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論語警句摘錄卡_孔夫子的論語警句摘錄卡
2023-12-06 15:56:28
《論語》是一本有趣的書,讀的是一句一句話,看見的卻是一個一個人,書里的一個個弟子,都是活生生的。人一個樣兒,各不相同。《論語》是孔子思想的集大成之作,值得我們去慢慢感悟,細細品味。
選自《論語·憲問》。孔子說:君子認為說得多而做得少是可恥的。
此語出于《論語·衛靈公篇》。欲:想做的事;勿:不要;施:強加。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不要強加給別人。
出自《論語·衛靈公》。大意:有過錯卻不加以改正,這才是真正的過錯!
出自《論語·里仁》。訥,此處指遲鈍的意思。孔子說:“君子說話要謹慎而行動要敏捷。”
出自《論語·子罕》。大意:孔子杜絕人常犯的四個毛病,即主觀臆想、絕對肯定、固執己見、自以為是。
知:了解、理解;慍:生氣、怨恨、惱火、憤怒、埋怨;而:但是。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惱恨,不也是道德上有修養的人嗎?
出自《論語·衛靈公》。意思是說,做一個人,尤其是做一個君子,重要的是要嚴格地要求和責備自己,而對人則采取寬容的態度,在責備和批評別人的時候應該盡量能夠做到和緩寬厚,這樣,就自然不會招致怨恨了。
看見有德行或才干的人就要想著向他學習,看見沒有德行的人,自己的內心就要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樣的錯誤。
君子:人格高尚的人。小人:指人格卑鄙的人。反是:和這相反。意思是君子成全別人的好事,不促成別人的壞事。小人則與此相反。
選自《論語·述而》。隨時注意學習他人長處,以他人缺點引以為戒,自然就會多看他人長處,與人為善,待人寬而責己嚴。這不僅是修養和提高自己的最好途徑,也是促進人際關系和諧的重要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