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變成回憶退出了這場生命,如果我變成回憶退出了這場生命配的那部電影
本文內容來自于網絡,若與實際情況不相符或存在侵權行為,請聯系刪除。本文僅在今日頭條首發,請勿搬運。
在回顧2004年那部觸動心弦的電影《遺愿清單》時,我們似乎都曾思考過當面對疾病和死亡的陰影時,應該采取怎樣的態度。疾病是一位難以拒絕的訪客,而死亡則是我們最終都將面對的命運。無論平日里多么堅強的人,當面對死亡的恐懼時,也會流露出強烈的求生欲望。安德魯,一位生于85后的新加坡銀行經理,卻以他的親身經歷向我們展示了他在生命走到盡頭時的平靜和豁達。他曾感受過疾病的煎熬,經歷過痛苦和掙扎,但最終,他釋懷了,以一顆平和的心面對生命的最后時光。
然而,安德魯的生命之旅并不平坦,讓我們回溯到他的故事的起點——2018年,那一年,一場高燒送他來到醫院,當初他可能以為只是一場輕微的感冒。然而,命運對他開了一個殘酷的玩笑。醫學檢查顯示,他的胸腔里長出了一個腫瘤,經進一步檢查確認,他患上了一期惡性非霍奇金淋巴瘤。這個罕見的疾病成為了導致他高燒的元兇。
非霍奇金淋巴瘤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統,盡管發病率較低,但一旦確診,通常有很高的治愈率。當醫生向安德魯保證他的病情在這一階段有著90%的治愈概率時,他松了口氣,滿懷信心地接受了治療。然而,經過了六周的R-EPOCH化療后,病情卻沒有好轉,反而惡化了。醫生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更為強力的RICE化療,雖然成功率為70%至80%,但安德魯的情況依然沒有改善。無奈之下,醫生決定嘗試免疫療法,這是一項通過激發患者免疫系統來對抗癌癥的治療方式。然而,即使充滿希望,奇跡也沒有出現。安德魯得知自己是那1%無法被治愈的患者之一時,內心的希望逐漸熄滅。
安德魯的腫瘤發病原因令人費解。盡管導致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因素多種多樣,包括免疫功能異常、病毒感染、化學試劑和放射性因素,然而,這些因素似乎與安德魯的生活和職業幾乎沒有交集。他曾從傳媒行業轉入銀行業,一直過著健康的生活,遠離煙酒,注重食品安全,擁有積極的心態,以及堅持的音樂和健身愛好。所有這些都應該使他遠離腫瘤,然而疾病無情地將他推入深淵。
安德魯的病情無情地加劇著他的痛苦。他在一封遺書中這樣寫道:“癌癥的黑暗籠罩著身體內所有的重要器官,并開始逐步發揮它的威力。在過去的一年里,這是一個痛苦、漫長的戰爭……而在最后我的力氣幾乎耗盡。我現在的狀態已經超出醫學所能認知的范圍了。”腫瘤猶如一個無情的對手,不斷地擴大戰線,使生病的人在體力和精神上受到雙重打擊。化療是治療癌癥的有效方法,但伴隨著副作用,包括嘔吐、疼痛、抑郁情緒,以及頭發脫落等,病魔不停地摧殘著他的身體和意志。當親友為他祈禱,而他的病情卻毫無起色時,他的內心逐漸崩潰,開始怨恨這個世界。
然而,安德魯的態度漸漸發生改變。面對無法改變的命運,他選擇了敞開心扉,以感恩的心態度對待自己的親人和朋友。他堅信自己的生命已經是一段旅程,而即將到來的死亡只是一個站臺,他在那里等待著前往下一個地方。盡管他如此年輕,本應還有著充實的未來,但他坦然地面對了疾病和死亡。
離世前的兩周,安德魯意識到自己的親身經歷可以感染和激勵更多的人。他主動聯系以前的同學和朋友,分享自己的故事,試圖喚醒他人對生命的思考。他甚至愿意犧牲與家人的寶貴時光,希望能夠給更多人帶來希望和安寧。在他生命的最后時刻,他發表了最后一篇臉書貼文,與大家分享了自己的人生歷程和祝愿。他寫道:“我寫這篇文章的意義是讓所有人和我親愛的伙伴知道,我非常感謝大家,即使我離開了,曾經我與你們共同創造的美好回憶都會成為你們生命的一部分,請記得我做過的好事,如果我對你做過不好的事情,請原諒我,請記得我們一起并肩作戰的日子,如果我曾經傷害過你,也祈求你能原諒我。”
最后,他表達了對大家的祝福:“希望你們每個人都可以帶著微笑生活,同時還知道有人正在天上看著你們。”安德魯的故事,從最初的絕望掙扎,到最終的寬容與救贖,代表了一次生命的深刻蛻變。面對無法改變的命運,我們需要做的是堅定面對和成長。死亡,只是回家的一扇門。作家余華曾說過,死亡不是失去了生命,而是走出了時間。安德魯或許已經離開了我們的視線,但他依然存在于每個人的心中。
以上內容資料均來源于網絡,本文作者無意針對,影射任何現實國家,政體,組織,種族,個人。相關數據,理論考證于網絡資料,以上內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贊同文章中的律法,規則,觀點,行為以及對相關資料的真實性負責。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關所產生的任何問題任何概不負責,亦不承擔任何直接與間接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