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戈爾詩集閱讀心得-泰戈爾詩集心得體會100字
閑來再次翻閱印度“詩圣”泰戈爾的詩集,它的哲理再次撞擊了我的心扉。我給大家分享以下四句。
第一句:鳥兒愿為一朵云,云兒愿為一只鳥。
此句的意思是說飛鳥希望自已是云彩,云彩希望自己是飛鳥。
于是我想到了現(xiàn)當代詩人卞之琳的《斷章》中的詩句:“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
又記起錢鐘書小說《圍城》中也有這么一句話:“城外的人想進來,城內的人想出來"
人總是不停地羨慕他人,對自己的長處或幸福卻視而不見。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別人欣羨的東西,不要徒羨別人,最重要的是做自己!
第二句:第一沒有第二便是空虛,第二使第一真實可靠。
我的解讀是, 如果沒有第二也就無所謂有第一,第一就會變得虛無,正因為有第二的存在才會襯托出第一的價值。
玩撲克牌游戲的人都喜歡或希望自己能抓到“大王”這張撲克牌。然而“大王”之所以能成為“大王”,就是還有一二三四五六等小撲克。再說了,如果你手中只有張“大王”也未必能贏。有時我們手中如果有一二三四五六等這些小撲克并組成連號也會贏,而且會贏得很漂亮。
游戲如此,生活何嘗不是這樣呢?
第三句:大的不怕與小的同游,居中的卻遠而避之。
這句的意思是真正高尚的人是不會鄙視地位低微學識淺的人的,而那些水平一般的人卻常常以為自己了不起,傲嬌高冷,瞧不起不如自己的人。要么以城里人自居,要么文化人炫耀。
俗話說得好“半桶水晃蕩,一桶水不響”。真正有學識有涵養(yǎng)的人是謙卑樸素的。
《讀者》上曾經(jīng)寫過一件季羨林為新生看行李的趣聞軼事。
有一年,一位新生到北京大學報到,他剛到北京,人地生疏,又因為行李太多不便去辦理新生報到手續(xù)。他正在犯愁時,看到一位穿著洗得褪色的中山裝的老人佩戴著北大的紅校徽。他斷定這個人是學校的老校工,就主動向老人招呼說:“麻煩大爺幫我照看一下行李好嗎?我去辦理新生報到。”
老人爽快地回答說:“行!”
于是,新生把行李托付給手提塑料網(wǎng)兜路過的“老校工”。東奔西走,待忙過一切已時過午,新生這才想起扔在路邊托“老校工”照看的行李。一路狂奔著找回去,只見烈日下那位“老校工”仍站在路旁,手捧書本,悉心照看自己的行李。新生對“老校工”千恩萬謝,慶幸自己頭一次出遠門就碰上好人。
次日開學典禮上,那位新生看見昨天幫他看管行李的慈祥的“老校工”竟也端坐在主席臺上。那位新生找人問了問,大吃一驚,原來“老校工”就是大名鼎鼎的北京大學副校長、著名學者季羨林。
記住“偉大坦然地與低微并肩同行,平凡卻不與他為伍。”
當我們大為謙卑的時候,便是我們接近偉大的時候。
第四句:樵夫的斧頭問樹要了斧柄,樹便給了他。
這是樹的悲劇精神,也是人的一種麻木意識,只是不知道這種悲劇的獻身精神會不會喚醒人的一種大悲痛。斧柄來自于樹,結果它反過來砍樹傷害樹。樹不懂得思考,因而不覺得悲哀,而有的人和樹一樣麻木,昏沉,更可怕的是不自知,一味地毫無原則地奉獻,毫無原則地付出。結果你毫無保留的愛給了對方傷害你的權利和借口。
親情愛情莫不如此!
過分寵溺孩子的家長,孩子要什么都無條件地滿足,哪怕是以犧牲自己為代價,而孩子卻不體察父母的艱辛,不知感恩,一味索取,一再傷害父母的感情。父母辛辛苦苦地把孩子養(yǎng)大,供他們讀書,然后掏空家底給孩子買房幫他們辦婚禮。之后接著替子女照看孩子包攬一切家務。最后大多數(shù)父母換來的仍然是子女的各種不滿意甚至抱怨。
塵世中有一些不對等的愛情也是如此。對方對你不能不熱的,家務事不做,下班就翹個二郎腿玩手機。時不時還對你喝三喝四,甚至心中還裝著另外一個人。可你呢做菜遷就他的口味,看電視劇順著他喜歡的風格。正所謂“他虐我千萬遍,我待他如初戀”。
名句經(jīng)典常讀常新。閑暇時,泡一杯香茗,走進先賢的世界,讓熙熙攘攘中的靈魂得以安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