著這樣的信任,我們就可以通過他們的“相片”,去尋寶了。
今天,我們從《弘歷是一是二圖軸》“按圖索驥”尋找寶貝。
弘歷,就是乾隆皇帝。他是古代皇帝中著名的收藏大家,在收藏這個行當中可謂名垂千古,他大肆在文物上提拔蓋印,遺墨鈐印之多,無出其右者。
明朝大畫家仇英繪制有一副畫,《臨宋人畫軸》,咱們不談畫本身,只看畫中的器物。此畫名為臨宋人畫軸,但未見得畫中所有都是臨摹宋人的。因仇英生于1498年,于宋朝滅亡已有三個半世紀還多。所以,這幅畫上的器物大部分為明代當時的,這也說明仇英不是收藏界,不知宋代的器物,而且畫中的器物較少,大致可分為陳設器和茶具。畫中文人只能算是一個較富有的士,有點輕奢而已。
明仇英《臨宋人畫軸》
乾隆得到此畫,馬上突發奇想,決定將畫中的宋人改成自己,穿越到宋朝玩一把。著名畫家丁觀鵬就給他畫了《是一是二圖軸》,畫名是乾隆自己題寫的,顯然有玩票的意思。仇英的畫是名畫,乾隆作為指使者,盜版拷貝的《臨宋人畫軸》也成了名畫,這當是中國美術史僅有的一種PS。
乾隆好古,追慕宋人,不惜放低身段,將自己化身一個不知名的文人,他羨慕宋代文人的優雅與閑適之情,以畫示人,算是一個原因。另一個原因居士認為他是想通過此畫,顯擺一下他的收藏,相當于和自己的藏品合個影,也是對當時和后世的炫耀,所以能擺放的地方都擺滿了古玩。
乾隆是大收藏家,許多人都去過故宮里的他的書房三希堂,不過畫中的寶貝那里都不見了
仇英的《臨宋人畫軸》展示了一個并不奢華卻意境別致的明代文人書房。畫名是宋人的,其內容確是明朝的,收藏界的朋友們當一眼可辨。乾隆皇帝的《是一是二圖軸》雖是照貓畫虎,連坐姿神態都是致敬仇英的,甚至陳設格局上都是雷同的,但只有家具上的擺設,確大多是不一樣的,最突出的是簡淡變成了奢華,尤其是陳設器,不是一個層次的。在《是一是二圖軸》畫中我們的確看到了一位皇帝,一個大收藏家的豪氣和精致,它的藏品之多、之精、之雅,讓宋代文人的陳設顯得寒酸了些。
但這正是宋人和乾隆的追求不一樣的地方,一個簡約,一個奢華,這里就不贅述了。
我們且看乾隆的心頭好,他身邊的雅器,這些入畫的都是他收藏所愛,有青銅器、明宣德爐,瓷器是宋明的,因看不清,所以猜測可能還有更早期的越窯邢窯。
乖乖的,《是一是二圖軸》有二個版本,好在居士要和大家說得那件都在畫中。
在諸多雅器中,我們今日只看其中的一件。這是一件花觚,畫中實際上有二件花觚,居士認為畫的左側方架上的是龍泉窯的,而右側圓桌上的是汝窯的。我們且說汝窯,龍泉擇日再說。
花觚有個木質的圍欄座,防止它倒下,所以應該是瓷器
花觚這個器型來自于青銅器,至少在商朝就出現了這一器型,它是酒器,祭祀器,有人說花觚這一瓷器品種產生于清初,主要盛行于順治、康熙、乾隆時期,實在是望圖生意,大錯特錯。在模古盛行的宋朝,這一器型就出來了,作為祭祀器中重要的一員,宋人怎可將其遺漏。以宋人的審美,更不可能不去用瓷器來塑造它,不然拿什么給先祖“喝酒”呢。
花觚器型簡約秀雅,張弛舒展,如天地間的一個立柱,銜接天地靈氣,是青銅器諸多器型中最為優雅的一個。在各大博物館中均可以見到它的身影,說明其在商周時期就是很普遍的祭祀器禮器,可以說無觚不成祀。從《是一是二圖軸》看乾隆喜愛花觚,不然怎么在身邊放置了兩件花觚。
這件不論顏色還是器型本身都與大象山居舊藏的一件汝窯花觚相似,現在拿出來與各位藏友分享玩賞。
花觚上刻宋徽宗御題詩句
此件花觚為汝窯特征,通過量子年代檢測儀,斷代為被北宋晚期燒制的作品。器高22.6厘米,口徑12.6厘米,底足徑9.4厘米,褁足燒,整器分三個部分,上部呈喇叭狀,占五分之三,中下為箍裝凸出,下部為鐘狀,下底平足,上有五顆芝麻釘痕,呈黑灰色,隱約可見灰白胎。底中部有一個貼款,上書“大觀元年清涼寺御制”九字。此觚釉色呈青灰綠,寶光盈潤,有細小的蟬翼紋開片,觚口扣以金邊。整器保管極好,為完美品。
支釘痕和美麗的蟬翼紋開片
觚身上部刻有北宋詞人張先(990-1078)的《青門引·乍暖還輕冷》的殘詞,詞句顛倒,待來日探究。
在200倍放大鏡下釉中情況一目了然,釉水半透明,氣泡呈多層次分布,絮狀物多,且分布比較均勻,開片處可清晰見滲入的黃色異物,其老化痕跡明顯。
200倍釉面微觀,可見開片即氣泡及絮狀物
芝麻釘痕20倍微觀
200倍芝麻釘痕微觀
刻字部分的微觀
這個款識大有研究的必要,它隱含的信息真得不少
以往的專家學者否認宋朝有款識,認為只要有款的都是臆造品,他們的認知是瓷器的款從明永樂年間開始在壓手杯上使用。這個“定論”目前來看是錯誤的,我們現在不僅在元青花上看到有款的,在宋瓷上也看到,甚至在唐朝瓷器上也看到了官方的屬款。
大觀元年是北宋徽宗皇帝的年號,即公元1107年。有記載說這一年創建了清涼寺汝官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