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開頭的四個字、一字開頭的四個字古風網(wǎng)名
2023-12-10 19:24:12
這個成語故事出自《史記·商君列傳》。
商鞅,是戰(zhàn)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衛(wèi)國人,姓公孫,名鞅。早年曾為魏國相國的家臣,后到秦國被秦孝公任為左庶長,幫助秦孝公實行變法,奠定秦國富強的基礎。后因功封干商(今陜西商縣東南),號商君,又稱商鞅、衛(wèi)鞅。
公元前 356 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實行變法,在新法將要公布時,商鞅為了取得人們的信任,表示實行新法的決心,他就在京都南門外邊,立了一根三丈多高的木柱,并貼出告示說:誰要是能把這根木柱由南門搬到北門,就給十金(秦時以二十兩銅為一金)的賞賜。開始,人們都十分懷疑,沒有人去搬。后來,商鞅又宣布:能搬者,賞五十金。終于,有一個人大著膽子把木柱搬到了北門,商鞅果然給了他賞金五十。于是,商鞅說話算數(shù),就在廣大群眾中傳開了。對他公布的法令都信從。
北宋杰出的政治家王安石,他在推行新法時,遇到了重重阻力,想起商鞅變法的事兒,為表示自己變法的決心和回擊反對派對商鞅的咒罵,便寫了一首七言詩《商鞅》:“自古驅(qū)民在信誠,一言為重百金輕;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詩的大意是:自古以來管理百姓在于講信用,說話算數(shù)。商鞅就很講信用,以一言為重,以百金為輕。你們這些人怎么能隨便去指責商鞅呢?要是有了商鞅那種不畏艱險的精神,新的政策和法令必定能得以貫徹執(zhí)行。
根據(jù)這個故事和王安石的詩,后來人們便引出“一言為重百金輕”這個成語,比喻一言為定,說到做到,不放空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