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人物故事300字左右、中國歷史人物故事300字左右四年級
#歷史人物的故事# 在秦朝初年,韓國有一個叫張良的人,他的父親、祖父以上五代都任韓國的相國,到了韓國滅亡的時候,張良散盡千金家財,想為韓國報仇。
秦始皇帝二十九年癸未,即公元前218年,秦始皇開始東巡,當行至陽武博浪沙地區(qū)時,張良雇用了一位大力士,手持鐵椎企圖襲擊秦始皇。然而,這次襲擊并未成功,鐵椎擊中了副車。秦始皇受到了驚嚇,命搜尋襲擊者,沒有找到;于是下令天下四處搜尋了十天。
秦始皇前行登上山東芝罘山,刻石歌頌自己的功德,不久,前往瑯邪,沿途經(jīng)過上黨地區(qū)。
三十一年乙酉,即公元前216年,秦始皇下令百姓自報土地面積以核實田賦。
三十二年丙戌,即公元前215年,秦始皇巡視碣石,他命燕人盧生尋找古代傳說中的仙人,還在碣石山的碣石門上為自己刻石記功。此外,他還下令拆毀城郭、疏通堤壩。巡視北部邊境時,他從上郡進入。
盧生出海回來后,向秦始皇上呈《錄圖書》,并奏報:書上預言“亡秦者胡也。”于是,秦始皇派遣將軍蒙恬率領(lǐng)三十萬大軍,向北方的匈奴發(fā)動了進攻。
三十三年丁亥,即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征召了一批曾經(jīng)逃亡他鄉(xiāng)的人、入贅的女婿和商賈入伍,并派遣他們攻取了南越陸梁地,并設(shè)置了桂林、南海、象郡。此外,他還派遣五十萬因罪而被罰遷徙的人守衛(wèi)五嶺,與越人雜居。
蒙恬將軍成功驅(qū)逐了匈奴,收復了河南地區(qū),并將其劃分為四十四縣。他根據(jù)當?shù)氐牡匦翁攸c,建造要塞,修筑長城。這道長城從臨洮開始,一直延伸到遼東,總長度超過一萬里。
隨后,蒙恬將軍率領(lǐng)部隊渡過黃河,占據(jù)了陽山,沿著連綿曲折的道路向北而行。這樣,軍隊在外,蒙受風雨霜露十多年。蒙恬則常居上郡實行統(tǒng)治,威震匈奴。
三十四年戊子時期,即公元前213年,秦始皇懲罰那些執(zhí)法不公正以及故意掩蓋罪狀、誤判的刑獄官吏到長城以及南越之地進行勞役。
丞相李斯向秦始皇呈遞書面意見說:“從前諸侯相互爭奪,以重禮招攬游學之士。現(xiàn)今天下已經(jīng)平定,有統(tǒng)一的法令,百姓居家則努力農(nóng)耕與工事,士人則學習法令。然而,現(xiàn)在儒生們不順應今日的現(xiàn)實,專門研究古代的學問,用來非議當世,迷惑百姓,其教化與官方所立的規(guī)范相左。人們一聽說有命令下達,就各自以自己的學識評議朝政,入朝時表面上一味地迎合,實則在心里指責,不說真心話,出朝則街談巷議,夸耀自己的學識以博取名聲,認為和朝廷不一樣便是本領(lǐng)高,并帶領(lǐng)下層群眾制造誹謗。長此以往而不加禁止,則皇上權(quán)威將下降,而結(jié)黨營私之勢將在民間形成。因此,應該加以禁止!臣請求下令,讓史官將不是秦朝記錄的史書一律燒毀;除了博士官職務,其他人所收藏的《詩》、《書》和百家語,都送到地方官那里一并燒掉。如果有敢私下談論《詩》、《書》的處以死刑的懲罰,用古代非議今天的滅族,官吏看見卻隱瞞不報的與犯人同罪。此令下達三十天后,仍不燒毀的處以在臉上刺刻涂墨的刑罰。不用燒毀的書只有醫(yī)藥、卜筮、種樹之類。如果有人想學習法令,應以官吏為師。”看完李斯的書面意見,皇上下令說:“可以。”
魏人陳馀向孔子的九世嫡孫孔鮒提出警告,說:“秦朝將消滅先王的書籍,而您是書籍的主人,處境十分危險啊!”孔鮒回答:“我學的是一些無用的東西,了解我的只有朋友。秦朝不是我的朋友,我有什么危險呢!我將把這些東西藏起來,等待有人來尋找;尋找的人到了,我就沒有什么擔憂了。”
三十五年己丑,公元前212年蒙恬奉命修筑直道,道路從九原一直修到云陽,挖掉山峰填平谷地共長達一千八百余里,數(shù)年未能完成。
秦始皇認為咸陽人口眾多,而先王的宮廷規(guī)模過小,于是決定在渭南上林苑中建造朝宮。他首先修建了前殿阿房,東西寬五百步,南北長五十丈,其規(guī)模之大可容納萬人,地面上可以豎立五丈高的旗子。還建有一條周代的馳道作為樓閣之間的通道,從朝宮一直延伸到南山,并將南山的山頂作為宮闕。又修筑了復道,從阿房渡過渭河,連接到咸陽,以象征天極閣道和跨越漢水的營室。
他征召了七十多萬隱宮、徒刑者,分成兩部分,一部分修建阿房宮,另一部分修建驪山。他發(fā)動大量人力開采北山石槨,并運來蜀、荊等地的材料,全部到位。計入關(guān)中的宮室有三百座,關(guān)外的則有四百余座。
于是,他在東海之濱的朐界中立了一塊石碑,作為秦朝的東門。他還遷移了三萬家到驪邑,五萬家到云陽,這些人都免除十年的勞役。
[微風]以上內(nèi)容源自《資治通鑒》[微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