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讀后感600字初三,儒林外史讀后感600字初三免費
噴嚏一:功名一時,糊涂一世。
科舉的初衷是為古代朝廷選拔人才,來報效國家。但因為名額有限,供不應求,科舉考試就成了千辛萬苦,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不得志的必然是多數,而一旦成功的就當官,成了公務員。而自古以來,三歲小孩都能發現,不管是清官還是貪官,當官就能名利雙收,光宗耀祖,成為人上人。你看,“三年清官令,十萬雪花銀”。如果官老爺有點貪,豈止是十萬,況且這說的還是芝麻小官。你想,這個當官,也就是知識分子所謂的“功名”多么誘人啊!于是乎多少父母為了能讓男丁上學而賤賣自己的女兒,多少人從青絲少年變成白發老頭,終身不得志死在考場。是的,因為科舉,朝廷選的了一些人才,但賢良忠臣鳳毛麟角,貪官污吏屢見不鮮;因為科舉,有人先苦后甜,但黃天不負的有多少苦心人呢,又有多少人成了科舉制度的犧牲品,成了獨木橋下的陪葬者。儒生們,知識分子們,為了他們心中的無比崇高的至上追求,考取功名,光宗耀祖,上演了多少悲劇,他們是可憐的,可悲的。但往往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越得不到的越想試一試。于是乎,一代代知識分子一試又一試,為了一時功名,糊涂一世。
噴嚏二:得勢則眾星捧月,失意時門前冷落
書中寫出了多少世事無常,人心難測,讀來讓人唏噓。就像中國人常說的,富不過三代,窮不過三代。當你人丁興旺,官運財運亨通,光景耀人之時,多少溜須拍馬,攀龍附鳳之輩,盡一切奉承之語,溢美之詞讓你笑逐顏開,丟了原則,扭曲人格,低三下四,道德淪喪。但往往人在富貴鄉時最容易被蒙蔽,正如鄒忌諷齊王納諫,“客之美我者,亦有求于我也”,所以人在生命的輝煌期,要莫忘本心,擦亮雙眼,警惕周圍人事,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才可能讓自己的輝煌期延長,家族的興旺期持久。不過,也要明白一個道理:萬事有盛必有衰,有起也有落。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當你家道中落,官途暗淡,財運不濟,頹勢漸顯之際,則門前冷落鞍馬稀,過河拆橋者有之,落井下石者有之,各色人等顯出本來面目,都盡一切之所能與你擺脫干系,與你劃清界限。世態炎涼,人情冷漠并不是當代人的專利,500前的明朝就在上演一部部家庭興衰史,其中各種嘴臉,牛鬼蛇神,悉數登場。所以,當你不小心從高處摔下來,請拍拍屁股,抖抖身上的灰,瀟灑的轉身。不要期望他們來扶你一把,也不要怨天尤人,詛咒謾罵,只能怪自己瞎了狗眼,被小人蒙蔽。于是乎,明白了人性的丑惡:得勢則眾星捧月,失意時門前冷落。
噴嚏三:讀的是過去,說的是現在
雖然這本書是寫明朝諷刺清朝,但我們當代人讀來也頗具現實意義。可以說是,敘寫的是過去,反映的是當代。因為中國的傳統文化對多數人的影響依然是根深蒂固的。比如,“讀書可以改變命運”。古代是重農抑商,非官即農,知識分子又自認為“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所以通過讀圣賢書來謀求功名,改變自己窮苦出身,進而改變命運。而現在的高考制度替換了古代的科舉制度,兩者有一定的相似性,都是供不應求,千軍萬馬過橋,只不過橋多了幾座而已。現在你讀完大學有了高學歷,對于廣大農村和下層人民子弟來說,不用種田打工,也算改變命運。只不過以前的功名變成現在的好大學,以前是當官后可以發大財(不可否認現在依舊可以),現在是大學畢業以后可以有好工作,高薪水。而不同的,只不過現在的孩子讀書條件更好了,家長的教育目的性,孩子的學習目的性更寬泛罷了。對于讀書無用論,大學無用論,只是少數人的一家之言,不足為信。
對于官場,吳敬梓刺貪刺虐同樣是入木三分。可以想象,古代人好不容易當了官,在法律法規不健全的人治社會,尤其是地方的所謂“父母官”,山高皇帝遠,歷朝歷代以來,貪官污吏數不勝數也就不奇怪了。有句話說的好“自古衙門朝南開,有理無錢莫進來”。而在當下的法律相對健全的法治社會,這句話依然奏效。賣官鬻爵者有之,以權謀私者有之,貪贓枉法者有之,貪污受賄者有之,此上種種,古往今來皆有之。衷心希望借著新一代領導人的反腐風暴,把中國官場由來已久的腐敗之風氣吹散,加大反腐力度和決心,既打老虎,又拍蒼蠅。決不能讓前人筆下的官場遺風在當代殘留,肆虐。
三聲噴嚏之后,我好像什么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