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搗蛋鬼日記有感50個字—讀搗蛋鬼日記的感受
你永遠都不會知道,孩子的好奇心距離現實世界有多遠?一張黑洞的照片,在孩子眼里可以是甜甜圈,也可以是花星球,甚至,黑幕上的光和影就是黑洞本洞了。
好奇心是人的本能,孩童時期的好奇心尤為可貴。對孩子來說,世界是未知而神秘的,沒有好奇,就沒有成長,每個孩子都會用自己的方式來探索世界,發現世界。
探索是什么?《童言有計2》第三期的孩子給出了腦洞無比大的答案:探索就是必須要拿著手電筒。充滿童真的語言,是孩子對這個世界的認識和思考。
在成長的過程中,孩子們需要通過探索或者是外部環境刺激來不斷地滿足自己的好奇心。父母要做的,就是發現孩子的好奇,并且創造更多的機會幫助孩子主動探索。
日常生活中,父母可以使用提問的方式,來引導孩子認識周圍的世界。對于3歲以內的孩子來說,可以從簡單的入手,比如是什么顏色、什么形狀,功能是什么、由什么組成的等等,當孩子的語言能力發展的足夠好的時候,還可以提出一些聯想性的問題。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當孩子說我喜歡紅色的時候,你的聯想問題可以是“還有什么是紅色的”、“紅色會讓你想到什么”、“你在什么情況下會想到紅色”等等。通過聯想性問題,鼓勵孩子多思考,幫助他把大腦思維變得活躍起來。
蘭海老師也給家長建議說:千萬不要以大人的思維去定義孩子的探索,不要怕亂、要耐得住煩。少跟孩子說什么不能做,而是要告訴孩子你可以做什么,如果父母經常會說不要碰,不要摸,不要吃,孩子就會慢慢地被局限,不敢去嘗試。
好奇心需要得到保護和激發。好奇心的激發重點一定不是在結果,而是在過程,一定是以過程而不是以結果為導向的。所以家長要鼓勵孩子在這個階段去嘗試,設置一些體驗失敗的機會或游戲, 失敗并不可怕,當不過多于關注結果的時候,孩子反而會增加敢于嘗試、敢于失敗的勇氣。
清華大學前校長陳吉寧曾提出過一個觀點:清華校園里有很多“A型學生”,但未來社會最需要的是“X型學生”。所謂“A型學生”,是指傳統觀念里的那些“好學生”,他們的成績總是能得“A”。而“X型學生”則與之不同,他們的成績并不一定拔尖,但愿意承擔創新風險,勇于嘗試新鮮事物。
一個小測試就可以很明顯地看出兩種學生之間的不同。桌上有一張紙、一支筆、一杯透明液體,該怎么提醒其他人,這杯液體有毒?A型學生可能會寫一句警示標語,或者畫一個毒物標示貼在杯子上。而X型學生則可能會直接將紙揉成一團,或把鉛筆折斷扔進杯子。
后者的方法雖然看上去像是搗蛋鬼,但直接把液體弄臟,別人就自然不會去喝了,這樣做其實更有效。
兩者最重要的差別,在于創造力。好奇心其實就是具有創造力的標志。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