箜篌是從哪里傳入中國的、箜篌來自哪里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何鑫 畢國學/文 羅希程/視頻
https://vod.netwin.cn/e953f5829c8b4a84b395484393524d22/1e0f48093e9e43d882ab80e6c8cc29e8-d260065197d2d345104be7ef53cddbab-sd.mp43000多年前盛行西域,經由張騫帶回中原,西漢武帝深感箜篌之美將其作為宮廷專用,失傳于明末清初,我國音樂家、樂器制作家經歷三代人、長達80多年艱苦努力,終使其重歸舞臺,如今,千年古樂器“箜篌”穿越時空而來,從此,深圳再添音樂“重器”。師從中央民族樂團國家一級演員、箜篌“國手”崔君芝的90后“川妹子”鄧稀元,兩年前正式加盟MPK音樂公共王國。她表示,之所以將興于西漢的箜篌演奏帶來深圳,一是因為這座移民城市特有的包容特質,讓各種文化都有生存土壤;二是因為MPK音樂公共王國這個音樂與文化的共享平臺和開放的音樂業態適合箜篌的傳承和推廣。鄧稀元代表作有《袍修羅蘭》《夕陽蕭鼓》《樓蘭》等。
據了解,箜篌是世界上最早的樂器之一,它是由遠古的弓演變而來,最早出現在西亞美索不達米亞平原。西漢時期出使西域的張騫將中亞盛行的箜篌帶到中原。史料記載,漢武帝深感箜篌之美,便令宮廷樂師進行仿制,用于宮廷和郊廟雅樂。也就是在這個時期,在中國盛行的箜篌,又先后傳入日本、朝鮮等鄰國。日本東良大寺至今還存留兩架唐代箜篌殘品。箜篌在唐代達到鼎盛,自14世紀后卻不再流行,以致失傳。1978年,我國文化部門為搶救箜篌專門組織專業人員攻關。1981年4月,雁柱轉調箜篌被正式列入沈陽音樂學院科研項目,張琨在原雁柱箜篌基礎上,完成了轉調機械結構設計,由院辦工廠承擔試制任務,1982年12月首先制出了8個調的雁柱轉調箜篌。中央民族樂團演奏者崔君芝也因此成了較早的箜篌演奏者。目前,箜篌仍屬小眾樂器,全國擅長演奏箜篌的音樂人不足千人。
鄧稀元告訴記者,“箜篌有臥箜篌、豎箜篌、鳳首箜篌三種形制。現代普及的箜篌就是豎箜篌。有15弦的練指器、23弦的普及款、36弦的中琴以及38弦的踏板演奏琴。”箜篌學起來非常輕松、入門也很簡單。因為每根弦只有一個音階,不用像吉他一樣“把位”。只要找準琴弦,就可“指到音來”,整體學習難度低于吉他、古箏、琵琶等樂器。記者在采訪中獲悉,鄧稀元演奏的這把豎箜篌,是龍崗區重點文化企業佳音王自主研發的現代飛天箜篌,也是MPK既黑膠之后推出的又一音樂“重器”。佳音王通過工業化、標準化、產業化現代箜篌,喚醒“沉睡”數百年的古樂器,復活千年天籟之音。
據MPK(深圳)音樂公共王國設計師戴思遠介紹,箜篌可以說是史上最難造的樂器。一是制作工藝無先例可循。由于在歷史傳承中消亡了300年之久,目前設計工藝完全是現代人研發和仿制的,沒有參考和借鑒。特別在琴弦制作上,箜篌琴弦需承受比一般琴弦高10倍、重達200多斤的拉力;二是材料要求高。為保證箜篌穩定性和可靠性,必須選擇密度高、材質好的木材作為基礎材板,因此每一塊基礎材板都是定制而成,并經過高溫、高寒等極端氣候測試,確保不開裂。“為攻克技術難關,佳音王投入1000多萬元用于購置測試設備和20多人的設計和工程師研發團隊,用上數年時間最終造出箜篌。”佳音王董事長王福告訴記者。據了解,目前市場上箜篌零售價從1萬元到數萬元不等,門檻較高,普及教育還未真正展開。佳音王為何花大力氣研發箜篌?王福表示,箜篌,這一在中國古代音樂史上留下光輝身影的古老樂器,在千百年時光流轉中,遭遇了盛極而衰的命運。一度人們只能通過詩歌、圖畫、雕塑、陶器等空自懷想已消失于歷史時空中的美妙佳音。佳音王作為深圳音樂產業龍頭企業,有義務和責任將國粹傳承下去,引領箜篌產業發展。“佳音王將運用自身產業鏈優勢和音樂硬件制造資源,徹底喚醒已沉睡數百年的‘箜篌’。未來,物美價廉的‘箜篌’和培訓課程將進入尋常百姓家,千年古樂器‘箜篌’將和吉他、古箏、琵琶一樣成為一種觸手可及、學之能會的大眾樂器。箜篌樂器,未來將成新時尚。”王福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