漲工資理由簡單明了—微信怎么禮貌的問老板要工資
近兩年,與老百姓生活休戚相關的商品價格都在上漲。除了蔬菜、水果、牛奶等農產品漲價外,還有食用油、生活用紙、牙膏等日用品價格也在不斷上漲。過去我們去一次超市只要200多元,現在去一次超市至少要300-500元。所以,大家都明顯感覺到工資沒怎么漲,但物價卻一直漲個不停,生活費用支出的壓力明顯增加了。
導致現在國內物價上漲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兩個:第一,由于國際大宗商品(比如石油、天然氣、化肥、糧食等)的價格持續上漲,導致了我國進口原材料的成本都在上升。而輸入性通脹的到來,最終將會傳導到商品的價格上面。
第二,我國央行采取的是寬松的貨幣政策,在過去短短20個月內,國內就印制了50萬億的貨幣。除了大量超發貨幣在金融體系內空轉外,還會有部分超發貨幣沒有流向股市和樓市,而是流向商品市場,從而推高了老百姓生活用品的價格。
而面對當前國內物價每年都在緩慢上漲的趨勢,有不少網友提出,既然現在物價漲聲一片,那為什么普通人的工資卻很難上漲?其實,這里面也有深層次原因的:
首先,物價上漲與普通人的工資是否上漲,關系并不是很大。普通人的工資漲跌與經濟周期、企業效益有著密切的關聯。如果經濟形勢不好,企業效益不佳,那漲工資的可能性就不大了。
試想,企業連自己的生存下去都很困難,那又怎么可能給職工漲工資呢?當然,很多地方制定了最低工資標準線,每年都會根據物價上漲,而上調最低工資標準。不過,此舉也只是幫助低收入群體生活不受影響而已。
再者,普通人的工資是否上漲,與工業自動化程度有關。現在很多企業的生產流水線都用了智能機器人。這樣一來,智能機器人不僅很少出次品外,而且生產廠家的用工成本就會大幅降低。
在這種情況下,除非用工成本被壓得足夠低,否則生產廠家還是會考慮使用智能機器人。所以,在人工智能機器人的情況下,普通職工能拿到一份微薄的工資就算不錯了,指望工資上漲的可能性并不大。
最后,多數人從事的都是較為普通的工作(勞動密集型),技術含量并不高。所以,用人單位往往會把工資壓得比較低,甚至還不愿意給職工漲工資。
原因很簡單,多數人的工作崗位技術含量較低,可替代性較強。就算你不愿意做,還會有其他人來做,而且做得也會很出色。所以,對于很多企業來說,既然普通工作崗位都可以被取代,那又何必再一直給這些職工漲工資,從而增加自己的生產成本?
現在,國內物價漲聲一片,為什么普通人的工資卻很難上漲?事實上,物價上漲與漲工資的關系并不大,最多也就是當地政府上調最低工資標準,以保障低收入群體的利益。而影響到普通人的工資收入主要因素則是有3個:
1、經濟環境以及企業效益的好壞,決定企業是否會給職工漲工資;2、現在機器人替代人工,于是就把用工成本給壓下去了;3、普通人所處的工作崗位技術含量不高,很容易被替代。這樣工資收入就會被壓下來,想漲工資就會非常困難了
來源:不執著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