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迪a3冰莓粉色報價及圖片,奧迪a3冰川白色號
在寫這篇文章之前,茶哥在幾個相熟的群里給大伙提問:認識龔俊嗎?結果毫無懸念,女生認識的比例“血洗”男生,一個女童鞋還告訴我:看著龔俊火箭般的躍升,從《山河令》到現在每天微博熱搜都看到他,無疑是最炙手可熱的流量明星。
當然,你可以質疑茶哥混跡的都是95年前老阿姨老叔叔群了,不過促使我寫這文章的原動力,是感嘆現今流量明星的帶貨能力。
01
今年6.18期間,上汽榮威RX5 PLUS推出龔俊限定版,命名霽風國潮智駕版(指導價13.98萬,限量預售為13.28萬),發售方式也很特別,連續5天每天11:29網上發售100臺,而到6月21日為止,共限量500輛榮威RX5 PLUS龔俊限定版全部售罄,并創下2秒賣出1輛的單日最好成績。
其中一位搶到的準車主是這樣說的:“第一天猶豫了一下沒搶到,第二天快狠準成功下單”,那股狠勁像茶哥在某手直播間搶10元一杯的奶茶一樣。
結合新款榮威RX5 PLUS來看,龔俊限定版是在頂配(自動國潮智尊版)的基礎上,增加了龔俊專屬霽風藍、簽名、開機視頻、AI形象、語音包等一系列配置。如果以頂配預售價13.48萬元看,那么這龔俊限定版真的不貴。
但在一般情況下,有多少人會買頂配呢?茶哥查了下新款榮威RX5 PLUS的配置,改款最大變化是換裝7速濕式雙離合變速箱,而預售補貼價11.78萬的自動入門車型,配置也已經很高,其他2款車型只在舒適性、智能駕駛配置有所增多,而龔俊限定版增加的配置,在非龔俊粉絲的眼中,只是錦上添花。
如果聯系現款榮威RX5 PLUS終端2萬多的現金優惠,與這500臺限量款差價更明顯,這也是明星款“溢價”的價值所在。說實在榮威簽下龔俊代言,粉絲能為偶像埋單,你情我愿,沒有什么可說的。
值與不值?在我看來當然是不值的,別說茶哥不是龔俊的粉絲,就算是很喜歡的明星帶貨(特別是車),都會先問一句值不值的問題,之前奧迪A3也推出過“王一博聯名限量版”,茶哥也只有冷漠臉,或者我早就過了為明星溢價埋單的年紀。
為此我也問了身邊不少的伙伴,雖然大家對小鮮肉帶貨能力感到困惑,為聯名款打上“智商稅”“割韭菜”標簽的人很少,吃瓜群眾接受程度高了,這是和以前最大的不同,這也跟流量帶貨不是新鮮事物有關:小到粉餅按摩器,大至樓盤飛機火箭,幾乎都有案例。小鮮肉們形象好,國民度高,粉絲群體也非常大,比如剛說到“經常上微博熱搜”就是能力之一,現在車企和流量明星推出聯名款,啟用流量明星帶動收益,從商業角度正確得很,況且與車型實際價值并不偏離太遠,看不慣不買就是了。
02
還有一件事讓茶哥“跌眼鏡”的,最近新寶駿一輛Valli旅行車被拍賣出69.4萬元的高價,既沒有流量明星簽名,也沒有塞個3.0T V6發動機當作性能版,只是全車涂裝了冰莓粉金屬漆,就比7.98-10.88萬的指導價至少貴了6倍。
拍賣當天買家爭奪情況很激烈,冰莓粉Valli從1元開拍,到1個小時后出價就達到30萬元,9個小時后,這輛車的報價已到了60萬元,最后一個名叫Y6619的買家以69.4萬元拿下該車。于是,你也能猜到后面網上有多少質疑,這是廠家自導自演的一場營銷活動嗎?
當然茶哥也曾有這樣的猜測,但沒真憑實據下我還是愿意相信,這輛冰莓粉Valli是被多金粉絲買走了。雖然Valli只是今年新寶駿加入市場的一輛緊湊級旅行車,動力搭載最大功率147Ps 的1.5T發動機,但出色的造型設計,撐起“自主瓦罐第一車”的招牌毫不慚愧.
03
不過茶哥想追問一句,價格遠遠大于價值的情況,以前只在豪華品牌或情懷車上出現,現在放在自主品牌上,就讓吃瓜群眾體感不適,是什么阻礙了自主品牌成為我們心中yyds?
我想原因有兩個,一是近年冒起很快的自主品牌,技術、設計都有長足的進步,但相比之下品牌建設跟不上產品的爆發,所以在終端消費者潛意識中,選擇自主品牌仍停留在性價比的層面,因為配置好、動力足而選擇,但與情懷或品牌加成無關,好不容易冒起了一個超過心理承受價位的案例,市場就大呼有貓膩。
而另一個相輔相成的因素,我想就是能代表自主品牌溢價的例子不夠多,雖然之前有領克03+冠軍定制版拍出上百萬的好例子在前,但在消費者心中,國產車(紅旗除外)從來都是工具車,大多數自主品牌和汽車文化、運動個性無關,更談不上情懷,自然談不上溢價加成。
所以為什么我們看到榮威RX5 PLUS推出霽風國潮智駕版會稍覺突兀,寶駿冰莓粉Valli拍出天價會被網上口水淹沒,這兩輛車在絕大多數人心中還沒到達高溢價,即便紀念款刷了幾天頭條,過一陣子市場焦點還會與其他車一樣,落在它們銷量和降價空間上,畢竟一輛新車上市后,過了銷售保護期,漲價、平價或降價銷主要根據市場供需情況而定,憑空一兩個限量款可以帶來一時的流量,但不足以成銷量的關鍵。
茶哥之言:
那么自主品牌要怎么才能成為yyds呢?
與其大談跨越,此階段還不如腳踏實地用產品力說話,畢竟跨過車企是百年或半世紀的積累,玩文化玩情懷有大把故事可講。但又提奈何國內汽車品牌太多,單說自主品牌也有向吉利、長安、長城等第一梯隊固化的趨勢,其他品牌靠什么守正出奇呢?我想偶然的一些特別版跨界車型可以有,也可以做小量的聯名款,但甜品不能當主食,關鍵還是歸咎在核心產品力,能與對手打出怎樣的差異化競爭,而且都到了2021年了,有什么風吹草動網友早就能扒個精光。
(*圖片均來源于網路,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