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被沒收保證書100字(手機被沒收保證書2000字)
“我是思想上的勇士,行動上的懦夫。受不了外界的誘惑,特別是手機,我整天帶在身邊,有空就拿出來玩玩,不去看書,我知道這樣不好,但控制不了自己。我對手機又愛又恨,不知怎么辦?”一位學生在他的周記上寫的一段話,老師在旁批道:“現在是你玩手機,如果不加于節制,管住自己,以后是手機‘玩’你,讓你荒廢了學業,誤了你將來的大好前程!”事實證明,一些學生,特別是有些中學生在學習生活中寸步不離手機,沉迷于玩游戲,讓手機搞得神魂顛倒,魂不守舍,導致表現懶散,學習無斗志,沒有目標、理想,典型的玩物喪志。
當今社會,在許多場合,隨時隨地都可以看到人們“玩”手機,有的高談闊論,有的竊竊私語;有的接發情意綿綿的信息;有的埋著頭上網查找資訊、玩游戲。可以這樣說,人們的貼身、貼心的物品,應該首推手機了?!百N身”是指幾乎人人持有,隨身攜帶,寸步不離;“貼心”是指人們互通信息,接發信息離不開手機,它架起了人與人溝通的橋梁,為人們提供了便捷的情感交流的平臺。
社會大環境下,“玩” 手機自然也輻射到學校,學生帶手機到學校已成常態。在學校里,一到課間,一些學生拿出手機或打電話,或發信息,或上網瀏覽信息、看小說,或幾個人聚集在一起,興高采烈地觀摩手機游戲高手奮力闖關,總之,“玩”手機干什么的都有,更有甚者,正如上面提到的有的學生已經發展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了,課間短短的十分鐘已遠遠不能滿足他們的需求,于是搭上了上課的寶貴時間,他們“玩”手機玩出了花樣,玩出了水平,手法很隱蔽,如果察覺到被老師注意上了,手機瞬間就隱藏在袖子或懷抱中——老師總不能隨便搜身吧。當然,有的學生玩得過于專注,讓老師逮個正著,而一旦手機被沒收,有的學生就會像失去了至愛,形同游魂,根本沒有什么心情聽課了;有的態度惡劣的甚至當場發飆,失去理智,做出些極端的事情來,到頭來落了個被學校處分的結果。這手機真是害人不淺??!
鑒于手機一定程度上給教學帶來的負面影響,有些學校通告家長,讓家長配合學校,做出了不允許學生帶手機到學校的相關規定。一般情況,封閉式管理的私立學校和不少重點校因眾所周知的原因,這項工作的落實容易到位;而有些生源差些的普通校抓這項工作則需費一番周折,成效卻往往不盡如人意,畢竟學生生源素質差些,有些學生日常生活、學習的不良習慣長期養成,一時半會很難糾正過來。普通校個別“雙差生”, 他們基礎差,又不愿意學,上課聽不懂,也不愿聽,讓他們干什么?除了睡覺、呆坐,有的人干脆拿出手機打發時間,這一打發,便像迷上電腦游戲一樣迷上手機——上網聊天、玩游戲。針對這種情況,學校老師采取了相應的強硬措施,學生課堂上玩手機,一旦被發現就沒收,并通知家長到學校講明情況,讓家長把手機收回;或讓學生立據為證——寫保證書,老師代為保管一段時間,少則一周,多則一學期,待學生學習有明顯進步,才歸還手機;有的班主任在學生進入教室之前,就統一收繳保管,待放學后返還學生。林林總總,不一而足。
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學生帶手機到學校難于避免。做為學校制定校規,老師正確引導、教育,家長積極配合,即外部的積極的干預很重要,但更為重要的還是需要靠學生的自律,增強自身的意志力,減少乃至斷絕手機對自己的誘惑力,把精力放在學業上。這樣,師生攜手共同努力,家校雙管齊下,把手機給學生帶來的負面影響降低到最低。而老師、家長對那些沉迷于手機的學生應該多一些引導,多一些耐心,多一份關愛,讓他們能幡然醒悟,調整好精神狀態,盡快回到正常的學習軌道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