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雨如銀大暑雨如金什么意思;小暑雨如銀大暑雨如金是什么意思
導讀:大暑將至,“大暑連天陰,遍地出黃金”啥意思?大暑下雨有啥說法?
進入7月中旬以后,入伏也有幾天的時間了,可以明顯的感覺到最近幾天的天氣更加悶熱了。而在7月下旬馬上就要迎來另外一個節氣——大暑。大暑是在小暑后面的,也是夏季的最后一個節氣。今年的大暑節氣是在7月22日(農歷六月初二),也就是下周的星期三。那大暑節氣到了,俗語“大暑連天陰,遍地出黃金”是什么意思?大暑節氣下雨有什么說法嗎?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暑”就是熱的意思,小暑就是小熱,意味著還沒有到最熱的時候。而大暑就是大熱,這個時候是一年中最熱的一段時間。在大暑節氣的時候也有三候:一候腐草為螢;二候土潤溽暑;三候大雨時行。在大暑節氣期間,正好是處于三伏天的中伏時,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并且這個時期南北方的降雨的有點多,因此大暑節氣期間天氣不僅熱,而且因為還濕氣重,是又悶又熱,就是常說的“桑拿天”。在民間也有很多和大暑節氣相關的農諺,其中“大暑連天陰,遍地出黃金”就流傳很廣。
這句俗語的字面意思是說,在大暑節氣的時候如果出現連天陰雨天,那就代表著后面的雨水偏多,而這樣糧食就會迎來豐收。在農村里,有些老人都很期盼在大暑節氣這天前后能下點雨,如果下雨了就會很高興,相反如果沒有下雨,就會有點擔憂當年糧食的收成。那這句老俗語有沒有道理呢?
大家都知道在大暑節氣的時候,正好是處在三伏天的中伏期間,而這個時候的天氣是很熱的。每天的日照時間長,并且溫度也高,農作物的光合作用非常的旺盛的。所以對雨水的需求量也大。所以如果這個時候下雨多一點,那農作物的生長就會很旺盛,也就為后面的豐收打下了基礎。
相反,如果長時間干旱卻不下雨,那不僅人會熱得受不了,植物也會因為缺水可能會旱死,這樣后面的產量也就會受到很大的影響。因此在大暑節氣的時候出現連天陰雨,對農作物的生長是相當有利的。在有些地方也說成是“六月下連陰,遍地出黃金”、“六月連陰吃飽飯”等。
在伏天的時候本來氣溫就高,全國大部分地區的氣溫都是持續出現35℃以上的高溫天氣。而受到季風的影響,降水會自東南向西北內陸逐漸減少,我國北方地區陸續進入了全年雨水最多的時段。這個時候降雨多,不僅能緩解悶熱的天氣,而且雨水還利于作物的生長。
在江南一帶普遍流傳著“小暑雨如銀,大暑雨如金”,凸顯了小暑和大暑節氣期間降雨的重要性。另外部分地區還有“伏天雨豐,糧豐棉豐”、“伏不受旱,一畝增一擔”等說法。可見在大暑節氣期間,降水對于農民的重要性,特別是在古代的時候農民是靠天吃飯,糧食產量低,雨水對于農作物能否豐收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大暑節氣到了,你還知道哪些和大暑相關的農諺呢?歡迎大家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