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幼兒簡單成語故事,幼兒成語故事大全3-6歲
中學生必知的100個經典《成語故事》解讀。
暑假期間,同學們寫作業之余,也要多讀一些課外的成語故事,積累一些作文素材,提升文化素養。
01《一鳴驚人》
比喻一個人平日沒有什么特殊表現,但突然一行動就能干出十分驚人的成績。
02《一葉障目》
比喻被細小的事情或者局部現象所迷惑而看不到大局與整體的情況。
03《一箭雙雕》
“一舉兩得”與“一箭雙雕”意思上很相近。
不過“一箭雙雕”多指達到兩個目的,是比喻性的,用起來形象些。
而“一舉兩得”多指得到兩種好處,意思更直接。
04《三令五申》
強調多次地命令告誡。
05《口蜜腹劍》
常用來形容嘴甜心毒、陰險狡猾的人。
類似的成語還有“笑里藏刀”,也是形容壞人的陰險狡猾。06《門庭若市》
形容人來得很多。
意義相反的是“門可羅雀”。門前可以張起網來捕捉鳥雀。比喻登門的人很少,常用來形容門庭冷落的情景。
07《水滴石穿》
有時也寫成“滴水穿石”,含義是一樣的,故事原來的意思是說缺點、錯誤雖小,積累起來,也會造成很大危害。
現在常從積極方面來使用,比喻學習或辦事只要有恒心、堅持不懈,就能夠“水滴石穿”,戰勝困難,得到成功。
08《反復推敲》
意思是在文字上再三琢磨修改。“反復推敲”就是反復琢磨,一再修改。
和“推敲”相近的還有“斟酌”這個詞,和“字斟句酌”的成語。
09《東施效顰》(dōng shī xiào pín)
諷刺那種不分析人家好在哪里,就一味地模仿別人,結果越學越糟的可笑情形。
這成語有時也用來說自己,意思是基礎太差,想學習人家的長處但難以學好,這種用法就不是諷刺,而是表示謙虛了。
10《世外桃源》
比喻那種空想的、脫離現實生活的地方。
11《打草驚蛇》
比喻因為辦事不周密,反而使得對方有了警戒,預先有了防備。
12《葉公好龍》
比喻和諷刺言行不一的人。
13《外強中干》
外表強硬而內心膽怯。
14《生吞活剝》
比喻一些人不經過思考,不經過消化,就生硬地照抄照搬別人的經驗、方法。
15《四面楚歌》
“四面楚歌”字面上是四面八方全是楚地的歌聲,引申開來是四面八方全都反對,陷入了非常孤立的境地,用來形容極端孤立的境況。
16《司空見慣》
形容看得太多、便不足為奇。
類似的成語還有“屢見不鮮”。見多了也就不覺得新鮮了。
17《對癥下藥》
現在這成語的用法廣泛得多。不光形容治病,凡是針對具體情況,具體問題,采取恰當措施和方法的,都可以用這成語來比喻。“對癥下藥”強調的是要根據客觀情況采取有效方法;
相近的成語還有“有的放矢”。意思是要有目標地射箭。“有的放矢”強調的是辦事要有目的性、針對性。
18《老馬識途》
意思是老馬認識道路。現在一般用它來比喻有經驗的人熟悉情況,了解規律。有時候也寫作“識途老馬”,意思是一樣的。
19《老當益壯》
形容年歲越老,志氣越壯,干勁越足。
20《死灰復燃》
比喻已經被打倒了的惡勢力又重新活動起來。
失勢后又重新得勢的還有個有成語叫“東山再起”。是指東晉時謝安退職后在東山做隱士,后來又出任要職的事。“東山再起”一般只用于人。
21《因勢利導》
意思是要順著事物發展的趨勢和規律來很好地加以引導。
22《自相矛盾》
比喻那種辦事、說話前后抵觸、互相對立的情況。
23《后來居上》
意思是資格淺的、后來的人盡管缺乏才能,但反而超過了資格老的人。
現在這句成語的意義有了變化,而是用來形容和贊揚后來的人超過了前人。
24《芒刺在背》
形容因為恐懼,或有某種心事而坐立不安的心情。
相近似的還有成語“如坐針氈”。意思是好像坐在插了針的毯子上,用來比喻心神不安。
25《危如累卵》
比喻那種極危險的情況。
26《負荊請罪》
表示承認自己的錯誤,請求對方給以懲罰。
現在常用它表示主動向人認錯道歉的意思。
27《名落孫山》
比喻未被錄取或榜上無名的人。
28《守株待兔》
有兩方面的含義:一個是比喻那種抱著狹隘的經驗死守成規,不會根據情況變化靈活辦事的人;另一個是比喻那種不愿老老實實地工作,妄想僥幸得到意外收獲的人。
