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15A1發動機是什么車用的;l15bu是哪里的發動機
上期聊到了本田60年代-90年代的發動機產品,總結一句話就是,本田在發動機領域有著深厚的積累和清晰的規劃。
在同級別的發動機中,本田不一定是性能最強的,但是在質量、油耗和性能之間的平衡做的卻是最好的,也讓本田的汽車銷量越來越高。
有了錢的本田,又開始研發新的發動機技術,在2000年之后,本田推出了K系列、L系列和R系列的發動機。
K系列發動機于2000年10月份發布,2001年首次搭載于Type-R(DC5)車型上,代號K20A。
這款發動機最大的特點,就是搭載了本田最新的i-VTEC系統,通過在凸輪軸的驅動齒輪上安裝VTC可變氣門正時控制機構,更精準地控制氣門的開閉時間,讓發動機運行更加高效、油耗更低。
為了凸顯自己的這套氣門控制系統,本田把K20A發動機的氣門蓋涂上了經典的紅色,所以這款發動機也被很多人稱為“紅頭K”。
2003年本田引入缸內直噴技術,推出了K20B和專門用于出口的K20Z。后來又推出了渦輪增壓版的K23A1和針對中大型車的K24系列,但是都在之后的發展中逐漸停產。
目前還在生產的就是最新的K20C,最早用在歐規版第九代思域Type R上。后來分成為了自吸版本和渦輪增壓版本。
K20C2就是一臺自吸發動機,馬力只有158匹,用在美規版的思域上。K20C3用在國內的本田冠道上,最大馬力272匹,最大扭矩370Nm。K20C5用在了謳歌RDX車型上。
K系列發動機之所以被本田逐漸拋棄,主要還是因為發動機朝著小型化、低排量的趨勢發展。本田主打小排量的L系列發動機,越來越受到重視。
L系列應該算是“00后”的代表作,沒有什么高科技、高性能的配置,基本都是采用本田現成的技術,主打經濟性和環保性。
最開始的L12系列主要用于歐版車型,正式開始出現在國內,還是第一代飛度GD上的L13發動機,分為i-DSI和i-VTEC兩個版本。
再后來推出了經典的地球夢L15發動機,從2015年開始,L系列發動機開始逐漸替代K20系列和K24系列。
到了今天依然能看到大量的本田車型使用L15系列的發動機,比如飛度的L15BU、思域的L15C8、雅閣的L15BN,皓影的L15BT,還有專門為混動車型打造的LFB等等,都算是本田L系列大家族的成員。
最后就是本田的R系列發動機,發布于2005年,有2個比較明顯的特點,第一個就是可以實現米勒循環和奧拓循環的切換,沒想到如今被炒得很火的循環技術,卻是本田十幾年前玩過的東西。
另外一個特點就是在缸蓋內布置了排氣歧管,并且開始將發動機的擺放位置從左橫置改為右橫置,也預示著本田開始放眼國際市場,因為發動機放在右側,更容易實現左駕車的左右配重。
R系列的首款發動機代號為R18A,主要應用于歐洲和日本本土的車型,從2012年開始,R系列發動機開始進入國內,早期的杰德、凌派、X-VR、繽智等車型都搭載過R18系列的發動機,1.8L的排量,141Ps最大馬力。
后來本田又推出了馬力更大的R20系列,用在了雅閣、C-RV等車型上。2019年R系列發動機正式停產,生產線也讓給了L系列。
從本田發動機的歷史來看,有三款車型的出現率最高,就是本田的飛度、思域和雅閣,這3款車型絕對算是本田的經典車型。
本田發動機從最開始的Ax系列起步,到K系列的站上巔峰,再到L系列的全面替代,不僅證明了本田在發動機領域的超高造詣,也再次驗證了一句話:無數經典的發動機,都在排放政策的限制下,逐漸離開了我們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