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附是褒義詞還是貶義詞、依附是什么意思文言文
愛你的人和你愛的人,你選誰?
我們不常常會聽到這樣的問題,回答也是什么的都有,其實說白了,無論是愛你的,還是你愛的,都不是兩情相悅,往往最后的結果是痛苦的,人生不是單選題,人生的意義是在于把單選變成多選,這樣我們在人生迷茫中有一條路總可以通的。
Lin是我多年的好友,我倆無話不說。從去年起,她的心情捉摸不定。
去年9月份,她和小帥在某個游戲項目中認識,一見面,Lin就被小哥帥氣的外表所吸引。按照她的說法,見到他的時候,眼睛會時不時的往他身上飄,會忍不住握緊拳頭,牙齒很癢,想要撕咬他,一刻見不到就會很難受,如同玩游戲上癮一般。會很在意他的一舉一動,總想找著某個契機發生點什么。
在一段時間后,她和小帥搭上了話。在此之后,一直保持著極其頻繁的聯系。Lin會因為想要得到小帥的回復,死盯屏幕許久。如果小帥說錯了話,Lin會很傷心。看起來,一切正往情侶方向發展著。
我問Lin,這不是很好嗎?有啥煩惱的呢?她告訴我:“都半年多過去了,我們都在互撩與曖昧,但他就是不開口表白。現在是不是情侶,都不清楚”。Lin的好友Min勸她早點和他斷了聯系,小帥這樣的性格,根本只是玩玩而已,吊著胃口,壓根不是想談戀愛的,這種男生靠不住。Lin嘴上說著分開,到現在依舊念念不忘,閉上眼滿腦子都是小帥,會因為他的一切而喜怒哀樂。
我問Lin,小帥和前任小黑相比,更喜歡誰?Lin說,這不一樣。
小黑對她很好,只要跟他在一起,就覺得很有安全感。Lin什么事都會跟他說,因為他們是走在大街上可以手牽著手的情侶了。那時,她對小黑是一種依賴。如今,對小帥,更多的是迷戀。
開篇寫了這么長Lin的故事,大家也發現了:其實小帥和小黑,Lin都喜歡,不同的是,Lin對小帥是一種上癮,哪怕小帥時刻吊著他的胃口,似乎也沒有戀愛的打算,她也不放手。而對小黑是一種依賴,因為他們是情侶關系了,可以做很多情侶能做的事。
“情侶” 的身份代表的是一種確定性。而曖昧不捅破,則是不確定性。依賴和上癮,那是兩碼事。
一、確定性讓人產生依賴
前幾天,給師弟師妹上產品課,有個小組的點子很好:他們想做一款專注于年輕人“養生”的APP。
他們認為,在這個年輕人逐漸變得佛系的時代,養生不僅是老年人該做的事,年輕人也開始注重養生。于是,他們給APP規劃了很多功能。例如:首頁可以通過技術手段,顯示你每天的脂肪攝入量、心率、血壓等等指標。然后是平臺制定的健康計劃,只要按照這個計劃每天堅持,年輕人身體會越來越好。最后是養生類的商城,里面有很多精選的,針對年輕人的養生食品等等。
需求有沒有、技術能否實現等問題尚不評論,想法點子是值得鼓勵的。我問他們一個問題:年輕人真的會因為健康堅持使用你們的產品嗎?
