嗝嗝老師感悟和收獲_嗝嗝老師劇情介紹
文/張建雄
近幾年印度電影簡直就是開了掛的節奏,引進大陸的每一部幾乎都是爆燃狀態,讓人看的過癮十足,熱血沸騰,且故事輸出的價值觀,總能帶給觀眾驚喜,引發集體思考。不論是體育題材《摔跤吧,爸爸》,還是這部教育題材《嗝嗝老師》,故事總是有著獨到的見解,讓大家從中有所感悟,深受啟發。
《嗝嗝老師》是一部由西哈夫·馬賀拉執導,拉妮·瑪克赫吉領銜主演的一部印度良心巨制,影片融合勵志、青春、教育、校園等元素,主要講述了一個身患圖雷特氏綜合癥的女主人公奈娜,歷經幾十次面試,最終成為一名學校的老師,并成功帶領一群貧窮的差生班學生取得好成績,反擊世俗的偏見,實現人生自我超越的感人故事。故事不僅直面當下教育體制問題,還對貧富階層教育分歧進行了深入的探討,繼而引發觀眾共鳴。正所謂,沒有不爭氣的學生,只要負責任的老師。
之所以這樣說,并不是說學生差都是老師的問題,而是當下整個教育生態體系面臨的嚴峻挑戰,如何解決是個問題,影片中差生考出優異成績的結果,其實已經側面反映了解決問題的辦法。事實證明沒有不可能,只要認真對待每一位學生,貧窮差生也能創造出很多可能,結果并不會比想象的糟糕,反而會充滿驚喜與感動。《嗝嗝老師》正是對貧富差距帶來的教育不公進行的一場反擊戰,讓世俗的傲慢與偏見消失殆盡,證明貧窮的差生同樣可以成為學習的榜樣,只要社會大環境不制造恐慌,教育體制不出問題,公平教育資源對待每一位學生,寒門同樣可以出優等生。
不過,《嗝嗝老師》中,幾位來自貧民窟的學生一開始確實差的讓人吃驚,各種調皮搗蛋,就像社會混混一樣,給學校和同學制造麻煩不斷,在接連換了多位老師之后,狀況仍舊不見好轉,直到奈娜老師的出現,通過心與心的溝通交流,我們才發現,其實孩子們不是不爭氣,只是所處的環境對他們有著太多的偏見,讓本就身份卑微的他們,遇事不能冷靜,沒有學習的激情。雖然這不是主觀原因,但是處在這樣的一個學習環境,即使有學生勵志奮發圖強,也很容易被多數人制造的氣氛受到影響,所以學習環境氛圍差,加之教育不公與社會偏見,造成了一系列的師生矛盾沖突,這才是致命弱點。
當然,就是這樣的一個不起眼的班級,在奈娜老師的悉心帶領下,一切發生了改變,最終全班以優異的成績成為全校的榜樣班級。你會發現,人心都是肉長的,只要認真對待,彼此之間就不會存在隔閡,只要教育資源分配到位,能營造出一個好的學習環境,也就沒有所謂的差優等生之分。奈娜老師的成功在于,讓“缺陷”變為優勢,讓不利變為有利,就像她一樣,雖然身患圖雷特氏綜合癥,但是依然憑借著堅持不懈的努力,懷著相信未來會更美好的心愿,讓自己發光發熱,成為焦點,走上人生新巔峰。不可不說,奈娜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在接連被否定之后,一步步實現超越自我的過程,讓人感動到哭。正所謂,功夫不負有心人,成功正是屬于那些早有準備的人,而處于成長中的學生最是需要這樣的人生導師引領,才能走的更高更遠。
總之,《嗝嗝老師》用實際行動反給現實一巴掌,也暴露出了當下教育體制問題的嚴重性,急需解決刻不容緩,也再次證明了身份地位不應該是衡量一個學生是否享有好的教育資源的標準,偏見的眼光更應該從校園消失,而不是蔓延。校園應該以教書育人為本,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否則何以談“少年強,則國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