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動物動作的二字詞語20個;描寫動物動作的兩字詞語20個
作者:臧洪君
遠源流長、博大精深的武術,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奇葩。她遍布東南西北,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和深遠的歷史基礎。隨著社會的演進,經過群眾智慧的滋潤和歷代拳家的充實,不但拳術內容推陳出新,形成今天這樣風格迥異、流派眾多的大家族,而且在運動實踐中,手、腿、頭、身、步,更是千變萬化,燦若群星。有其實必有其名,上述發(fā)展演變的史實和成果,都已得到簡煉貼切的詞語表述。例如:弓步、弓步沖拳、馬步、馬步架打等,都是概念明確,范圍清晰,內涵的差異一目了然,而且通俗易懂,特別是那些形象生動,美妙動聽的命名,更是啟迪情趣,令人耳目一新,亦增加了練拳的趣味性。如:勾踢稱為“蹺地龍”,撲步穿掌稱為“就地拾金銀”,原地躍起則稱“旱地拔蔥”等等,是人民大眾想象力豐富的形象思維和判斷力精確的邏輯思維密切結合的豐碩成果。現將這些拳術的動作名稱歸類如下,以饗讀者。
一、人物借喻類
我們的祖先在與大自然的搏斗和戰(zhàn)爭中,創(chuàng)造發(fā)展了武術,因此,積累了許多以人命名的動作名稱。如姜太公釣色、張飛跨馬、二郎擔山、李逵牽牛、老翁裹身、牧童趕牛、華陀開鎖等等。這類名稱中有歷史人物或傳奇人物,也有普通勞動人民,有的動作名稱還代表一個故事,可以給人以過目不忘的感覺。
有的動作雖未出現具體角色,但卻以人的行為動作表述。如投石問路、手揮琵琶、撥草尋蛇、攔路斬蛇、順風扯旗、橫掃千軍、巧倒銀瓶、探身撲蝶、腦后摘盔、順水推舟、回身撞墻、順手投井等等。
二、宗教信仰類
武術在幾千年的發(fā)展過程中,和佛教、道家等宗教流派結有不解之緣,保留了許多宗教烙印痕跡,名揚天下的少林拳出自佛教名寺河南嵩山少林寺;重內功修煉;長于后發(fā)制人的武當拳發(fā)源于湖北省以傳播道教顯名的武當山。在科學技術不發(fā)達的封建社會,某些武術流派被故弄玄虛,編造出荒誕的神話,蒙上了一層神秘色彩。例如岳飛夜夢神人傳藝創(chuàng)出岳家拳;張三豐遇仙人得傳太極拳等牽強附會于鬼神的荒謬傳說,因此,動作名稱帶有宗教色彩也就不足為怪了。如童子拜觀音、童子拜佛、推門見佛、老僧推碑、和尚撞鐘、羅漢下山、金剛搗臼、道士扎衣、仙人指路、神仙照鏡、小鬼斬妖、黑鬼切瓜等等。
三、動物形象類
自然界的動物,飛、跑、游、竄、千姿百態(tài)。許多拳術架勢模仿了動物動作的造型,因而名稱也就動物化了。如金雞獨立、大鵬展翅、鳳凰展翅、青龍?zhí)阶Α昨g柱、鯉魚打挺、金豹翻身、獅子張口、麻雀蹬枝、白鶴亮翅野驢打滾、鐵牛耕地等等。
有的也用動物之間的爭斗反映拳術攻防含義。如螳螂撲蟬,螳螂斗蛇、老鷹抓小雞、猿猴爭果、餓虎撲羊、虎爭肉,黑熊擒兔、虎坐待羊、野狗攆猴、雙牛頂角。龍虎爭斗、虎豹奪羊等等。
武術家還別出心裁地把變化復雜、運動幅度大的動作比喻為動物在山林中的竄、蹦、跳,躍,例如,野鳥竄林、貍貓上樹、燕子抄水、黑狗鉆洞、青蛇出洞、猛虎搖尾、青龍鬧海、野馬分鬃、野馬奔蹄、猿猴掛樹、白馬上架、黑豹跳澗等等,給人以活靈活現。形象逼真的運動美的感覺。
四、植物形態(tài)類
自然界的植物形態(tài)各異,與人類的關系也十分密切,因此許多植物名稱也被用來命名拳術套路動作。如古樹盤根、五朵金花、葉底藏花、野藤繞樹、金瓜掛枝、擋風仙人掌、水上插花、泥里栽蔥、綠葉藏桃、風抱葫蘆、野草獻花、兩樹換花等等。這些動作給武術運動染上了顏色,充滿了生機和活力。
五、自然現象類
刮風下雨,流水、閃電等自然現象也借用來作了武術拳術套路動作名稱。如風卷殘云、洪水入澗、暴雨洗崖、秋風吹落葉、波浪拍岸、響雷劈山、閃電入窗、輕風鬧春,風卷殘雪、落地霹靂、旋風繞樹、狂風斷樹等等。
宇宙中的天體運動早已引起了祖先們的注意,因此名稱中也出現了日、月、星、云等名字。如流星趕月、三環(huán)套月。撥云見日、回頭望月、大七星、小七星、云頂七星大魁星、小魁星、水中望月、海底撈月、懷中抱月等等。
以上是借助人、神、動植物和宇宙天體對武術拳術套路動作多方面進行綜合描述的情況。而從拳術本身來看,則有大量俚語用于步形與拳法,在這兩方面也有刻畫極為逼真的借喻。如步形和步法方面,人們常用“下肢穩(wěn)周堅如磐石,退步進步疾若狂風”形容高超的腳下功夫,還用了許多既威武又象形的名稱。如馬步、半馬步、弓箭步、騎龍步、麟麒步、龍行步、游龍步、蛇行步、梅花步、七星步。九宮步、八卦蹚泥步等等,真是舉不勝舉。
在手法上。特別是北派少林拳,還把雙手喻作傷人的炮。如流派中著名的三皇炮錘和少林炮拳等等。動作名稱帶“炮”字的更比比皆是,如沖天炮、窩心炮、炮、平心炮、翻身炮、括邊炮、追風炮、飛云炮、開路炮、閃門炮、海底炮、迎門炮等等。這樣一來,簡直成了一種震懾人心的心理戰(zhàn)術。
我們再進一步分析一下動作名稱的寓意,有含威猛的,體現迅速快捷、排山倒海的氣勢和堅韌不拔的意志;輕靈活潑的,體現了動作閃展騰挪的英姿;含意剛強的名稱,可體現力量的運用和動作節(jié)奏;愉快悠閑的名稱,則體現了自然舒展和沉重瀟灑的動作造型。人民智慧凝聚造就的這些形象生動、引發(fā)情趣的動作名稱,既可增強人們對動作的理解和記憶,也可充實豐富武術知識內容。它在加強指導作用,增加學者的積極性,提高鍛煉效果和運動技術水平方面,的確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