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字四字優雅詞語、敏字的四字詞語
【成語名字】:敬謝不敏
【成語拼音、注音】: jìng xiè bù mǐn、ㄐ一ㄥˋ ㄒ一ㄝˋ ㄅㄨˋ ㄇ一ㄣˇ
【成語釋義】:謝:推辭;不敏:不聰明,沒有才能。恭敬地表示自己能力不足,不能夠接受做某事。多作推辭做某事的婉辭。
【成語出處】:《左傳·襄公三十一年》:若獲薦幣,修垣而行,君之惠也,敢憚勤勞?文伯覆命,趙文子曰:信!我實不德,而以隸人之垣以贏諸侯,是吾罪也。使士文伯謝不敏焉。晉侯見鄭伯,有加禮,厚其宴好而歸之。
【成語用法】:緊縮式;作謂語、補語;多作推辭做某事的婉辭。
【近義詞】:力所不及、無能為力
【反義詞】:責無旁貸、當仁不讓、敬事不暇
【成語造句】:謙虛的人往往敬謝不敏,只有一瓶子不滿半瓶子晃蕩的人才蠢蠢欲動。
【成語典故】:
鄭相公孫子產輔佐鄭簡公到晉國去,晉平公仗著是諸侯盟主借故擺譜兒沒有接見他們。子產派人怒毀賓館圍墻,把自己的車馬放了進去。
晉國大夫士文伯責問原由,子產列陳小國給大國進貢的不易,通過今昔對比,言說晉文公時如何善待來朝圣的諸侯,讓他們感覺賓至如歸,而今晉公的宮室綿延數里,卻讓諸侯賓客住在像奴仆住的房子里,還要面對盜賊和天災的威脅。
然后說無奈毀墻,只是希望有地方存放禮品,并求能得到晉平公的恩惠早日獻上禮物,然后把圍墻修好再走。經這樣一說,晉君理屈詞窮,態度陡然一轉。“使士文伯謝不敏焉。”即派士文伯前去道歉,承認自己不明事理。
后來不僅國君出來接見,而且還禮遇有加,鄭國君臣滿意且滿載而歸。謝不敏中的“謝”是道歉,謝罪的意思,但到了“敬謝不敏”里略有變化,是辭謝,拒絕的意思。整個詞成了婉言推辭的客氣話,表示不能接受。
【相關字成語】:
敬的成語:包括敬業樂群、恭恭敬敬、敬布腹心、恭而敬之等…
謝的成語:包括新陳代謝、婉言謝絕、檀郎謝女、謝天謝地等…
不的成語:包括好學不倦、食不知味、不顧死活、計不旋踵等…
敏的成語:包括敏而好學、遜志時敏、訥言敏行、敏于事,慎于言等…
【成語接龍】:
敬謝不敏→敏而好學→學而不厭→厭聞飫聽→聽風聽水→水凈鵝飛→飛遁離俗→俗不堪耐→耐人咀嚼→嚼墨噴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