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進修個人總結(jié)—外科進修個人總結(jié)(精選16篇)
進修感言
GRADUATION SEASON
轉(zhuǎn)眼之間,第二次在北京積水潭醫(yī)院足踝外科進修就要結(jié)束。每當想到“結(jié)束”一事,總有一種心情,無法用一個詞來表達,有高興,有留戀、有收獲、還有迷惑,如果非要把這種心情描述出來,覺得引用論語里的“仰之彌高,鉆之彌堅”較為合適。
回憶2017年底第一次來仰慕已久的積水潭醫(yī)院進修創(chuàng)傷,我信心十足,決心把創(chuàng)傷學實、學細。入科后更深深地被各位老師的淵博醫(yī)學知識和手術操作技能所折服,特別是每次聽老師講課,總能把所講的某一種疾病進行深剖,如同在講這種疾病的發(fā)展史,也就是從那時起,我開始認識到骨科知識的深廣和自己知識的匱乏。骨盆骨折、肩部骨折、肘關節(jié)骨折、髖周骨折、骨感染、骨不連等等,有太多太多的理論知識和手術操作要點需要學習,特別是對足踝疾病的認識更少,每次晨交班都會迷茫于踝關節(jié)骨折的Lauge-Hanson分型、術式、下脛腓聯(lián)合是否需要固定,更不要說平足、高弓足、馬蹄足的多術式治療。學習了三個月時間,我便開始動搖了,因為發(fā)現(xiàn)創(chuàng)傷骨科知識的深廣,不是短短幾個月時間所能掌握,反思之后,覺得應該縮小學習范圍,重點學習一個部位疾病,希望能夠?qū)W得更深入細致一些。
2018年3月足踝外科成立,我有幸跟隨武勇老師學習足踝相關疾病,也就是在這段時間里,在各位老師的教導下,感覺對足踝疾病有了初步認識,也對各位老師產(chǎn)生了敬重之情。在這個科室多半是忙碌的,和其他進修兄弟一起忙于病歷書寫、醫(yī)患溝通、手術操作、晨交班PPT制作、某一疾病相關書籍和文獻的查詢,那段時間有辛苦也有快樂、有批評也有表揚、有緊張也有松弛。記得那時,老師們多數(shù)稱呼我們進修醫(yī)生“老劉、老李、老羅、老胡”等,偶爾稱為“兄弟”;最緊張的時間應該是“PPT晨交班”,因為這些PPT包含了太多信息,任何細節(jié)的差錯都逃不過幾位老師的“火眼金睛”,大家多是初次接觸足踝專業(yè),漏洞不可避免,可能就會受到批評,但是這種批評中包含有理解、解惑,但批評之后老師們會耐心指導并訂正,師生情融合兄弟情。感觸最深的是老師們總會督導我們學習,教查體、閱片、術中操作重點,還會布置“家庭作業(yè)”,就是在這三個月充實的學習中,我感受到了學有所獲。
第一次進修結(jié)束后,回到醫(yī)院開展了一些足踝疾病的診治,但是在臨床工作中有時會感覺存在一些不足和疑惑,遂申報了第二次足踝外科的進修。在這次學習中,見到老師們熟悉的面孔,已經(jīng)沒有了第一次進修時那種緊張的感覺,感受更多的是老師的隨和與寬容,也結(jié)識了更多的進修兄弟。在這段時間里,我看到了老師們對足踝疾病的診治更加嚴謹,對手術技能更加求精,對PPT晨交班包含的信息更多,對每一位患者的診斷、術式的選擇、術后康復都會認真討論,甚至據(jù)理力爭,對有異議的患者進行反復查體、深入探討、尋求最佳治療方案,大家所做的一切只為患者能有一個優(yōu)良的治療效果。一同進修兄弟們依然是忙碌的,有忙碌才有收獲,而且老師提供更高效學習的方法,每周都要通過網(wǎng)絡平臺進行互相“講課”,進行專業(yè)知識交流,課件不足或迷惑之處老師會及時補充、解惑,這種邊學邊講的方式著實提高了學習效率。
通過本次學習,一些疑惑逐一解開,但新的疑惑又逐一出現(xiàn),因為科室收治的復雜病例較多,重度拇外翻、僵硬性馬蹄內(nèi)翻高弓足、陳舊性粉碎性骨折、足踝部骨性關節(jié)炎等,這些疾病的病因機理、多種術式的選擇、力線的矯正、截骨CORA的定位、轉(zhuǎn)位肌腱和部位的選擇等還不甚了解,感覺還有很多知識需要學習,無奈時間飛逝,很快又要離開了。
有時會想,過幾年再來積水潭醫(yī)院進修,究其原因,應該是出于對積水潭醫(yī)院老師嚴謹、精藝、寬容的情懷和敬仰。臨別之際,衷心地表示感謝,也祝愿各位老師工作順利、萬事如意。
END
文圖丨鄭州大學附屬鄭州中心醫(yī)院
第73期骨科醫(yī)師高研班 李亞峰
編輯丨靳曉方 于淼
校對丨于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