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征的觀后感100字小學—長征觀后感怎么寫不超過100字
我是一個軍事迷,非常喜愛各類軍事題材的書籍、電影、紀錄片。眾多作品中,我最喜歡的是關于紅軍長征題材的作品。近日,我讀完了當代作家王樹增的紀實文學《長征》,想與大家分享其中的幾點感想。
通常讀一本書,我會跳過前言,直接閱讀正文,但是這本書,僅僅是前言就給了我極大的震撼。
長
征
精
神
“長征跨越了中國十五個省份,轉戰地域面積的總和比許多歐洲國家的國土面積都大。
長征翻越了二十多座巨大的山脈,其中的五座位于世界屋脊之上且終年積雪。
長征渡過了三十多條河流,包括世界上最洶涌險峻的峽谷大江。
長征走過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廣袤濕地,那片人煙罕至的濕地的面積幾乎和法國的國土面積相等。
而更重要的是,在總里程超過兩萬五千里的長征途中,中國工農紅軍始終在數十倍于己的敵人的追擊、堵截與合圍中,遭遇的戰斗在四百場以上,平均三天就發生一次激烈的大戰。
除了在少數地區短暫停留之外,在饑餓、寒冷、傷病和死亡的威脅下,中國工農紅軍在長征中不但要與重兵“圍剿”的敵人作戰,還需要平均每天急行軍五十公里以上。
長征是人類歷史上罕見的不畏犧牲的遠征。
一九三四年十月,紅一方面軍作戰部隊八萬六千多人踏上長征之路,一九三五年十月到達陜北吳起鎮時全軍僅為近八千人。
一九三五年四月,紅四方面軍近十萬大軍開始西渡嘉陵江,自此踏上萬般曲折艱險的長征之路,一九三六年十月到達甘肅會寧時全軍三萬三千多人。
一九三五年十一月,紅二方面軍兩萬一千多人從三十萬大軍的合圍中沖出,踏上了長征之路,一九三六年十月到達將臺堡與紅一方面軍會師時,全軍一萬一千多人。”
是啊,這樣的征途恐怕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若不是有黨的堅強領導,沒有紅軍戰士和各級指戰員的堅韌意志品格,我想全世界大概沒有任何一支軍隊能夠存活下來。
遵義會議是紅軍長征的轉折點,也是黨和紅軍轉危為安的轉折點。黨在前有地方軍閥的阻擋,后有中央軍追趕的危機時刻,利用數天時間在遵義總結五次反圍剿以來的經驗教訓,周恩來同志在會上做出了深刻的自我批評,主動承擔責任,這令我十分敬佩。想想我自己,有時候受點苦,多承擔一點就覺得委屈的不得了,真是愧對員的稱謂。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歷史是不斷向前的,要達到理想的彼岸,就要沿著我們確定的道路不斷前進。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長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長征路。作為一名新時代的員和基層檢察干警,一定要學習先輩們不怕犧牲,堅韌不拔,自強不息,勇往直前的長征精神,敢于吃苦,敢于擔當,甘于奉獻,做好本職崗位工作,為全院干警提供良好的財務保障,為新時代葛洲壩檢察事業發展增添一份力量!
—END—
文字:王昊
編輯:王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