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士英雄事跡30字-革命小故事簡短30字
何崗村東臨白畈三村,北靠江林村,南接許咀村,西臨芝麻湖。G347公路經村貫通,全村版圖面積2.68平方公里,7個村民小組,324戶965人,全村勞動力435人,外出務工410人,土地確權面積1273.25畝,其 中水田863畝,旱地410.75畝,山林240畝,水面180畝。
就是這么一個人口不足千人的小山村,竟然出了四名新四軍烈士,都是從事地下工作,最后都被敵人殘忍殺害。
16日在好友周輝陪同下“巴河印象”攝制組前往何崗村拍攝該村四名新四軍烈士,在何崗村村部受到陳恒春書記熱烈的歡迎,他說:四名新四軍烈士為國捐軀,是他們何崗村的榮譽,值得每一位后人緬懷,作為何崗村村委書記更有義務有責任,將烈士精神傳遞下去.....。由于陳恒春書記鎮里面有事,脫不開身,委托村婦聯主任黃玉萍、 會計徐蕓、 網格員郭汝艷帶領我們一起完成拍攝何崗村四位烈士的紀錄片。
何崗村村民陳邦春為我們講述烈士故事
盡管已經是初秋,但是天氣依然熱,何崗村委三位女同志不顧炎熱、疲憊,一直為我們忙前忙后,一直在幫我們聯系四名烈士后裔和熟知烈士事跡的村民,尋找烈士墓碑、烈士祖居,我們一整天一直穿梭在村子每個角落。
何崗村村民陳水正為我們尋找李當應烈士墓碑
何崗村村民袁國平為我們尋找李時沿烈士墓碑
何崗村四組組長何義江為我們尋找烈士后裔
烈士墓碑由于都是在深山茅草中,沒人帶路還不好尋找,后來何崗村幾位熱心村民也加入我們當中,村民陳水正、袁國平、何義江幫我們尋找烈士墓碑。
何崗村老書記劉在啟耐心為我們講述烈士事跡
目前對于烈士事跡較為熟悉的就是何崗村老書記劉在啟,老人今年80多歲,之前一直在村里面擔任村委書記,所以對于四名烈士事跡比較熟悉,當得知我們是來采訪四名烈士事跡,老人激動地說:這幾位烈士真的很偉大,為了國家,他們犧牲自我,才換取今天我們幸福的生活....。老人耳疾,但是中氣十足,聲音洪亮,講起烈士事跡滔滔不絕,耐心的為我們講述。
何崗村村民李遠發為我們講述烈士事跡
何崗村村民蔡成清為我們講述烈士事跡
由于年代久遠,能親眼見過烈士本人的村民幾乎已經都不在人世了,如果還健在的話最少也有80多歲高齡,大多都是通過老一輩人口頭相傳,烈士的事跡基本上都是只言片語,烈士的事跡基本上都淹沒在歷史車輪下。
李時沿烈士墓地
(由于年代久遠,無人祭拜,墓地未能尋找到)
李時沿,男,巴河鎮何崗村人。1910年3月出生。1937在當地參加革命搞地下活動。1939年加入中國。擔任新四軍七里畈鄉地下鄉長。1941年在三店豹龍廟犧牲。時年31歲。
李時沿烈士白天當屠夫,晚上就開展地下工作,當時是地下鄉長,后來身份暴露,被敵人殺害。由于嫡孫移居外省,未能取得聯系,在村民帶領下一人多高的茅草下滿山尋找,也沒有找到烈士碑;
周合松祖屋遺址
周合松,男,巴河鎮何崗村下李塹人。共青團員。1926年5月出生。1939年4月參加新四軍,后任七里畈鄉地下秘書負責稅收工作。1944年9月在羅田縣城犧牲,年僅18歲。
周合松烈士十八歲就犧牲了,十四五歲就就參軍,從小就聰明,寫得一手漂亮的鋼筆字,深得新四軍領導欣賞,十幾歲就當上領導秘書,被敵人捉住,敵方領導一直很欣賞周合松烈士才華,勸說周合松烈士讓其為他們服務,周合松烈士寧死不屈,最終還是被殘忍殺害,無子嗣,犧牲時其母親還健在,母親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去世,未能找到烈士碑。
李當應烈士墓
李當應,男,巴河鎮何崗村人。1914年5月出生。1937年5月參加地方游擊隊擔任分隊長。1939年加入中國。1946年8月犧牲。時年32歲。
李當應烈士嫡親女兒李愛英(左一)、外孫周開華
李當應烈士乘坐木船前往鄂州開展地下工作,在江中偶遇上鬼子開汽艇,被打死,沉入江中,留有一兒一女,兒子多年去世,目前女兒健在,烈士犧牲時,女兒三歲,被抱養出去,受盡了苦難。
劉書桂烈士墓
劉書桂烈士,曾用名劉和清,巴河鎮何崗村李家塹人。又稱劉小山,在那個年代以山自稱,開展地下工作,以山為暗號,革命同志之間顯得更親切,1914年5月出生,1941年7月參加新四軍地方游擊隊。1946年7月在羅田縣平湖河灘犧牲。時年32歲。
劉書桂烈士兒媳婦鄔建枝
目前烈士后人兒媳婦健在,烈士兒子去年去世,兒媳婦說一直未領取到烈士撫恤金。
我們也呼吁能有更多的巴河人加入我們,讓我們一起把巴河120位烈士的精神傳遞出去,弘揚革命精神,傳遞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