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動機少量進水的表現(發動機少量進水還能開嗎)
今年315頭一件曝光的汽車品牌,誰也沒想到會是神車大眾,當年大眾斷軸和DSG故障那么大件事,那么多受害者,上個315好難,而在國內沒賣出多少輛的大眾途銳,因為個別車發動機進水,就輕松取代本田C-RV上了315,直讓人為大眾神車地位憂慮。
節目暗訪中大眾汽車相關人員的一句話亮了:“德國那邊說了,少量發動機進水能增加動力。“此話一出,相信很多電視機前的小伙伴都怒了,這廝也太無恥,進水都導致發動機報廢了,居然還說為了增加發動機動力,這么牛掰的科技為啥不在其它神車上普及呢?還是說大眾高功率版發動機都已經使用了注水技術?
現在憑借一句話,還不能完全清楚德國那邊說這句話的語境,到底是開玩笑還是認真,到底是否知道進水量有多大就貿然這么解釋,雖然從理論上來說,一定水注入發動機的確會增加發動機動力,但這還是個不成熟技術,且對發動機有不少副作用,相信說這話的人很清楚這些,但依然還這么說實在有點不負責任。
這篇文章我們就不討論大眾了,我想說說“少量水進入發動機能增加動力“這件事,其實是有理論基礎的,雖然這句話聽上去匪夷所思,但卻是大實話。談這些似乎有點像是為大眾洗白,有網友批評我們是日吹,現在會不會批評我們是德吹呢?不過也沒所謂了,我們只是說點大實話而已,忠言逆耳不是每個人都懂。
說回正題,在大學期間,我們老師就有個含水乙醇汽油的課題研究,就是把水以一定方式摻入乙醇,當然前提條件是微量水,含量不超過1%,直接噴射入氣缸。
為什么要摻入水?首先水吸熱特別快,可以讓發動機氣缸內溫度降低,因此可以進入更多空氣,進入更多空氣意味著動力就有潛力可挖,而且,降溫有利于減少氮氧化合物排放,高達20%以上,這對消費者沒啥感覺,但對研究來說是巨大成就。
此外,一定的水注入氣缸,能增加一定的扭矩,2%以內,功率增加不明顯,這些都是通過臺架試驗得出來的數據,原因是水在高溫高壓下分解成氫和氧參與了反應。
其實2015年的時候,寶馬就發布了一款噴水發動機,只不過是用在MotoGP賽事上。它的亮點是可以向進氣歧管內噴射高壓水霧。具體我們不展開細講了,總之這個世界上有把水噴入氣缸的發動機,寶馬還宣稱要把這一技術量產化。
噴水的目的就是上面所說,降低溫度,增加進氣量,只有進氣量擴大了,動力才可以大大提升,而且,這樣做在某些工況會省油。那既然水對發動機動力和排放有好處,為什么沒有成為民用技術普及呢?
你可能也發現了,寶馬是把水高壓噴射到進氣歧管,不是把水加到油箱里,這完全是兩種概念。因為水在油箱里不可能和油均勻混合,另外水經過常規噴油嘴射出來不可能霧化。而在氣缸內是霧化狀態,這是水發揮作用的關鍵點,否則只能起到反作用。如果民用車也用這樣的技術,就需要專用的一套噴射系統,造價可不低,而且到冬天零下氣溫怎么辦呢?水霧化都難要是結成冰塊了不更麻煩?
還有就是副作用,汽油在缸內肯定會殘存,那水在氣缸內也會有殘存,關鍵是,殘存水跟二氧化碳/氮氧化合物一結合,那就會形成酸,酸對金屬來說可是天敵,這樣的話對發動機的腐蝕又將是研發的一大課題。所以,把水噴入發動機的確能增加動力,降低排放,但條件是微量且是霧化后的水,目前來看高成本投入是這一技術很難實現的原因。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