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樹節活動記錄內容怎么寫_植樹節活動記載
又到一年植樹節。
小時候,植樹節往往和春游聯系在一起,拿著鐵鍬,提著小桶,小朋友排著隊唱著歌種下小樹苗;
到現在,互聯網+義務植樹興起,大家在網上積攢“能量”,互相“澆水”,樂此不疲地“卡點”種樹。
在這“變”與“不變”之間,還有不少知識和故事等我們挖掘。
今天,觀觀就帶你走近這個“陌生”的老朋友“中國植樹節”。
3月12日:紀念與新生
3月12日是植樹節,似乎已經是人人知曉的常識。那么,為什么會定在3月12日呢?
中國近代最早的植樹節時間其實是和清明節重合的。1915年,裴義理等林學家的提議被采納,政府規定每年清明節為植樹節,全國各級政府、機關、學校在當日舉行植樹節典禮并廣泛植樹造林。
而3月12日這個時間的確立則離不開一個名字——孫中山。孫中山是中國近代史上最早倡導植樹造林的政治家:早在1893年,他就在《上李鴻章書》中提出“急興農學,講求樹畜,以強國家”;裴義理等學者“設立植樹節”的建議也是在孫中山的大力支持下被采納。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逝世。1928年,為紀念孫中山逝世三周年,國民政府舉行了植樹式。之后,為紀念孫中山,就把他逝世的日期3月12日規定為植樹節:“總理逝世紀念日舉行植樹式及造林運動,以資喚起民眾注意林業。”
新中國成立后,1979年2月,在鄧小平提議下,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上正式通過了將每年的3月12日定為中國植樹節的決議。到2019年12月,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五次會議修訂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將“每年三月十二日為植樹節”寫入法中,自2020 年7 月1日起施行。法律對我國植樹節進行了再次確認,也為各級政府和每個公民履行植樹造林法定義務提供了法律保障。
隨著時間的流逝,植樹節的內涵和延展不斷豐富變化,紀念的基底在時光之下漸漸深藏,環境保護、生態文明、可持續發展等觀念為植樹節增添著亮色。正如植樹節徽標所呈現的那樣,人人動手植樹,積少成多便有森林,以森林為主體的生態系統良性循環也將逐漸實現。
記錄在郵票里的植樹節
你知道嗎?作為一個重要的法定節日,植樹節頗受郵政系統的偏愛,不僅有各種和林業、種植相關的郵票設計,還有“專屬”的紀念郵票。
1980年3月12日,中國郵政(原郵電部)就專門發行了《植樹造林 綠化祖國》(T48)郵票1套4枚,郵票主題分別為:“經濟林”“四旁綠化”“飛播造林”和“廠礦綠化”。 梯田里整齊地種著果樹,飛機向山嶺撒播樹種,郵票里呈現的景象正是“荒山變成花果山”、植樹現代化、經濟發展和綠化環境結合的最好體現。
到了1990年3月12日,中國郵政(原郵電部)再次發行了《綠化祖國》(T148)特種郵票一套4枚。這次的郵票主題發生了變化,“全民義務植樹”“建設綠色長城”等字樣清晰可見。事實上,自1981年12月13日五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討論通過《關于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決議》以來,全民義務植樹運動就在全國廣泛推行開來。
時間快進到2019年,中國郵政于2019年3月12日發行《中國植樹節》紀念郵票1套1枚,特別紀念植樹節設立四十周年。這一年也是互聯網+義務植樹蓬勃發展、公眾廣泛參與網絡植樹的一年,“螞蟻森林”項目獲得了聯合國最高環保榮譽——“地球衛士獎”和應對氣候變化最高獎——“燈塔獎”。郵票中的畫面也更加豐富:生機盎然的綠葉中點綴著城鎮、鄉村、河流、山川、藍天、白云、飛鳥,每個人都為改善環境做出貢獻,共同創造綠水青山的美麗中國,人類也用雙手托舉起綠色的家園。
世界植樹節大家庭
植綠護綠,重視森林現已成為國際社會的廣泛共識,“保護、恢復和促進可持續利用陸地生態系統,可持續管理森林,防治荒漠化,制止和扭轉土地退化”被聯合國列為十七個可持續發展目標之一。你知道嗎?世界上多達50多個國家都設立了植樹節。一年中的每一個月,都有國家在開展植樹節。
美國的植樹節最為“年長”,自設立至今已經有130多年的歷史。1872年4月,內布拉斯加州發起了美國第一個植樹節,1885年州議會正式規定4月22日為每年的植樹節。在美國,植樹節是一個州定節日,并沒有全國統一日期。一般是在每年4、5月間,美國各州都要組織植樹節活動。
塞內加爾則擁有世界上最長的植樹節,每年雨季以后就開始全國植樹活動,政府號召“一人一棵樹”“一村一公頃林”活動,持續半年之久。
日本將植樹節稱為“樹木節”和“綠化周”,每年4月1日-7日為“綠化周”,4月3日為“樹木節”。日本規定,凡是私人增添一輛汽車,必須植一棵樹;在日本的鹿兒島等一些地區還有新婚夫婦要植樹的規定,樹旁立碑寫明姓名和婚期,植樹后50年方能砍伐。
……
其實,不論設立在哪一天,不論歷史是否悠久,不論時間跨度多長,植樹節都是一個值得慶祝的節日,一個屬于綠色和生命的節日,一個承載陽光、孕育希望的節日,是人類對自然和家園最真摯的獻禮。
春天到了,陽光正好,不如一起去種棵樹吧!