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登者這部電影的觀后感-攀登者這部電影的觀后感400字
我們國家自己的山,我們中國人要自己登上去”這是電影最開始時出現的一句臺詞。也正因為這句臺詞,激發了我的思想并讓我熱淚盈眶。那一刻,我就想為這部電影留下點自己的思想痕跡。攀登者這部電影講述的是我們國家通過自己的努力登上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電影的開始,講述1960年中國登山隊在遇上雪崩,隊長光榮犧牲,相機丟失的情況下成功登上珠峰。但這一次的成功登頂,由于沒有拍攝的證據并沒有被世界所認可。而接下來的時間正是國家的三年大災難,中國登山隊在遺憾中被解散了。那一次登上珠峰的三名隊員也被發放到各個地方。主角吳京演繹方五洲,是三名隊員中的隊長。他被下發到煤礦工廠后,從來都沒有放棄為祖國登上珠峰。他在工作之余給學生講述那次成功登上珠峰的經歷,但在講述完后,有一位學生直接質疑“為什么西方不承認中國登上珠穆朗瑪峰,為什么當年沒有拍攝下來的證據,中國真的登上過珠峰嗎?”發問的結束接著就是化石掉落的慢鏡頭。那一瞬間,作為一位中國人,誰不難過誰不憤怒?方五洲的神情變得呆滯和孤獨,他無聲地撿起化石,轉身離開了教室,從此再也沒離開工廠。他把自己封閉了,他無法接受連中國人都不承認當年登上珠峰的事實。他孤獨寂寞甚至帶有遺憾與懊悔。回到現實生活中,如果我們真正做成功的事卻得不到承認與認可你的內心是多么難過與寂寞。更何況他是為國家而攀登,那是關乎中國是否被承認。那時坐在電影院的我,為方五洲而難過,更為中國而打抱不平。接下來的時間到1975年,中國決定重新組建登山隊,方五洲和另外兩位隊員也被召回。這是他們重新證明自己的機會,也是為祖國登上珠峰測量中國的珠穆朗瑪峰高度的機會。第二次登珠峰,國家做了充足的準備,組建了后勤隊突擊隊和氣象隊。這些準備與第一次相比較,也看出了國家的發展。但準備再充足也是會有危險的發生。在第二次登頂中,暴風大雪依舊襲來,隊員的受傷和犧牲依舊存在,這也清楚的顯現了登珠峰的難度。在第二次登頂中有那么幾句臺詞讓人深思:“我們為什么要登山,就是為了登上去讓全世界看見我們,看見中國;我已經等了15年,我不想全中國在世界面前抬不起頭;我們要測量準確的高度,是中國的高度”這一句句飽含對國家的愛的臺詞,不僅展現了登山隊的勇氣更展現中國人對祖國的責任與擔當。他們盡全力的訓練,就算失去生命也要為中國登上珠峰。大風來了,他們就手牽手用身體阻擋;暴雪來了,他們就用毅力熬過寒冷;雪崩來了,他們就用團結的心和堅韌戰勝。
為國登頂,寸土不讓!
三組隊員互相配合,齊心協力,從中看到了中國人的團結與堅強,更看到了中國人為祖國的強大而奮斗。經歷了三次失敗,中國人終于再次登上珠峰,九名隊員在珠峰中吶喊,中國的國旗在珠峰飄起。從那天起,中國有了自己的珠穆朗瑪峰高度,從那天起,中國登山隊,甚至是全中國人不再低頭。整部電影,都是圍繞愛國強國的核心發展。每一句臺詞,每一個鏡頭,都展現了中國人對祖國的愛與責任。一開始,在看到登山者為了登山而光腳為了登山而失去生命的時候,我會發出這樣的疑問:“這樣做真的有必要嗎?這樣做值得嗎?”但當我看完整部電影后我恍然大悟到,這是中國人的責任,這是為祖國而奮戰的,這是值得的!作為當代的青年,生活在祖國快速發展的年代,我們更應該有那種為國奮斗的責任感與擔當。要知道,祖國的發展是靠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我們的責任是比山還重。前輩們用自己的鮮血與生命換來了今天的中國,我們也應該接過傳承棒,繼續用自己的鮮血與生命燃燒中國推動中國的發展。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重任在我們的手上,國家要富強,就需要我們先強大。前輩說過:“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我們現在的首要任務就是努力學習不負國家的培養,把自己打造成祖國需要的人才。牢記:“祖國高于一切,才華貢獻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