問這個問題的目的自然是了解用戶對于產品是否有黏度,并持續使用。也就是,如何讓用戶依賴你。他們說,利用產品的激勵機制,例如一些虛擬道具,例如獎勵金幣、積分之類的,可以激勵用戶每天不斷堅持按照計劃來養生。
我覺得不妥。
好的產品不是依賴激勵機制就能夠讓用戶留下來的。
正如最近火的不行的連咖啡,一杯只要一塊錢。當我用完了優惠之后,我不會再買了。你使用QQ的根本原因,早就不再是為了QQ會員的等級。
讓用戶依賴你的法則是,帶給他一種確定性。
正如,Lin依賴小黑,是因為她們確確實實是情侶的關系,小黑能夠帶給Lin安全感。為什么確定性這么重要?人是有感覺的動物,當我們面對不確定時,是無比焦慮的。當你看到一件東西非常確定可以得到時,你的心情是愉悅的。不確定的東西,是沒有辦法讓你投入時間或者持續依賴的。
梁寧在《產品思維30講》中,提到:
用戶不是需要一臺打孔機,而是墻上有一個洞。
用本質思維來考慮前面提到的養生APP,我們不難理解:
用戶真正需要的是健康,不是養生食品。讓用戶真正對養生APP產生依賴,就必須給用戶提供一種,“你一定能夠得到健康”的確定性。
這里不得不提一款非常成功的健身類APP:KEEP。身邊不少朋友,用KEEP輔助健身,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KEEP的類目中會有各種各樣的目標,類似:馬甲線、腹肌、胸肌、上肢力量等等。只要用戶在持續使用之后,就真的能看到身體的一些變化。使用KEEP訓練也是非常有動力的,除了訓練中的聲音,不斷激勵你堅持下去之外,還有健身打卡等功能,讓用戶持續使用下去。
那么養生類APP,同樣也給用戶養生計劃,也有激勵機制,甚至比KEEP更加誘人,可為什么用戶卻不一定能堅持使用呢?原因就在養生APP不能給用戶足夠的確定性。當用戶在使用KEEP健身的時候,我的目標是非常明確的,只要我按照APP說的做,不久之后,你就可以看到一個八塊腹肌的你。
可養生就不一定了,我的目標就是讓身體變好。讓身體變好的渠道很多,你怎么就能保證,用了養生APP,我就能不長白頭發?這里需要衡量指標太多。身體的好壞相比于腹肌的生成,帶有太多的不確定性。或者換句話說,腹肌是實實在在看得見的。
當然,KEEP帶給用戶的參與感也是其取得成功的關鍵。
正如梁寧所說:
確定,就是依賴;不確定,就是傷害。
一個確定性的喪失,不論大小,都是非常難受的。
二、不確定性使人上癮
漢語詞典對“上癮”的解釋:
對某些人或者事物呈現病態的思念。
這是一個貶義詞。正如Min評判Lin的單相思一樣,是不確定的,沒有結果的。對于產品而言,這是好事。
提到“上癮”,就不得不提到游戲。
梁寧認為:
游戲的動力,就是壓力感突然被滿足,壓力釋放的爽感、確定性的獲得、激勵的滿足感和在一起,讓一個人成癮,停不下來。只要系統平衡性做好,玩家只要完成動作,就會被激勵,這是極其確定的事情。
例如,王者榮耀排位賽,只要獲得勝利,就能增加一顆星;連續殺了幾個人就可以得到超神等等。我們會為了得到這些確定性的表彰而持續努力。
因此,梁寧認為:
人會上癮,是對確定性滿足感的依賴。
我認為這句話并不足以完全解釋上癮機制。
人們玩游戲,會玩膩,本質在于需求是有彈性的,同樣的游戲玩多了就會膩了,令人上癮的東西往往具有不確定性的特質。
微信小游戲為什么生命周期那么短?原因在于:這些小游戲要不是千篇一律,就是玩法單一。除了好友比拼之外,沒有其他花樣可以激勵你繼續玩下去。王者榮耀就不一樣了,每一局你遇到的英雄都是不一樣的,除此之外,5V5、1V1,不同場景,玩法多種多樣。
這些游戲本身的不確定性,也能使用戶上癮。
給小白鼠喂食,不定期的投喂反而出發更多次的回應。
用戶在使用產品時,也是一樣。微信的漂流瓶、“搖一搖”、附近的人等火起來,正是因為人們熱愛在相對安全的狀態下體驗不確定性,這是人對新鮮事物的本能反應,正如那些買的人一樣,享受的就是一種不確定性帶來的快感。
講了那么多,我們重新定義“上癮”:人會上癮,是對不確定性的好奇感與確定性滿足感的依賴。
三、“依賴”與“上癮”
當我們將“依賴”與“上癮”分開來看,正如Lin的確定性與不確定性的戀愛一樣。來解釋文章第一句的問題:你愛的人,會讓你上癮。愛你的人,會讓你產生依賴。
當然前提是,這兩個人你都可以接受。
倘若我們站在互聯網產品的周期來看,確定性與不確定性往往是相結合的,上癮又比依賴難很多。這就要求我們試著告訴用戶他可能實現的目標,并讓他在合理的范圍圈內,時刻感受到不確定性帶來的驚喜。
畢竟,依賴和上癮,那是兩碼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