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打白骨精心得感悟50字_三打白骨精感想20字
西游記中第二十七章尸魔三戲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講述的是大家耳熟能詳而且是西游記中經典章節的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故事,故事大概情節是孫悟空為保護師父三次打死白骨尸魔變幻的人形,唐僧一怒之下修貶書將美猴王逐出師門。影視作品中也有這經典章節。在沒有拜讀過西游記原著時,只記得六小齡童老師刻畫出了一個無所不能、剛正不阿、有情有義的美猴王。認為三打白骨精之所以經典是因為整個取經途中,唐三藏沒有念幾次緊箍咒,所以念緊箍咒的章節都被稱為經典章節。
孩童時期會對唐僧的肉眼凡胎和愚善感到氣憤,對豬八戒的煽風點火感到無比憎恨。隨著年齡的增長,社會閱歷的積累,也慢慢對一些專家和老師就三打白骨精章節的品讀有了些許共鳴。今年有幸拜讀西游記后,站在前人思想的基礎上對這些人物有了自己的感悟。
章節讀完以后,整體感覺劇情很簡潔,也很緊湊,沒有電視劇中那樣的藝術手法描述。與電視劇中不一樣的幾點是1.悟空打妖怪干凈利落,與妖精沒有過多對話;2.沙僧這章中幾乎隱身,并沒為悟空求情的橋段。在此基礎上我對幾個人物有了一些新的感悟也為作者在這么短的章節中,將現實社會刻畫的栩栩如生而感到震撼。
唐僧
表面感覺唐僧是個肉眼凡胎還特別執拗愚鈍的人物形象,因為他的執拗和對信仰的絕對信任,所以成為取經團隊中的核心人物。但是我看到的卻是一個仰仗著平臺背景有恃無恐的公報私仇,極有心機和手段的一個取經人。
單純看本章節,只能看到他肉眼凡胎,愚善且執拗,但聯系前一章節去看,唐僧真的讓人不寒而栗。唐僧為何在眾人都懂豬八戒是在進讒言的情況下,還要執意相信豬八戒?難道唐僧真的愚笨不辨忠奸?為何緊箍咒張口就來毫不留情,修貶書驅趕悟空以求徹底斷絕關系?這些都是因為之前在五莊觀發生的事情。
二十四到二十六章寫了唐僧師徒四人在五莊觀的故事,可以說篇幅較長。唐僧徒弟偷吃人參果的故事大家也都很了解,想必不用多說。鎮元大仙兩次三番將逃走的唐僧師徒抓回,悟空三方兩次又帶唐僧和師弟脫身,在兩人的一次次斗法后,美猴王救活了人生果樹,鎮元大仙與悟空結拜為兄弟。原本鎮元大仙與金蟬子(唐僧乃金蟬子轉世)是好友,交情甚厚。悟空與鎮元大仙一來二去的斗法后成了不打不相識的結拜兄弟,而且文中特意交代因為鎮元大仙和悟空相談甚歡,在五莊觀住了半月有余,最后是在唐僧的一再催促下起身西行。
說到這幾個關鍵點,相信大家也聽出來里面的隱含意思了。那就是唐僧對美猴王有些羨慕嫉妒恨。以前鎮元大仙是自己好友,而今自己一個徒弟卻成了鎮元大仙的結拜兄弟,這是其一。在五莊觀兩次三番被抓被捆不說,還被清風明月辱罵,原因都是因為徒弟的行為不檢點造成的,這是其二。五莊觀之行原本是他吃兩個人生果徒弟們沒有果子吃結果卻成了除了他吃了一個人生果外,徒弟們都吃到兩個,禍事出自徒弟,背鍋卻是自己,最后的收獲也是最少的,這是其三。三者相加讓唐僧很惱火,但是又找不到合適的發泄途徑,所以只能隱忍不發。
再看原著中八戒的挑撥離間,所說之話毫無邏輯,就是單純的栽贓陷害。對于一個正常人來說都能分辨的出來真偽,何況是一個得道高僧。但唐僧選擇相信八戒,唐僧的這些反常行為只能用一句話來形容“你永遠叫不醒一個裝睡的人”。沒錯,他就是在裝傻。借此機會來發泄自己心中對悟空的不滿。甚至借此機會將悟空趕出團隊,永絕后患。
豬八戒
豬八戒不停的栽贓陷害是因為他不想背鍋。第一次悟空打死白骨精的時候,掉落地上的齋飯全部變成了石頭和癩蛤蟆。如果八戒此時不甩鍋,那么唐僧就會認為是八戒太過無能,看不出來這是妖精所化而且還帶著妖精來到唐僧面前,如果悟空沒有及時出現,妖精可能早已害了唐僧。所以他必要將矛頭指向悟空。那為何豬八戒會一再陷害悟空呢?因為八戒讀懂了唐僧,而且他與悟空素來都是面和心不和,實奈自己本領沒有悟空高,對悟空只敢怒不敢言。這次他難得有機會可以除掉悟空,所以他一再栽贓陷害,不僅幫助唐僧達成心愿也讓自己出了口惡氣。
白骨精
白骨尸魔三化人形為了要吃唐僧肉得長生不老,但是原著中卻描述為尸魔三戲唐三藏,內涵深意不由得讓人若有所思。白骨尸魔創造連環計,看上去美妙非凡,每一次的計策都在離間唐僧師徒,在得手兩次后只忘乎所以,白骨尸魔妄以為自己的妙計定能勝過悟空的一身本領。卻不曾想悟空在兩次失手后總結經驗,一棒將其打死在白虎嶺。
讀后感悟
從原著中分析的三個重要人物突然有了一種可怕的感悟。以前我總認為自己就是現實世界的齊天大圣,一路上無所不能,降妖除魔,披荊斬棘,受盡了苦難和委屈。殊不知我們卻是那白骨尸魔,為了長生不老施計斗心眼兒,最后不小心成了別人棒下冤魂。殊不知,自己死后所有人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唐僧出了胸中妒忌和心胸狹小之氣,整頓了隊伍。八戒找到了組織,清理了障礙。悟空除了妖,得了自由之身。在悟空三打白骨精的過程中,取經隊伍里的人已經開始內斗。唐僧利用這次機會借助豬八戒讒言想要清理門戶,豬八戒利用這次機會成為唐僧身前人,借助唐僧的手除掉自己的障礙,兩人各玩了一手借刀,雖然都是利用,但是各取所需,皆大歡喜。一個依托平臺優勢有恃無恐,一個依托敏銳的嗅覺向靠山表了忠心,向對手下了死手。悟空雖有滿腹委屈,受盡苦痛,但畢竟名聲在外,到哪里都能討杯酒喝,討碗齋吃,也不會就此一命嗚呼。可憐那白骨尸魔成了這次取經隊伍政治斗爭的炮灰。真是三番妙計想長生,終成炮灰魂魄散。取經隊伍生內斗,吾乃尸魔非大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