29《如火如荼》
形容種種聲勢浩大的場面。
30《約法三章》
指訂立幾條簡單明白的條款來共同遵守。
31《諱疾忌醫》(huì jí jì yī)
形容那些隱瞞或掩飾自己的缺點錯誤、害怕別人批評的人。
32《邯鄲學步》
諷刺那種在學習上只知生硬地摹仿,而不是去借鑒創新,結果非但學不到人家的長處,反而把自己的長處也丟掉了的人。
33《運籌帷幄》
表示善于分析敵我形勢,決定正確的戰略方針。也引申為籌劃、指揮,確定大政方針。它常和“決勝千里”連用。
34《杞人憂天》
比喻那些毫無根據的憂慮和沒有必要的擔心。
近似的成語還有“庸人自擾”。就是有無事生事、自找麻煩的意思。
35《兩敗俱傷》
指爭斗的雙方都受到了損傷破壞,誰也沒得到好處。
由這個故事還引出了成語“坐山觀虎斗”,它用來比喻在雙方相互爭斗中,第三者暫時采取旁觀的態度。
36《完璧歸趙》
比喻把原物完好地歸還本人。
由這故事還引出了一個成語“怒發沖冠”,形容極其憤怒的樣子。
37《囫圇吞棗》
比喻學習上不動腦筋,不加理解,只是死記硬背。
38《拋磚引玉》
表示謙虛,比喻自己先發表粗淺的意見或文章以使引出別人更好的見解和作品。有時也寫成“引玉之磚”,意思是相同的。
39《紙上談兵》
諷刺那種喜好空談、不解決實際問題的人,或者比喻只是空談、不能成為現實的情形。
40《雞鳴狗盜》
形容那種不值得提的低級的技能或本領。
41《杯弓蛇影》
比喻因神經過敏、疑神疑鬼造成虛驚的情況。
42《茍延殘喘》
表示暫且勉強地活下去。
43《畫龍點睛》
比喻寫作、講話時,在關鍵性的地方用上一兩句精辟的語言來點明含義,使內容更加生動有力。這種手法也稱為“點睛”之筆。
44《畫蛇添足》
形容有人想賣弄自己的本領,反而把事情搞糟了。
45《臥薪嘗膽》
形容刻苦自勵、奮發圖強的精神。
46《夜郎自大》
比喻和諷刺那種眼光狹小、見聞很少、卻盲目自大的人。
47《狐假虎威》
形容那些借著別人的威勢來欺壓弱小的行為。
近似的還有“仗勢欺人”,“仗”就是憑借、依靠。
48《刻舟求劍》
比喻那種不管時間地點的變化,仍然按照原來條件辦事的人。
49《指鹿為馬》
比喻故意顛倒黑白、混淆是非。
50《按圖索驥》
諷刺那種不會運用書本知識的人,現在恰恰相反,常用來說明按照線索去尋求就容易找到。
51《胸有成竹》
意思是做事之前,先有準備,心中有數。有時候也寫成“成竹在胸。”
52《病入膏肓》
比喻事情到了無法挽救的地步。
53《班門弄斧》
用來諷刺那種在內行人面前賣弄本領、不自量力的人,有時候也用來表示自謙。
54《請君入甕》
比喻用對付別人的辦法來對付他自己,意思和“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相同。
55《破釜沉舟》
比喻不惜一切、一干到底的決心和不達目的決不回頭的氣魄。
56《黃粱美夢》
比喻那種虛幻的念頭,嘲諷那種想得很美,實際辦不到的事情。
57《偃旗息鼓》
現在凡是事情停止進行或者聲勢越來越弱都可以用“偃旗息鼓”來比喻。
“一身是膽”用來贊揚那些極其勇敢的人。
58《驚弓之鳥》
比喻受過驚嚇的人,只要遇到一點動靜就會驚慌不安。
59《望梅止渴》
比喻愿望不能實現,只好用空想來安慰。
60《望洋興嘆》
意思是被內行人笑話,它常用來表示自己的謙虛。
61《掩耳盜鈴》
比喻自己欺騙自己、卻根本騙不了別人的愚蠢行為。
68《揠苗助長》
比喻不顧事物發展規律,強求速成,反而把事情弄糟了。
69《朝三暮四》
比喻反反復復、變化無常,使人捉摸不定。
相近的成語還有“朝秦暮楚。”不過“朝秦暮楚”更多強調的是一個人的品質、節操。
70《嗟來之食》
“嗟來之食”比喻侮辱性的施舍。有骨氣的人是不愿接受這種施舍的。不接受別人帶有附加條件的施舍、救濟時,往往用不受“嗟來之受”形容。
71《濫竽充數》
“濫竽充數”意思是有些人冒充有本領,其實是在混飯吃;還比喻拿質量不夠標準的東西來湊數。
72《塞翁失馬》
“塞翁失馬”比喻壞事可以轉化為好事,或者用來形容雖然暫時受了損失,也可能因此得到好處。
這個成語也常作“歇后語”用。只說“塞翁失馬”,暗含的意思是“焉知非福。”
