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的由來和傳說故事;過年的由來和傳說故事英語版
— Happy New Year —
春節(jié)的來歷與風俗
“春節(jié)”是我國最傳統(tǒng)、最熱鬧的節(jié)日,中國人過春節(jié)的習俗也有很多,但是大家知道春節(jié)的來歷以及傳說故事嗎?下面小編就來給大家整理了有關春節(jié)的來歷、傳說故事、中國春節(jié)傳統(tǒng)習俗介紹,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春節(jié)的來歷和傳說故事、傳統(tǒng)習俗吧!
春節(jié)由來
— Happy New Year —
春節(jié)即中國農歷新年,俗稱新春、新年、歲旦等,口頭上又稱過年、過大年,春節(jié)歷史悠久,由上古時代歲首祈歲祭祀演變而來。在古代,“歲”是一種收割和祭祀工具,“年”字表示莊稼成熟(年字最早的寫法是一個人背負成熟的禾的形象)。人們以多種形式慶祝豐收、祭天祭祖、祛除鬼神,逐漸形成了過年的習俗,春節(jié)民俗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年獸傳說
— Happy New Year —
年獸又稱”夕“,是古代漢族神話傳說中的惡獸,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年獸就會進攻村子,人們利用年獸的三大弱點,放爆竹(會嚇壞年獸),貼春聯,驅趕年獸的進攻,漸漸成為節(jié)日習俗,春節(jié)由此成為中華民族的象征之一。
春節(jié)習俗
— Happy New Year —
掃塵
掃塵,又稱掃屋、掃房、除塵、除殘、撣塵、打埃塵等,是中國民間過年傳統(tǒng)習俗之一。年前忙年主要是以除舊布新為活動主題,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南方稱“掃屋”,北方稱“掃房”。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 統(tǒng)統(tǒng)掃出門,寄托了中華民族一種辟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愿望。
貼對聯
春聯,又叫“春貼、“門對”、“對聯”,是過年時所貼的紅色喜慶元素“年紅”中一個種類。它以對仗工整、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美好形象,抒發(fā)美好愿望,是中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是我們過年的重要習俗。當人們在自己的家門口貼年紅(春聯和福字等)的時候,意味著過春節(jié)正式拉開序幕。
拜年
拜年是中國民間的傳統(tǒng)習俗,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愿的一種方式。古時“拜年”一詞原有的含義是為長者拜賀新年,包括向長者叩頭、施禮、祝賀新年如意、問候生活安好等內容。遇有同輩親友,也要施禮道賀
冷知識
— Happy New Year —
大年三十也會在“二十九”
一個月沒有30天,這在農歷中是很正常的事情。因為現行農歷是根據地球、月亮、太陽三者運行的天文數據來安排的,必須每個月的初一看不到月亮任何明亮的部分,也就是“朔”。
而事實上,月亮從圓到缺的時間,平均周期是29.53天,安排月份的天數必須是整數,這就導致了大月、小月的出現,便會發(fā)生某個月擁有20天,某個月29天的情況。
如果這個月剛好是臘月,那么這一年(農歷)就沒有大年三十了,除夕也就提前到了臘月二十九。
壓歲錢其實不是“錢”
壓歲錢其實不是“錢”,而是鑄成錢幣形狀的辟邪品。傳說古時候有一種身黑手白的小妖,名字叫“祟”,每年除夕夜里出來害人,壓祟錢就是專門用來嚇走這貨的。
“福”字倒貼有講究
大門上的“福”字不能倒貼,在民俗傳統(tǒng)中,水缸、垃圾箱和柜子才要倒貼福字。為了避諱在倒水和倒垃圾時把家里的福氣倒走,便在這兩處倒貼福字,巧用“福至”來抵消“福去”。
信息來源:嘉峪關稅務
編輯整理:濠江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