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個人三年規劃目標及實施計劃,教師個人三年發展規劃表具體目標
新的學期,新一批教師登上講臺,走上工作崗位。為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充分發揮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的示范作用,加快青年教師的成長步伐,實施青藍工程,開展結對幫扶活動,期待青年教師快速成長,成了各級學校常規操作。活動開展了,效果如何呢,不得而知。
學校發展,教師為本。青年教師是學校的未來和希望,為了順利實現學校未來發展規劃,落實“青藍工程”十分關鍵。對青年教師的培養,歷來都是學校工作的重點,這寄托著學校對青年教師“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的殷切期待。如果僅僅是開次“青藍工程”的動員會議,難免顯得單薄,續航里程有限。學校要優化青藍工程,通過系列活動持續推動青年教師成長。
埋下青年教師幸福職業人生的種子。
要指導青年教師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認識到工作與事業的區別,愛崗愛校愛教育。
要幫助青年教師確立成長目標——“三年站穩講臺,五年嶄露頭角成骨干,十年小有名氣有方略”。具體來說,入職三年以內的青年教師,要研究教材教法,掌握教學技能,熟練駕馭課堂教學,在講臺上站穩腳跟。工作三年以上、五年以內的青年教師,則要進一步提升教學能力,獨立進行科研探究,有一定的課改精神和創新能力,成長為校級骨干教師,初步形成個人教學風格;五年以上、十年左右的教師要積極參加各級各類教學比賽,主持或參與縣級以上課題研究,并撰寫一定水平的科研論文,編寫校本課程,形成個人教學主張,在縣域、市域范圍內小有名氣。
要有系列措施,以帶研磨教學技能、以訓提升學科素養、以賽推動專業發展、以評激勵持續成長,實現“年長教師帶路子”“學校領導壓擔子”“青年教師拼身子”,在傳幫帶上下足功夫。
以帶研磨教學技能是基礎。
可以師徒“一對一結對子”帶研,組織青年教師與教學骨干結對子,建立青年教師“一人一檔”成長檔案,量化考核帶教工作成效,青年教師獲得獎勵,師傅教師有榮譽。
可以備課組群體帶研,抓實學科集體備課,研究與討論,教育與談心,讓青年教師在集體教研中感受成長力量;備課組定時聽課,在評課中對青年教師進行清單式點評等。讓青年教師參與學科特色活動,參與學科課題研究,多角度促進青年教師成長。
可以名師工作室研修帶研,發揮骨干教師和名師的示范引領作用,名師帶著青年教師進行教科研創新。名師引領,骨干參與,青年教師跟崗學習,工作室成員長期跟蹤青年教師成長過程,為青年教師診斷教學、糾正偏差、答疑解惑,并開展主題研討。
以訓提升學科素養是關鍵。
要針對校史校情、師德師風、德育工作、教學常規、教師成長、課堂教學、安全教育等多個板塊開展培訓,合理規劃學校教研活動,優化學科教研,促進青年教師成長。
合理規劃并不斷優化“青藍工程”建設,能促進新教師盡快熟悉教育教學環境,較快掌握科研方法,合理規劃職業生涯,縮短角色轉換期,由塔基部分快速成長為校學科骨干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