73《螳臂擋車》
現在常用它比喻那種不自量力的人。與這相似的成語還有“蚍蜉撼樹”。
74《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現在常用來比喻不經過艱苦的實踐,就不能取得重大的成就。
75《揮汗成雨、摩肩接踵》
“揮汗成雨”用來形容人多,現在也用來形容出汗很多。
“比肩繼踵”形容人很多,很擁擠。
76《聞雞起舞、枕戈待旦》
“聞雞起舞”常用它比喻立志為國出力的人的愛國熱情和行動。
“枕戈待旦”比喻警惕性極高,隨時準備打擊敵人,也常用來比喻殺敵報國的急切心情。
77《毛遂自薦、脫穎而出》
“脫穎而出”這個成語用來比喻人的才能全部顯示出來。
“毛遂自薦”現在用來形容自告奮勇、自己推薦自己。
78《躊躇滿志、游刃有余》
“游刃有余”。現在一般用來比喻工作熟練,經驗豐富,解決問題毫不費力。
“躊躇滿志”。表示猶豫不決的樣子了。
“躊躇不前”,是形容遲疑不決、不敢前進。
79《陽春白雪、下里巴人》
“陽春白雪”后來就用來代表高雅的文藝作品,
用“下里巴人”代表通俗淺近的文藝作品。
這兩個成語可以單獨使用,也常常在一起對比地使用。
80《尋章摘句、車載斗量》
這個成語形容數量很多。
81《五十步笑百步》
一般用這成語來比喻缺點或錯誤雖然在情節上、程度上有區別,但根本性質是一樣的。
82《此地無銀三百兩》
用來比喻想要隱瞞、掩飾,結果反而更加暴露了行徑。
整個成語意思是想要掩蓋干的事情,結果暴露得更加明顯。
83《有志者,事竟成》
這個成語說明,人只要有志氣、有決心,盡管會遇到各種困難和挫折,目標也一定能夠達到。
84《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用來比喻那種只有華麗的外表而沒有實際本領的人,或者表面好看卻沒有實際內容的事物。
85《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這個成語用來比喻行動或言語隱約針對某一個人。
86《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這個故事后來被概括成了成語“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用來比喻爭奪的雙方互不相讓,結果兩敗俱傷,讓第三者得到了利益。
87《杯水車薪》
這句成語用來比喻力量微小,解決不了問題。
88《對牛彈琴》
這句成語用來譏笑講話的人不看對象,而聽講的人不懂對方說的是什么。
89《江郎才盡》
這句成語比喻文思減退或寫不出詩文。
90《金石為開》
這句成語比喻對人真誠,能產生極大的力量。也比喻意志堅定,能克服一切困難。
91《精衛填海》
這句成語比喻矢志不移,努力不懈。
后人常以“精衛填海”這個成語比喻深仇大恨,立志必報。或比喻不畏艱難險阻,矢志不移的堅毅決心。
92《夸父逐日》
這句成語后來用以比喻人的不自量力。也用來比喻人矢志不移、努力不懈、頑強拼搏。
93《撲朔迷離》
這句成語指事物在人心目中模糊不清、難以辨別。
94《神機妙算》
這句成語多形容善于洞察情勢,策略高明。
95《鄭人買履》
這句成語后比喻只相信書本,不相信客觀實際。
96《鐵杵磨針》
這句成語比喻只要長期努力不懈,再難的事也能成功。
97《貪小失大》
這句成語指因貪圖小利而造成重大損失。
98《生花妙筆》
這句成語形容才思橫溢,詩文佳美。
99《斷章取義》
意思是說,不管水深水淺,一定要渡過河去,水深則甘想濕一身衣眼,水淺則撩起衣服走過去。叔孫豹就是斷了這一章、取了“深則浙,淺則揭”兩句的義,來表示自己堅決主張渡河的態度,至于這首詩的全籬原意,他可以根本不管。
100《狼狽不堪》
意思是指窘迫得不能忍受,形容疲憊、窘迫的樣子。出自《三國志·蜀志·馬超傳》。
感興趣者,可以打印出來,讓孩子每天讀一讀,讀上百遍,其義自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